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露水红尘(90)

作者: 击云腰 阅读记录

原来姑姑早就带着真正的传国玉玺,逃出了长安。

所以李叡手上的这枚,只能是后来仿造的假的。

*

慧真继续告诉郑泠,她作为前朝公主的心腹,虽身在方外,却始终一心向着大豫。她没有随着太后一起离开,依旧留在此地,就是为了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找到郑泠,再帮她也逃离长安,去到太后身边。

她道:“贫尼为了和您今日的见面,先后安排了两次刺杀。 ”

郑泠仔细想这句话当中的含义,脑中灵光一闪,恍然大悟:“一次是庆功宴当晚,刺杀魏缙,一次是端阳那日,兴庆宫刺杀李叡?”

慧真轻轻颔首道:“长安破城之后,我没能第一时间找到您,后来辗转打探,才知道您进了教坊司,那夜刺杀魏缙,是想将您从他手中救出,但是我们失败了……此后京中戒备森严,到处搜查前朝势力,为了保留所剩不多的人手足以在之后解救您,我们只能暂先按兵不动。”

她缓缓道:“这之后,趁着反贼的守卫放松,我安排了两人混入龙舟队中,才有了端阳那日兴庆宫的刺杀。”

随着她的话,郑泠蓦然想到了那日,混乱之中,自己被人推出来一事,“所以当时我被人推出来,误打误撞破坏了刺客的行动,也是你的安排?”

“是。那次刺杀,本就没有抱着能成功击杀李叡的打算,而是助您成为‘救驾功臣’。所幸您与贫尼所想的一样,因您对公主情深义重,一片孝心,果然您提出了想来护国寺这个要求。”

那日郑泠悲喜交加,心中无比震动。

原来她最亲的亲人仍然活着,并且一直都不曾放弃过她。

在她以为自己孤身一人,身处敌营之时;在她不知道的角落,有很多人甚至为了她,前赴后继,不计生死,壮烈牺牲。

真相大白,慧真不再耽误时间,对着郑泠说道:“郡主,密道就在藏经阁中,事不宜迟,贫尼这就护送您离开。”

郑泠擡手擦掉眼角的泪,摇头:“现在还不行,魏缙就在外边,若是此时就走,太过明显,只怕还没走出长安城,就会引来追兵。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想走得利落干净,不留下一丝让人怀疑的痕迹。”

她继续道:“师太,您若能与关内道联络得到,我有一份东西交给您,请您托人速速送给姑姑。”

当日她穷尽记忆,将那张舆图迅速画了下来,交给慧真。

*

郑泠觉得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魏缙不在,管不着她,对她的行程也没空干涉;身边唯一的不确定性因素,只除了时时刻刻跟着她的落英。

想到这里,郑泠还有一点不明所以,她聚精会神看着天幕之上的星月。

这样的天象,昭示着明日仍是晴天。

她想起魏缙说得那句:“下雨……于我们不利。”

可是魏缙,为何会担心下雨?

*

翌日早起,郑泠以自己做了一个噩梦为由,又前往护国寺。

落英自然贴身跟随。

在她的记忆之中,这日与往常并无什麽不同,唯一的变数就是,这日天气变幻莫测。

她们到了护国寺之后,万里晴空忽然就开始下雨,雨越下越大,还伴随着电闪雷鸣。

藏经阁中,郑泠听到淋淋雨声打在青瓦上的声音,起身站在窗边观雨。

护国寺在半山,下雨之后,山腰起了一阵似云似烟的雾气,环伺住整座寺庙。

她的视线之中,只剩隐藏万物的雨幕,淅淅沥沥,潇潇洒洒,以及藏经阁正前方,那座雄伟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后的殿檐上,分别刻写了“河清海晏”、“风调雨顺”两组词。

她盯着‘风调雨顺’四个字,脑中又想起魏缙说得那句:“下雨……于我们不利。”

古来仓颉造字,有个词叫风调雨顺。

夏季的雨水,最受脚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喜爱,有了雨水的滋润,风调雨顺,粮食才会长得好,是为五谷丰登。

眼下她暂时想不到这其中的其他含义,但是对他们不利,相反就是对关内道有利吧。

以及她想到了,今日要如何脱身。

于是,她转过身来,对着慧真师太道:“师太,我们今天就走吧。”

是日,风雨大作,影响出行。

郑泠为了避雨,与落英在护国寺中留宿。

夜中,有惊雷爆响,一道闪电落于寮房,引起异火;火势滔天,于雨中不灭,烧至足足一个时辰,才停下。

落英失魂落魄地颓坐在地,望着烧地面目全非的废墟,心中大骇,她只是去斋堂给夫人煮个宵夜,为何回来,寮房就走了水。

她哭天喊地叫来僧人扑火救人,可是……可是他们奋力抢救了半宿,夫人还是救不回来了。

*

翌日,中书省。

在报晓鼓一响起后没多久,魏缙忽然收到一则消息。

闻此消息,他的脸色大变,随即立即着人向天子的近侍告假,火急火燎就出了中书省廨署。

早朝的时候,李叡罕见地没见到魏缙的身影,便问了一句:“魏卿去哪了?今日怎麽没来?”

满朝文武无人知晓,皆面面相觑。

适时,近侍碎步上前,小声禀告:“回禀陛下,中书令今日告假。因护国寺昨夜遭雷击,起火走水,中书令夫人夜宿护国寺,疑似葬身火海。”

李叡想起了那个脸孔,有些说不出道不明的心情,她竟然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死别离

第四十九章:

天色阴暗,淫雨霏霏。

街道之上,行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