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149)+番外
“对,而且冯老师两口子人多好啊。”顾父也赞同道。
不为别的,就为人家在抗战时期捐了一大半财产给国家用作购买物资,多好的人。
毕竟他听说有的人,直接去国外住了。
顾母叹口气道,“娘跟你们说句话,上面定的,它不一定是对的。”
“我跟你爹没读过书没啥文化,但分辨对错的能力还是有的。”
苏荷笑道,“娘说的对。”
她家两位母亲的思想,一般人是比不了的,还是那句话,若是生在后世,她妈,她婆婆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回到家里,俩宝已经被他们三姑哄睡了。
苏荷进了被窝,抱着她家建华继续夸顾父顾母,没有人不喜欢对方夸自己,同样没有人不喜欢媳妇夸自己父母。
顾建华搂着他媳妇,“因为你这个儿媳好啊,你人本来就优秀。”
他觉得好儿媳,好公婆都是互相的。
都说男人神经大条,家务事不怎么懂,也不怎么管。
大错特错,男人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说,不想管而已。
他爸妈人是不错,待儿媳也确实好,但他媳妇也好啊。
就拿他三姐来说,当初离婚回来,换做别家儿媳,估计真就闹开了,他媳妇就没有,还非常支持。
还有建房子这事,他媳妇没要他爸妈的钱,拿他们自己钱建了。
换做别家肯定是父母出钱。
还有日常一些事情,他爹娘送东西给他姐姐们,别家儿媳估计也早闹了。
就他们单位有个同事家里吵架就是因为他娘过年的时候让闺女拿走了半只鸡,儿媳就闹了。
闹了好几天,上班的时候跟他们吐槽来着。
听同事吐槽顾建华就想起来,每年她娘都会孵一窝小鸡给他二姐,对此他没听他媳妇说过一句。
所以他觉得好媳妇好公婆是互相的,好媳妇碰上恶婆婆也不行,好婆婆碰上不讲理的儿媳也不行。
苏荷笑道,“你还夸上我了。”
顾建华,“应该夸,你人好。”
他媳妇很大度。
苏荷来劲了,“说说吧,我都哪里好。”
顾建华一一讲了。
苏荷听完,“就这些事啊。”
先不说顾三姐,就顾母孵小鸡给顾二姐,她有什么可说的,那鸡都是人顾母养的。
她婆婆拿自己的东西给她闺女,这有什么不妥的。
顾建华,“反正媳妇你很好,你身上有很多优点。”
苏荷困了,“嗯,你也很不错,就是最近有点不给力。”
顾建华,“.......你男人我需要休息休息。”
连着两个月了,除了那几天,都很频繁。
这也不怪苏荷,谁让她不上班,每天精力充沛,不过她决定让她家建华休息几天。
第二天。
苏荷去了县里,先去了一趟家里跟她爸说了冯父冯母的事,冯父冯母下放的事苏父苏母还不知道。
“因为啥呀?”苏父很懵。
苏荷讲了一下罪名,苏父,“这简直扯淡。”
说完又捂嘴。
苏父,“这有说啥时候回去不?对孩子们工作有影响吗?”
苏荷摇头,“不知道,没说,就说是下放劳改。”
“影响肯定有,不过不大,毕竟父母都下放农场劳改了,还要怎样。”
因为父母已经下放,她三哥三嫂工作受到的波及比较少。
苏父点点头,“改天我跟你妈去一趟跟你公婆说说。”
他们在县里,照顾不到,只能让亲家照顾他另一个亲家了。
苏荷,“我公婆昨晚已经送东西过去了,爸你放心,三哥既然把伯父伯母送到我们村,我们肯定能照顾好,不会让他们受那些罪。”
苏父,“缺啥东西,跟我说,我跟你娘帮忙张罗。”
苏荷,“肯定说,不过现在没缺的东西。”
苏荷从家里出来后,就去供销社,买东西的同时跟她妈说了冯父冯母的事。
对于这事除了叹气别无办法 。
“你三嫂的父母,我们能照顾就多照顾他们点吧,都不容易。”苏母道。
上面的指令不可违抗。
他们平民百姓能怎么办。
去下放农场劳改,肯定是劳动的,所以一大早的,冯父冯母就去干活了,大队长给安排了放牛的活。
放牛,对比下地算是轻松的,只需要跟着牛走就行。
在林间,在草地上放牛,这种生活是冯父冯母没有体验过的,一时很新奇。
在草地上跟着牛跑,这些日子心中积压的苦闷都散了不少。
离开首都是对的。
至少现在他们不适合生活在首都。
放牛中午不用回来,吃带的干粮就行,冯父冯母早饭吃的苞米糊糊和鸡蛋,苞米糊糊不能外带。
只能带鸡蛋,不过好在有顾母昨天送来的荞麦鸡蛋饼。
就着凉水吃了。
晚上回来,冯母想做一点不一样的饭,她想做饼,苞米面,然后菜是豆角炖土豆。
冯母不知道在大锅里可以同时做饼和汤,饼先做了,火候没掌握好,饼有点糊,但吃着挺香。
菜后做,水放多了,成品不像冯母想象中的样子。
她想象中的土豆炖豆角应该有点汤,但汤很黏糊那种。
想着等晚上时候问问顾母到底咋做。
苏荷顾母俩人依旧是晚上九点的时候过去的,经过今天一顿购买,家里东西差不多了。
苏荷还给冯父冯母拎回来一个小铁锅,可以搭个小灶台用来炒菜。
夏天烧炕,家里太热,所以夏天顾母做饭一般都用小锅。
“伯父伯母,看有啥缺的,你再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