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寄人篱下(67)

作者: 林海潮声 阅读记录

张淑华还是那老三样,先骂,骂她不接自己电话,明明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他们对她这麽热情、这麽好,她却对继父继妹的痛苦无动于衷。

再讽刺陈茉真是翅膀硬了,竟然敢把自己拉黑,“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袁家那边这麽教你的吗?”、“要是不想要我这个妈你就直说”等等。

最后一步,肯定是要关心、心疼她了,张淑华跟在乔海荣身边耳濡目染,打个棒子给个甜枣的手段越来越丝滑,刚刚还在骂人,转脸就能嘤嘤呜呜的哭自己命苦、哭陈茉受苦。

如果十五岁的陈茉遇到这个段位的张淑华,还不早被人牢牢握到手心里了?

可是现在的陈茉早就对妈妈失望透顶,这些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不往心里去,跟她僵持几天,因为机票不等人,塞了两千块钱,换来张淑华同意邮寄户口本。

陈茉办护照的时候顺便也办了港澳通行证,她自嘲:“下次再拿户口本,两千块钱应该也打不住哦。”

真正成年之后,她才发现梦寐以求的十八岁跟之前没太大不同。

人不可能一眨眼就变得刀枪不入,在对这些攻击脱敏前,面对张淑华,面对袁家,面对袁太太,她大多时候还是同样的无力。

陈茉只能趁户口本还在自己手里,逐页扫描发到自己邮箱,省的以后用的时候当冤大头。

不过这些陈茉都没跟王思思讲,就连张佳佳舅妈他们,她都没说,她说一次,大家帮忙骂一次,然后下次继续骂吗?

清官难断家务事。

她调整心态,把国内的一切都抛到脑后,跟着王思思开开心心穿传统服装拍照,按天撸景点,晚上吃手抓饭、拎着小花篮逛星光夜市,买票去夜场看人妖表演……玩的倒也开心。

主要是这个佛教国家心态平和,没卷王同学、没加班996,生活节奏慢,人人都乐呵呵的,身处这个环境,就算自己心中有再大的愁苦,也能被这一张张笑脸揉搓干净。

连王思思那暴躁脾气都被出租车——‘晚出早归,订了不一定到,不订大概率没有,招手不停车,守时看心情’的特性弄的随遇而安了。

她们这天打的车爽约,担心安全问题又不敢坐突突车,只能跑到小摊那里买水果、咖啡、当地小吃,然后找个户外餐椅边聊天边吃东西。

王思思成绩没陈茉好,学习也没别人下劲儿,她这个人超级怕吃苦,据自己所说往年冬天B市下雪,她绝对不会起床上学的。

好在王家爸妈也没望女成凤的那个心,正琢磨着是直接让她出国读书,还是留在国内上个大学,研究生再跑到外面镀金。

这两者也就早花钱还是晚花钱的问题,当事人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听自己金主的安排。

“不过大概率会留在国内,我妈舍不得我,之前说选学校的时候,都直接越过美、英、澳,给我划到日韩去了,说什麽离家近,她年轻的时候上午还在上课,下午就能打飞的去韩国追欧巴。”

王思思叉了一块青芒果,蘸辣椒面:“你去哪儿上啊?B市,魔都,羊城,蓉城?”

好像在B市人眼里,国内也就这麽几个城市了。

陈茉先排除了B市,说这里是个‘伤心地’,“其他都等成绩出来,你报的时候跟我打个招呼,咱俩说不定还能去一个地方。”

本来还想问王思思什麽时候回去,泰国夏天实在热的出奇,遮阳伞外的世界就是户外烤炉,她们已经来十天了,即使每天吃冰,她也有点顶不住。

但手机却比人先叫起来,陈茉看见电话号码,手一顿,说:“我去买椰子,你喝不喝?”

王思思:“加奶!”

陈茉走出一段距离,已经有了两个未接来电,她付钱让摊主削椰子,自己找了阴凉的地方接通:“阿姨,找我有事吗?”

袁太太笑吟吟地:“没事就不能找你了吗?”

好亲近的口气。

她自认为她们关系最好的那段时间,也从没享受过这般待遇。

陈茉没跟她打太极,她知道自己也打不过人家,闻言沉默下来。

不挂断、不追问,心中暗自数着数:一分钟,我只给她一分钟,一分钟后如果还没切到正题我就挂断,是急事的话,她肯定会再打过来。

如果不是急事,那她们大概也没交谈的必要。

袁太太不知道平日乖巧的跟猫咪一样的“女儿”竟然怀着这样的心思,自顾自讲了好多东西,但左不过敲敲打打,时不时问:“你觉得呢?”,问完也不等人回答,继续自己说。

陈茉在一分钟后首次挂断电话。

袁太太立马重拨,陈茉等了三秒再次接通,因为接的太快,袁太太还以为是误触、信号不好之类的。

直到一分钟后,陈茉打断她说:“就这些事吗?阿姨,国际漫游资费很贵,我先挂断,你想清楚再跟我讲哦。”

这次挂断后,袁太太才反应过来,她握着手机,面色一时红一时青,往日修炼的涵养在这一刻全部消散,只剩被人顶撞的厌恶。

她运气,再次拨通电话,对面接的很快,但就是不出声,果然咬人的狗不爱叫!

袁太太说:“小茉,以前的事是阿姨的不对,但你们年轻人,最重学业的时候怎麽能谈恋爱呢?多影响人生啊,你妈妈不在身边,所以阿姨才说你,说你几句,你就把阿姨当仇人了?”

“阿姨都是为你好,没爸爸了,总要有人教,不是我说——要是别人,绝对不会干这麽吃力不讨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