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257)+番外
苏荷起身,“今儿咋有空过来了?吃了没啊?”
“没吃呢舅妈,睿睿皎皎这俩孩子说想吃馅饼了,就过来了。”
顾母,“吃几个啊?你们四口十个够不够啊?”
唐泽旭,“够了姥姥。”
明月,“咱们再要个拍黄瓜吧。”
馅饼就着拍黄瓜吃比较清爽。
“妈妈,我们可以喝汽水吗?”唐睿睿问。
明月,“喝吧喝吧,你们俩喝一瓶。”
平常她也不给孩子们喝汽水,她总觉得喝汽水没有喝奶来的好。
苏荷给他们沏了一壶茶,上了一小碟咸菜。
顾母很快就烙好馅饼上来了,明月调侃,“我姥这馅饼是越烙越好了,这十个馅饼居然烙的一模一样。”
苏荷,“可不是,你姥现在是面点大师。”
“舅妈,你家这馅饼店算是开成功了,客人真不少。”
明月看着一波又接着一波进来的人。
苏荷笑道,“还行,就中午人多点。”
明月有点愁,“我家那个铺子不知道要干啥好,做餐饮我们也不行。”
雪儿唐泽旭两口子那铺子因为在学校旁边,就开了文具店,生意还挺不错呢,用的人手还少,就一个人看着就行。
他们俩这也想开个这种生意不错又需要人手少的,首先得排除餐饮,看看她老舅家的馅饼店。
前厅后厨需要多少人,又忙。
苏荷想了想,“你们要不卖蔬菜水果日用品啥的吧,像供销社那样,也不要太多人手。”
“你们那铺子周围居民楼不多么,正好,而且卖这些也不怕赔本没有生意啥的。”
卖蔬菜水果日用品嘛,大众每天都能用得到。
书里说这种叫超市。
听闻明月眼睛歘一下亮起,看向唐泽旭,
“阿旭你说行不行?我觉得可以唉。”
卖蔬菜水果日用品,客人进来自己挑就行了,就结账用一个人,她家阿旭就可以了。
唐泽旭也觉得不错,“嗯,咱们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两口子也没怎么琢磨,就回去商量了一下,店就开起来了,叫明月果蔬日用品商店,门口贴了水果蔬菜米面粮油日用品。
唐泽旭很勤快每天四点钟起床去进货,店里卖的水果蔬菜都是新鲜的,因此去他们店买菜的客人很多。
小两口总算是有了糊口的营生。
以后不用被邻居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了。
不过邻居们也看出来了,这两口子家里确实有点存款,来首都两年了,一家四口硬是靠存款挺了两年,更别说后来还开了店。
兴许是有钱人家吧。
目前来首都的几家人,都安定下来了,苏荷顾建华两口子都有工作,还有个馅饼店。
明月一家有个超市,雪儿一家有个文具店。
都有个糊口的营生。
而且他们三家这铺子都是买下来的也不用交房租,这就很安心。
不出意外馅饼店四月份营业额上了300块钱以上。
四位长辈着实没想到做生意会这么赚钱。
就小小的馅饼店一个月三百块营业额,这都快赶上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一个月三百那一年岂不是,
“三千六。”这种小算术苏母都不用算盘。
顾母压住激动的心情,“月月营业额不一样,不过不会差太少,不说三千六,一年三千妥妥的了。”
以前她从来没想过三千块钱会这么好赚,她觉得就算是养鸡,咋也得养个五六年才能赚三千块钱。
而且还是那种大规模的养。
苏母点头,“这做生意就赚钱啊,不然以前人们也不会干。”
她说的是建国以前。
顾母,“可不是嘛。”
个体户看着是不体面,但是它赚钱啊,你一个工人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就挣个四五百。
做生意直接好几倍。
不要太香。
徐大娘也在馅饼店干了一个月了,这天给开了工资,徐大娘去明月开的超市买了菜回家做饭。
这家店菜无论什么时候都挺新鲜的,不像菜市场,早上去还好,等下午去的时候都不新鲜没有好的了。。
第199章 也想卖馅饼
徐大娘回到家,去厨房炒菜,碰上了隔壁钱穗儿。
钱穗儿知道徐大娘去苏荷馅饼店上班了,对此钱穗儿心里有点不对劲,苏老师招洗碗工,怎么没找她呢?
反倒找了徐大娘,徐大娘都六十岁了,都不年轻了,招工也找个年轻的吧,干活麻利啊。
“大娘,你在那馅饼店干的咋样啊?”钱穗儿边炒菜边问。
发了工资徐大娘心情很不错,她笑道
“挺好的啊,我就刷个碗,也不累挺。”
午饭还在店里吃了,吃馅饼,还有炒菜,好的不得了。
钱穗儿凑过来,“大娘,那卖馅饼真有那么挣钱吗?”
钱穗儿估摸有半个月没洗头发了,都有味儿了,徐大娘被熏得想吐,她后退一步。
“不赚钱人家开拿干嘛?做慈善啊?”
“穗儿啊,你这头发是不是该洗了?我看都有头皮屑了。”
被熏到了徐大娘不客气的说了一句。
钱穗儿抓抓头发,“我这忙的也没顾上,是该洗了。”
“大娘,你说苏老师馅饼店每天差不多挣多少钱啊?”
徐大娘不咋乐意说这个,打听人家存款,打听人家工资,打听人家营业额,多冒昧啊!
她随口道,“两三块钱肯定是有了。”
钱穗儿震惊,“一天挣两三块?”那一个月岂不是有八九十块。
徐大娘嗯呐一声,也没多说。
钱穗儿炒完菜走后,徐大娘收拾了灶台嘀咕,“这小媳妇咋这么邋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