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露水红尘(30)

作者: 击云腰 阅读记录

而她郑无邪,则顺势而为,挺身而出,接手皇纲,成为那个不得不肩担天下山河的大救星。

长安之外,藩镇割据,叛军四起;长安之内,妖后临朝,也不遑多让。

他纵然有心,但力不足。

在这样日複一日的蹉跎之中,毒入骨髓,药石无医。

如今将死,他不想看到他们相斗的结局。

不如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此后做飞灰,成泥土,都比这个令人窒息的天子之位,来得自由。

*

权碧落跑到大殿外边的时候,整个大殿已经是一片火海,连一丝可能进去救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她看着熊熊烈火,眼圈微微泛红,心下有些物伤其类的悲悯。

而后,她对着火海之中见不到的人,躬身一礼,念着字正腔圆的中原汉话,哀声道:“恭送大豫天子上路——”

*

晋昌坊,护国寺。

鬼子母神殿中,尚在念经的李慜,忽然听得外面一阵又一阵喧天的响动,一声一声,比太极宫的报晓鼓还要震撼心扉。

以至于他心中不得清净,手中数珠的动作加大,不慎扣断了菩提念珠的系绳,一百零八粒念珠,如珠落玉盘,撒了一地。

他有了一种极为不安的预感,连忙睁开眼,询问周遭:“来人,发生了何事?”

只是没有人回应。

那些藏于殿外的暗卫,从来不曾渎职,更未曾发生过这样问而不答的事情。

一瞬间,李慜预料到了什麽,他起身打开了殿门。

外面静悄悄的,只见宽阔的广场上,横躺着所有负责他安危的暗卫尸首,以及一群被士兵驾刀捉起来的瑟瑟发抖的僧侣。

显而易见,这里不知在什麽时候,已经被人控制了起来。

李慜环顾四周,喝问:“来者何人?”

“惊扰太上皇圣安,臣罪该万死。”一道温和的声音,从衆多僧侣之后传出。

随后,从旁边走出一个着月白圆领袍的儒雅青年。

青年长相清俊,鼻梁高耸,嘴角含笑,满面温和,神态如沐春风,款步而行,悠然如閑庭信步。

若非此刻的环境使然,令人看不出他能有什麽威胁,相反,只会觉得其人异常亲和恭谦。

李慜见到他的一瞬,只觉得眼熟,好像从前见过。

但此人自称臣,他却是不记得从前和今日的朝堂之上,什麽时候有过这样一个人。

回味良久,李慜终于从他熟悉的面容上,想起了一丝头绪。

他猛然想起来,这个人正是从前在鬼子母神殿中,负责绘制壁画的画师。

李慜慈和的眼神,变了一变,审视着他:“你究竟是谁?”

“冀王麾下军师祭酒——魏缙,见过太上皇。”

“原来是你。”李慜大感意外,低声念了一句佛号:“半年之前,魏军师只身入长安,藏在这护国寺绘制壁画,真是大材小用了。”

魏缙停在台阶之下,站得笔挺,对上李慜的视线,他朗声笑了笑,“能入长安为太上皇效力,是臣之幸,也才有了今日冀王轻松入主长安之事,岂会大材小用。”

冀王轻松入主长安。

李慜听到此言,便更加确定了方才的担心,并非凭空猜测。

他深知此刻的情形,魏缙能够出现在此,说明李叡已经占领了皇宫。

思及此,李慜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相问:“李叡叫你来干什麽?”

魏缙拾阶而上,步步逼近,行至神殿檐下,不卑不亢,笑道:“臣奉冀王命,前来保护太上皇的安危。”

放在从前,别说一个魏缙,就是连李叡也不敢直接如此藐视君威。

李慜呲笑:“我的安危?我最大的危险,不正是你们这群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

魏缙不疾不徐地开口,温和地反驳李慜,“太上皇此言差矣,长安外有外敌侵扰;内有妖后当道,逼得天子自焚,此危急存亡之际,冀王不远千里,带兵前来清君侧,匡扶社稷,实乃良臣之典範。如今郑氏外戚伏诛,其余氏族树倒猢狲散,仓皇出逃,唯有冀王对太上皇不离不弃,仍然担忧您的安危;相信长安的百姓,都慧眼如炬,能够明白冀王的一片良苦用心。”

“魏缙!你休要信口雌黄,颠倒黑白!”

魏缙不以为然,淡淡道:“是不是颠倒黑白,臣说了不算,太上皇您说了也不算,唯有悠悠天下人,说了才算。”

说罢,魏缙一挥袖,吩咐道:“来人,送太上皇下去冷静一下,明日入太极宫,面见冀王。”

有侍卫上前,强硬地‘护送’李慜离开。

魏缙负手于身后,踏步入神殿,微微仰头,环视那巍峨崖壁上的巨幅画像。

许是连他也不知,在看这些壁画的时候,他的眼神无比柔和。

距今半年了,他仍旧记得一清二楚在这里的每时每刻。

以及,那个呱噪如黄莺,美若天仙,但却心无城府,天真善良到近乎愚蠢的女郎。

想到郑泠,魏缙不由自主摸了摸佩在腰间的一枚玉佩。

彼时他隐姓埋名,化名傅丹青,扮成一个孱弱画师,冒险进京应征进入护国寺,借机与新罗贡女接洽,暗通消息。

许是出于对他画技的赏识,又或许是出于对他捏造的假身份的同情,那位负责壁画的贵女,在千百人中,选中了他参与绘制。

那时根据新罗贡女的口述,他原原本本画出了整个京畿道长安道的布防图。

完成这项重任,为了尽快出城,他夜以继日,熬了数个晚上,挑灯赶工完成最后一幅壁画绘制,以致熬到上火,向她辞行之际,不慎咳出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