关灯
护眼
字体:

露水红尘(20)

作者: 击云腰 阅读记录

屋中的崔家女眷连连应声,转身去找人。

只成了一个‘却扇’礼和‘坐帐’礼,其余宾客见此,也及有眼力见的陆续散去。

最后的喜帕,是崔家一个九十高寿、膝下五世满堂的叔曾祖母,为郑泠用称杆挑下来的。

老人家觉得崔家有愧于她,见她娇娇小小的模样,心生可怜,还留下安慰了郑泠好一会儿。

郑泠没有祖母,也未见过外祖母。

这个老人满眼慈爱地与她说话,反倒引出她不少眼泪。

她都明白,也理解。

今日之事,细究起来,崔忱骦并没有对不起她。

他毕竟是为了大豫帝国,才毫不犹豫地撇下她。

而她嫁给他的目的,不正是为了他和崔家,能够毫无保留地为帝国驱除外敌,蕩平逆贼吗?

这些她都明白。

可是当了晚上,她独自一人躺在百子帐中,拥着绣满百子图的大红婚被,独守空房孤枕难眠的时候,仍然不可抑制的流淌了很多泪水。

外面风雪呼啸,她听着大雪压断树枝的声音,心绪难宁,心中涌起无限的恐惧。

她想起来,幼时父亲也曾屡次上战场。

他最后一次出征,是北上凉州,为了平定河西节度使之乱。

那一次回来之后,不到一年,他就旧伤複发,与世长辞。

他去世的时候,是在一年最酷热的夏夜,彼时陪着郑泠刚过完六岁生辰。

时至今日,郑泠还是会想起她那英武非凡的耶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清癯的厉害,常常卧病在床。

饶是如此,他还是硬撑着要给她过六岁的生辰。

她记得那夜,她窝在耶耶怀中,如同幼时耶耶给她讲故事一样,她给他讲了一晚上的故事。

直至耶耶安详地合眼睡了过去,至此一睡不醒。

她讨厌极了那些谋逆叛乱的乱党。

她害怕此一去,不知崔忱骦能否平安归来?

郑泠在心中默默祈祷了一夜:惟愿六郎前路一切顺遂,太平无事。

圣人心

第十一章:

直到后半夜,郑泠才慢慢睡着。

屋中地龙温暖,花烛燃了一夜,身上盖着厚厚的喜被,她合眼睡去,梦中却竟是一片刀光剑影,烽火连天。

翌日清晨的报晓鼓惊醒了郑泠,她醒来的时候,大汗淋漓,整个人都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她揉了揉脑袋,想将那些梦境残影,从脑海中驱赶出去。

出嫁第一天,除了要拜见高堂,还要进宫谢恩。

郑泠起来叫了两个丫鬟入内伺候。

金钏见她眼睛红通通,眼下有乌青,猜想她是哭了一夜,伺候她沐浴净身的时候,说了些安慰的话。

穿好衣裳之后,女萝为她梳了一个妇人的发髻,上好面妆之后,郑泠依旧照惯例,先去涂上了那副消寒梅花图,涂完今日的这朵,才出门前去给崔夫人请安。

高堂之上,也空了一个位置。

显而易见,昨夜崔挚与崔忱骦一同领兵,东出河南,也不在家。

大婚的红绸喜字,在昨日热闹喜庆,如今映在白雪皑皑之中,只剩一股冷清寂静。

崔夫人亦觉得有愧于郑泠,加上她尊贵的身份,无论如何也不敢要她跪着奉茶,只允她站着走个过场便好。

喝了茶,崔氏拿出备好的红包并一对龙凤金镯给郑泠,“郡主来了崔家,从今日起便是一家人了。老身便惦着脸当你的婆婆,拿你当儿媳看待了。郡主见惯好东西,这对镯子不值几个钱,但老身也是一视同仁,几个妯娌过门有的,你也少不了,算是咱们婆媳间的见面礼。”

“谢谢娘,我很喜欢。”郑泠双手接过,略一思量,直接戴在腕间。

这声娘喊得很是自然,皆得益于昨日,她先喊了大伯母无数次的娘,才练出来的这样正常自然。

毕竟她与崔夫人,其实并不相熟。

她也怕自己无法适应,无法做到一个孝顺有加的儿媳,才在大伯母面前流露出那样浓烈的对‘娘’的渴望。

崔夫人听了这声娘,无比欢喜,脸上笑容满面,当下有对郑泠更是亲近了三分。

郑泠尚在思量,是否要给这堂中的另外两人敬茶。

按照风俗习惯,新妇进门,还得拜见长兄长嫂。

但以她的身份,依照规矩,在这里倒是要颠倒一下,是她们来给她敬茶。

毕竟过门第一天,她不太了解崔家衆人的脾性,只得按兵不动,以免闹了笑话。

于是她故作不知,问崔夫人:“娘,不知这二位是六郎的哪个姐姐还是嫂嫂?”

崔夫人笑着介绍给她听:“这两个是你的嫂嫂,这个大嫂王氏,这个三嫂卢氏,早你五六年进门的,咱们家不讲那些虚礼,且你贵为郡主,就不必给她们敬茶了。你坐着,由她们带着侄女侄儿来拜见你。”

郑泠面上笑容和煦,听崔夫人这样说话,心下松了一口气。

还好这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像那话本中的恶婆婆,在新妇第一天过门就仗着长辈的身份,给她立规矩。

三言两语下来,郑泠就摸清了崔夫人和崔家的行事风格,也就明白了大伯母是如何养出这样耿直和善的性子。

她没真要那两个寡嫂给自己敬茶。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她知道的,大嫂和三嫂都是英烈遗孀,各自不易,孤身带着孩子为丈夫守节。

细究起来,这满屋子女人的丈夫,都是武将,都为大豫王朝洒过热血。

在堂中,郑泠见到了昨日喊她婶婶的两个娃娃。

一男一女,黄发垂髫,一个五岁,一个四岁,机灵活泼煞是可爱,分别是崔忱骦的两个哥哥的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