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词[破镜重圆](86)
Cholé指了指卡片背面那行字,说:“这上面好像是一行国语哎。”
沈宴宁顺着她的话,把卡片翻了过来,红色的硬卡纸上赫然烫着四个金色的汉字,笔锋遒劲有力——圣诞快乐。
笔迹还没有干,应该是刚刚写上去的。
异国他乡有谁会专门写一个汉语的祝福然后精準投送到一个中国人家里,而且这句祝福还只能匆忙地写在别人已经写过的贺卡上。
沈宴宁握着纸张的手微微颤抖,几乎不需要太费力她就能想到这句祝福出自谁手。
更何况是那麽熟悉的笔迹。
红色贺卡被她攥在手心捏出一个奇怪的尖角状,她却坐着没动。
“Zoe?”
Cholé伸手在她面前晃了晃,连喊了她几声,问:“你还好吗?”
她回过神,嘴角扯扯,说:“我没事。”
“真的OK吗?看你脸色不太好。”她不放心地又问了一句,
沈宴宁点点头,说可能是这段时间作业太多了,没睡好。她起身往卧室走,说:“我再去睡一会儿。”
Cholé皱着眉,似乎在考虑它的去处,挠挠头,忽然就没了主意,“......那这张贺卡怎麽办?”
沈宴t宁笑了声,玩笑说:“就当是送你两份圣诞祝福了。”
关上门,她的表情渐渐垮掉,沿着冰凉的门背一点点滑落到地上,失神地望着窗外澄净的蓝天。
整栋公寓楼临街,两边开了不少咖啡馆,晨起和夜晚是最吵闹的时候。她听着窗外接连不断的碰杯声和随风捎进来的几句法语,心想,孟见清这会儿会不会就坐在楼下某个咖啡馆里等着她的到来。
沈宴宁后来回想起这一天,会觉得有些愧疚。孟见清这个人看似冷漠,实则骨子里是个极温柔的人,尤其是在爱她这件事上,已然拿出了百分之百的耐心和诚意。
可她啊,终究是要淹没在人海群潮里......
这一年的圣诞,没有雪意,没有极光,有的只是巴黎铁塔下缀满粉白花朵的玉兰以及浅冬城街里那抹冷色调的莫奈灰。
阳光融不掉这抹肃杀的冷意。
她的态度太坚决了。
那是一个晴朗的白日,孟见清只身坐在充满艺术调的咖啡厅里,手中的咖啡暖人心脾,耳边的飞鸟声别样动听。
他在巴黎街头度过了一整个寂寥的冬日。
这一年的圣诞,他没有见到沈宴宁。
第 48 章
2020年的新年过得比往年格外沉重。
这一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全球,燥热的地球在一夜之间冷却下来,人人惶恐不安。
Coronaviru在那段时间成为热词, 学校邮箱被各种防疫公告覆盖。
沈宴宁每天除了上课几乎都待在家里,快递小哥送来的包裹要消好几次毒才敢拿进屋, Cholé也开始惜命, 回绝了所有的party邀请,老老实实待在公寓楼。
那一年的春晚少了几分喜气洋洋, 内外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沈宴宁和Cholé在太平洋的对岸看得心揪紧,不尤开始为家中亲人担心。
寒潮侵袭,巴黎接二连三下雨,玻璃窗上流动着雨的脉络。
一连串急促的手机铃声将雨声占据。
沈宴宁在厨房收拾,隔着一道门,听得不是很清晰。
“Zoe, 你的电话。”过了几秒,Cholé在客厅喊她。
这个电话打得很反常, 通的是她国内的手机号。
自从来了巴黎, 她基本已经不用这个号码了,和国内的联系方式大多通过微信。
通这通电话的人也很反常, 竟是她的小叔。
他打来先是询问她那边的近况, 问她巴黎的疫情严不严重,辗转又问起她的学业。
多是无关紧要的话, 沈宴宁听了,心里觉得奇怪,忍不住问:“小叔, 怎麽了?”
电话那头,她小叔叹一口气, 说:“宁宁,你那边有没有认识的人......”
巴黎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沈宴宁擡头望一眼,半盏月光遥挂在灰蓝的暮色里,四周笼着淡淡的光芒。
电话里,她小叔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他说:“宁宁,你妈妈下午搬货的时候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现在岛上疫情严重,医院限制病人进出,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托人找找关系,再怎麽样还是要找医生看看,我怕再拖下去......”
她听完电话,呼吸仿佛有一瞬间滞住。
母亲的铺子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一批新布料。店铺面积小,没有多余的空间腾出来放置,只好隔空做了一排置物架来处置这批布料。蒋秀的个子不高,每次新货进来都要独自爬上高高的梯子才能将这批货放上去。
沈宴宁不是没有劝过她再招一个人,至少这些事可以不用她亲力亲为。只是蒋秀觉得招人费钱也没必要,店里生意一般,多招一个人就是多一份成本,如果是这样,她宁愿自己累点。
最后蒋秀拿爬了几十年都没事的理由驳回她这个提议。
沈宴宁劝说不动母亲,只好让这件事这样搁置了。
倘若知道会出意外,她当时就该坚持自己的想法。
她慢慢放下手机,懊悔一时松口。
夜色深沉,沈宴宁打了一圈手机通讯里的联系人,竟找不出一个可以帮得上忙的朋友。
异国雨夜,她立在暖黄色的客厅里,头一次感受到了什麽叫做孤立无援。
Cholé察觉到她一脸失魂落魄,温声问:“出什麽事了吗?”
“我妈妈腿摔断了。”
“啊?严不严重?医生怎麽说?”她面露忧色,关切问道。
“不知道。”沈宴宁颓然地坐在椅子里,眼神空蕩蕩,“我家里人说国内现在形势紧张,医院要控制人流进出,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病,要先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