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1043)

作者: 暮予 阅读记录

Jr的话就是国青队了,四个项目的储备都有。

前两年还看不出来的进步,今年就像是爆发了一样。

十二岁的五种三周全+练习3A和四周跳,这几乎已经确定是未来争夺领奖台的标配,而这样的Jr小女单,他们能找到大于一个巴掌的数量。

于谨:“你先看一下。”

丁教练2017赛季收了两个小女单,一个叫做冼初然,一个叫做景筱曼。

她俩的技术有点小问题,所以去年开始跟着在丁教练那边纠正技术。

2017年年初的时候,丁教练就听说有两个不错的小女孩,出了三周,技术方面不太稳定但至少落冰了。

两人都是从哈尔滨出来的,之前在队内也差点为了一个青训营的名额争到头破血流。

很好强的两位姑娘,但说句实话,能走体育竞技道路的都比较好强。

冼初然12岁2005年出生,景筱曼13岁是2004年出生,两人的生日离得也很近,都是五月份的。

所以算下来的话,技术到位的话就能参与2022冬奥会的选拔。

都是很合适的年纪和状态。

丁教练:“问题不大,她俩的技术瑕疵好改,孩子也努力,现在调整得七七八八了。”

丁教练改技术是因为两人虽然师从不同的教练,但有着差不多的毛病。

一个是T和Lz容易踩刃,另一个是F跳都错刃。

年岁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调整,而且她俩是比着来的,一个跳出成绩了另一个就拼死也要追上。

据说小时候启蒙也是一个冰场,后来在俱乐部联赛里都是你第一我第二这样,再之后进入了省队,也是争个高低不休的。

丁教练这一年来,经常都是拦着一个嘱咐赶紧回去休息别练了明天再说。

对面那个就做鬼脸,敲敲冰鞋表示“哎嘿我今天比你进步大哦”,然后丁教练手里的这个就气到冒烟。

有点闹腾,不过非常可爱。

其余的毛病就得靠训练量来纠正了,像是滑行不顺畅、跳跃进出、编排衔接等等。

这些在省队没有人会放在教学主要内容里,导致每年青训营开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不适应于谨他们设计的训练计划。

另外就是丁教练这个休赛季全国上下地跑,想找找看有没有遗漏的女单。

他是顶着国家队和冰协的名号出去的,丁教练个人比较不太会来事儿,祁寻春就找了个人跟着他。

这才让他又扒拉出来了两个小女孩,省队那边还不乐意放人,其中一个的家长联合教练提了好些难堪的问题。

比如,你带人进国家队,能让于谨收了我孩子吗?

孩子以前的这个教练我觉得挺好的,能你们两个一起教吗?

你能给我孩子什么前途?我觉得能教我孩子的,至少得是于谨那种。

丁教练:“……”

醒醒,我手下还有个褚晓彤!

她没那么弱!

每年都有这样的人,于谨和丁教练也算是女单头部教练员了,一见到他俩都觉得自己孩子好,瞬间就抖擞了起来,蓦然生出了“奇货可居”的心态。

丁教练:“……”

醒醒吧!

他不喜欢接麻烦,所以放弃了这个小姑娘。

张简方知道今年教练队伍又进新人了,是跟着学生来的,他让人看了对方的教学水平还行,就归给了教练组。

反正最后也是于谨管事儿。

女单这里的话,丁教练觉得不错的两人里,另一个叫做郝静柏的,小孩子有点文静和怕人。

她教练很想放人,就是省队不乐意。

最后也是祁寻春过去搞定的。

丁教练:“她你不知道有没有印象,也是前两年家长自费去了日本学花滑,基础打得比较牢固。”

跟桑莹差不多,她在日本打下的滑行基础就非常好。

中日交流项目这两年还在继续,只是进展一般,像是伊豆川雪绘那样的女单就很少见了。

原因也不全然是异国他乡不适应,更多的在于送来的都是教练组不那么在意、也不想放弃的。

顶尖天赋的不可能送来给于谨他们训练,一般天赋的又练不出来什么太好的成绩,毕竟花滑这件事,还是运动员个人的情况最为重要,教练说到底也就是起个辅助作用。

区别在于,有的教练是正向辅助,有的是反向压榨。

但国内送去日本的大部分都有比较好的进展,张简方也不在意孩子们能不能学好跳跃,本来冲着的就是日本的滑行技巧和基础训练,能练好这些就足够了。

像是郝静柏的家长,是在前面的两三批左右,妈妈直接辞职带着孩子蹭了专机,七岁就在那边学了。

所以她的基础是比较扎实的。

那个时候,于谨还没有搞出来普适性系统性的训练计划呢!

丁教练:“但日本那边,孩子多老师少,她性格文静不爱表现,就被忽视了。跳跃上一直不见好,不过我非常喜欢她的滑表,特别好。”

就跳跃来说,郝静柏目前是四种三周跳外加两个低级三三,她现在12岁半,这个难度不弱,只是没有冼初然两人那么好。

而且测试的时候郝静柏格外紧张,发挥特别烂,跳跃全摔了不说,滑行都卡了。

丁教练要不是去吃饭遇见了她的教练,对方不好意思地蹭到了他跟前,说了一下自己学生的事情,丁教练还真是不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对方教练:“我这个学生就是胆儿小,但是她的技术是很标准的,跳出来就是跳出来了。唯一的问题是,训练和比赛的发挥不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