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1077)
丛澜穿着运动鞋站在这里,没有冰鞋的自动加高buff,个子恢复到了她本身,乍一看,老熟人们还有点不太适应。
毕竟以前都有一七五了,这个高度放在普通人里,是出类拔萃到一眼就能瞅见的,非常好找。
考虑到人太多,工作人员一个个安排,丛澜就站在这里等待。
这事儿其实刚才就应该抽空做了的,可惜的是,现场调度人员不行。
丛澜还接了慌乱中递过来的好几个拾音器,在自己跟前的位置上摆好,不然后面的媒体收不到音。
不一会儿,跟前的蹲下举高了手臂的媒体人双手已经抓满了各种logo的拾音器,临时来充当搁置板的托盘上也摞了一堆。
丛澜:“……”
朋友们,是真的有点离谱了朋友们。
这比冬奥夺冠后的采访区都热闹。
连丛澜本人,都没见过自己的哪个混采区会有这般热闹。
就这,还有很多人在外面进不来,被阻隔在了一手新闻之外的。
开始采访了以后,有人问到了冰鞋和跳跃的事情。
丛澜:“冰鞋没有影响,是正常的,跳跃的话因为刚到这里,所以简单做一下适应性训练,明后天不是还有训练吗?都在计划中。”
就像他们会瞒伤一样,队内的人都不喜欢将问题归结给外因,除非真的过于严重。
冰鞋的好坏会影响到发挥,但终归还是要看个人的技术。
此时站在这里的是沐修竹,是桑莹,是其他任何人,他们都不会说,我冰鞋坏了现在是新鞋所以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比赛。
赛前不报伤,认真发挥,等尘埃落定了或许会在某些时候随口提到“哦我当时……”,因为大家也不乐意给自己预先找借口。
有人问:“新赛季两套节目的编排还没有提交是吗?这次会上新的四周跳吗?自由滑里会放几个四周呢?新规之后,最有利的似乎就是四周跳种类多的运动员了,丛澜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四周和三周共享两次重复跳跃的机会,但四周跳种类只能重复一种,所以,现在有两个四周跳的人,自由滑的最高配置是三四,而不是四四。
对女单的限制比较大,因为现在很多跳四周的女单选手,大部分勉强能有两个四周。
她们很多没有3A,一是难练不好出,二是分值没有四周多,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就只好舍弃掉3A去练更有“价值”的四周跳了。
记者的这个提问,乍一看不偏不倚,实则就差怼着丛澜问“你现在更有优势了是不是很开心”。
丛澜:“技术配置还在调整中,赛前会提交。对新规我还不太熟悉,马上比赛了,到时候再看。”
冰迷们都说,丛澜越来越有气势了,世界第一与众不同。
见过了各种大场面,被刻意为难,被谄媚讨好,有人释放的是纯粹的恶意,有人面前夸奖背后讽刺,这些丛澜都见得多了。
本身性格有助益,后天的经历也在锤炼着她。
一场采访结束,新的消息迅速铺满社交平台,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
这场GP分站赛,比不上平昌冬奥的重要程度,它甚至连GPF都不是,只是一场简简单单的A级赛。
但已经,有了可以媲美世锦赛的关注度了。
若是把冬奥会的其余项目剔除掉,只余花滑,那么,这场分站赛的热度也稍微可以与之相比。
张简方淡定翘起了自己的二郎腿:“既然暂时无法正面攻破,就从敌人的内部瓦解。等着吧,马上就有人找上来了。”
不欢而散的会议,他却一点都不着急。
商谈嘛,商量着商量着,不就谈好了吗?
姜意:“丛澜这动静,我都吓了一跳。”
张简方点点头:“是的,我也是。”
现实的变化还是比他们的想象要不讲逻辑,什么推算什么倍数,计划真是赶不上变化啊!
但没有关系,他会装逼!
只要装得好,没有人能从他凛然的脸上看出他内心的慌张!
第390章 找回冰鞋啦
桑莹沉默地站着。
她知道有澜姐在的比赛都会非常受欢迎, 不论观众还是一应工作人员,全都能加码到世界级别的赛事。
国内赛如此,队内测试如果不是不开放, 怕是也会如此。
但她没想到,区区一场GP分站, 她都能被挤没了!
桑莹茫然地站在门口空地, 左看右看, 都找不到教练他们。
刚才OP的时候她失误特别多, 别说不拿手的3Lo了, 就连基础3T她都摔了个惨。
要不是顾忌到影响孩子心情,丁教练都得扶额长叹。
尽管他没这么做,桑莹也从他脸上看出来了这个意思。
她也很尴尬, 就是, 没办法啊!哪怕再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外界环境, 她也没办法忽视那挤得满满当当的人啊!
桑莹在八月份参加夏日杯, 自己的主场里都没见到能有这样一半的人。
她还想着要怎么调节心态呢, 然而,之前还慌张到焦躁,此时, 被落下的孤寂感一吹, 焦躁无了, 只余心凉。
桑莹:“啊……”
人呢?
丁教练是挤出了人群以后才发现孩子丢了的,连忙扭头回去找。
“手机带了没?”有人问他。
丁教练略抬了抬他手里的书包:“这儿呢。”
旁人:“……”
教练给拿东西这个习惯不好, 容易坑到自己人。
好在桑莹站原地没离开, 丁教练顺着路回去, 也就找到了她。
等坐到接驳车里,桑莹都是心惊肉跳的:“妈耶, 我还寻思着我得在这儿过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