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1429)

作者: 暮予 阅读记录

他坐在场地里的时候,还在用手机跟人回消息,表示后天一定回去。

再等了没多久,抬头之际就瞧见了丛澜。

空落落的心一下子就有了去处,砰砰砰的,仿佛世界都静止了,唯独眼中的那人才能带来声音。

他没办法去前场,这里是包厢,有点远,视野却还好。

周围纷纷扰扰,是一群嗷嗷着“丛澜”、“LAN”的奇怪发音,此时,全世界的人都在呼唤她的名字。

曲矜看着丛澜滑到场中央,她脚下轻点,就那么地停了下来。

他想起来丛澜教过自己这个,是T刹。

但他一直学不会,在音乐尤其是钢琴上引以为傲的一点就通,放在滑冰上根本不存在。

GPF前两日给丛澜紧急交的一段旋律,她还感慨地回了一句“你若是滑冰能有半分钢琴的天赋,我就能邀请你来参加我的冰演跨界了”。

惊澜冰演想做跨界,让一些其他行业的人担任嘉宾的同时,能做点有趣的事情。

丛澜之前试过,但没铺开,这是她之后的计划。

可惜曲矜实在没这个天赋,现在顶多也就是绕着场周滑几圈。

《朱鹮》加了一段钢琴的旋律,丛澜想找人约,但听来听去,还是不满意。

所以,她去约了曲矜。

她约的时间也就是NHK分站结束后没两天,这个时间有点赶,一是要达到她的要求,交流时得改,二是人家本来就有行程安排,都得排单的。

没急着要,说是世锦赛前给她就可以,没想到GPF前就能收到。

丛澜低头,脚下冰刀将碎冰尽皆扫开。

她弯曲着右腿,左腿向后舒展,伸着双臂,却不是之前的两场比赛那样,弯腰低视冰面。

而是双臂上扬,昂着下巴,一副骄傲怡然模样。

是知道自己漂亮又自由的鸟儿。

表演滑用这种与冰面近距离接触的姿势比较多,因为它们的编排不必那么紧凑,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丛澜以前的赛用节目里也有过,但如果一个动作衔接之前需要有大的重心与核心调整,对她来讲是不太方便的。

因为丛澜两步加速就能立刻进入氛围,速度起得很迅疾。

但这类的动作之后,就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适配调整。

站立姿势一蹬冰就跑,趴伏姿势要起立再调整再蹬冰,动作越多,细节越多。

褚晓彤:“你们很多人都玩游戏的对吧?有个词叫做前摇,不管是进入跳跃,还是起速阶段,都得用动作去调整准备。冰刀侧躺在冰面上,起来的动作就要再多一个。”

关键还得好看。

丛澜像是一只鸟儿,卡着音乐的节拍,在冰上以这个姿势转了半圈,而后才一只手侧面撑着冰,轻盈跃起后顺着这个落冰的动力,向后滑了起来。

花样滑冰是一个后滑的项目,运动员的起速在向后时,会比向前更快。

朱鹮分明是雀跃的,但她又是向后的。

褚晓彤:“我起不来这么快,而且她这个进入的力气一点没浪费,澜澜比赛非常会借力,她的跳跃你们看着进入很快,就是因为她比任何人都会借力。”

借自己滑行的力,借自己调整的力。

她跟大家分析了一下,为什么都说丛澜的长短曲是逆天编排,哪怕运动员复刻起来也很麻烦。

排除跳跃的难度,步伐也是根本抓不住的难。

最后,褚晓彤感慨,丛澜厉害的不止是技术,还在于与花滑配套的所有。

沐修竹跟了于谨之后进展非常大,关键一点就是他学到了丛澜分配体力的技巧。

褚晓彤:“编排调整得更好了。”

她说,你们看,自由自在的朱鹮是向后而起的,所以之后的每一步,向前也不再是向前。

那是深渊。

喜欢听褚晓彤的解说,因为她不单会骂,会跟大家分享当运动员时的趣事儿,还会用不一样的角度跟大家讲解选手的曲目。

为什么这样编排?是她的习惯、这种方式成功率更高、为了掩盖瑕疵、想要避开后面的编排冲突……

对熟悉的队友们,褚晓彤还能讲出更多。

因为她一直在关注,甚至反复地看,所以能讲“沐修竹的这个衔接多了不少是想拼一些能拿到的P分”、“桑莹的3A存就会摔她站不住是因为现在不能为了站住浪费脚踝没多练就没这个技巧”,还会讲“丛澜的编排又改了这里那里”。

向后的起速是方便,也是因为要契合朱鹮自由之下掩藏的危机。

曾经的起始姿势是鸟儿嬉笑玩耍,轻松随意;

现在改了,依旧自由怡然,但多了一份自然之灵的“盛气凌人”。

褚晓彤:“就像是一块反射着璀璨光芒,却不知自己要碎掉的水晶,逐渐靠近了高空坠落的边缘。”

静悄悄放在昏暗展柜里的水晶,四面全是光芒所以能反射的水晶,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视野被美夺去之后,对于之后的遗憾,就会更为失落。

因为在意过,关注过,倾泻感情过。

所以更难受。

残忍就是把美好打碎,所以丛澜的《朱鹮》里紧凑地塞下了濒临死亡的故事。

但她又不舍得悲剧收尾。

现实也确实不是悲剧。

那一道冲破乌云的金光,便由此诞生了。

3Lz后的捻转,这一连串的滑出姿势,配合着骤然低落又满是短促的旋律,让人忍不住揪心起来。

褚晓彤:“她这么一段,就够我们学很久了。你看这个编排,捻转接莫霍克接转三接小跳,到这个小跳以前,她的步伐和姿势,都在不断地推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