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家属院:我怀了糙汉三个崽(132)

作者: 池上 阅读记录

……绝对不是因为厨艺不精所以才不做。

因此攒了三瓶酱油,几包盐巴,还有一些调味料,她最近有空,从军队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吃的回了趟生産队。

二分农场和四分农场已经播撒了种子,培育秧苗了,生産队也忙得差不多,种子种下去,有一小段时间可以歇着。

沈家大柱二柱三柱忙不停地动工盖房子,姜晚婉回去路过小河边那块不错的地基,看到沈家男人们都在那边忙活。

两个房子地基都打好,旁边堆着黄沙泥土,一堆碎片砖头,现在人盖房子,很少会用到水泥和红砖青砖,那可是有钱人才能使得起的。

许兰在旁边打下手,她穿着灰扑扑的外套,头上都是灰,脸比原先晒黑了不少。

“大嫂。”

姜晚婉唤她。

许兰听到姜晚婉的声,惊喜地跑过来:“呀,晚婉你回来了!”

她看着姜晚婉比平时更加精神,瞅着多了点说不出来的气质:“还没回家吧,走,咱回去说话。”

“嗯。”

姜晚婉下了自行车,推着车和她回去,路上碰到队里的老熟人,姜晚婉都会打招呼。

她笑得甜,很有礼貌,嘴里喊着叔叔婶婶嫂子大娘什麽的,队里的人都受宠若惊。

谁不知道姜晚婉现在是军区大红人,听说培育了鸡崽崽,还上报纸了。

人工培育,报纸,这些词对队里的人来说太遥远。

就像生産队和北京那麽远。

他们不懂,觉得姜晚婉很牛,这麽牛的人让她们有种错觉,自己在地上,姜晚婉在天上。

而这位飞到天上的农村儿媳妇儿,回到队里竟然还和颜悦色打招呼。

那种感觉让她们觉得自己也沾了点仙气,说出去都能吹个牛了。

他们那样觉得,姜晚婉没有那种感觉,她只是沧海一粟,运气好点,嫁个好男人,有个明事理的婆家,能出去闯蕩。

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区别。

姜晚婉和沈行疆离开后,每个月都会给沈老太十块钱,这些钱随意她使,沈老太临老,过上了安逸的养老生活。

儿孙都有出息,大的盖房子,小的读书。

别人家孩子嘴里嚷嚷管你要钱的时候,孙子开始孝敬她,别人家重孙子嘴里骂人淘气的时候,她重孙重孙女嘴里念的诗,是红太阳,是梦里的小白船。

沈老太閑着没事干,就拿着扇子坐在门口扇风。

她往那一坐,队里的妇女都愿意过来和她聊天,学学她的治家之道。

今个儿正巧说到姜晚婉,有个小媳妇儿问:“沈大奶,你家老四媳妇儿咋把小鸡崽弄出来的,你知道吗?”

大家都想学,毕竟老母鸡不是谁家都有的,学到姜晚婉培育小鸡崽的办法,买几个种鸡蛋多便宜啊。

这些人都想暗搓搓打听呢。

沈老太摇头:“我不知道,那不是人回来了,你们自个儿问去。”

孙媳妇儿回来,沈老太可高兴了。

她站起来,笑呵呵和姜晚婉挥手。

好久没见到沈老太,姜晚婉都要想死这小老太太了。

“奶奶我回来了!”

姜晚婉把自行车放下,走过来抱住沈老太:“奶奶我好想你。”

这一幕叫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儿豔羡。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亲奶奶和孙女呢。

沈老太眼睛有些湿润:“回来好回来好,老四媳妇儿,咱队里想问问你,你那培育小鸡崽的办法能教教大伙不?”

“能啊。”

姜晚婉松开沈老太,笑着对大伙说:“军区和附近公社已经达成共识,这几天就由我带人到各个公社进行‘人工养殖培育’授课,我已经和军区申请,第一个落脚地方就是咱生産队。”

她免不去身上的俗气,有啥好事都要念着自家生産队。

这事儿不仅便利,还让队里的人觉得面上有光。

“这可太好了!还得是咱队里有人,不然谁有这样的大便宜。”

大家都听出来了,人军区对接的是公社,公社会派人去学习,再教各个生産小队小组,但姜晚婉破例来他们大队,还要第一个来。

这、这可不止是授课,也是大大的偏袒!

外面人指不定怎麽羡慕她们大队的人呢!

有个刚嫁进来的小媳妇儿心思浅,人单纯,激动的眼角湿润:“我头上四个姐姐,嫁的大队都比我好,我来咱这,她们还笑话我嫁得穷,我看要不了多久,她们都要羡慕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第118章 刘野菊改嫁了

“就是,羡慕死她们。”

沈老太好久没看到姜晚婉,心里挂念:“我们先回了。”

姜晚婉推着自行车和沈老太许兰一道回院子,外面的婶子嫂子豔羡地看着沈老太和许兰。

眼尖地看到姜晚婉车子上挂着的尼龙网:“瞧见没,里面是瓶子装的酱油,没开封呢!”

“我早就听说了,人老四媳妇儿有啥好东西都拿回来,不仅孝敬沈老太,还分给许兰吃用。”

那是酱油,是醋,过俩月园子里面的小青菜下来,随便用酱油调个味儿,味道都可鲜了。

“人家吃的酱油肯定和咱不是一个味儿。”

大家你一嘴我一嘴,无不是羡慕。

有的记性不错,想起当初姜晚婉要嫁给老沈家不少人等着看笑话,如今笑话没看成,反倒成了羡慕。

魏淑芬没去地基干活,在家带孩子,果果和穗穗穿着枣红色小外套在院子里玩,冬天的袄子抽了棉花做成单衣,一衣多穿。

姜晚婉刚进院,果果和穗穗就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