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落相逢(156)

作者: 雨霈天青 阅读记录

“特产之类的。”易磐的态度倒是挺坦然,“你升职了,过年需要给领导送礼吧?”

这倒是真的。之前逢年过节,汤取都要给一些重要客户送点小礼物聊表心意,但兰成不允许收受礼物,他今年如果想给直属上司费添送点东西,还得好好想个名义。只是……

“当我没在北京待过吗,有什么特产,稻香村还是驴打滚?”

易磐叹气:“想当一回成功男人背后的贤内助,怎么就这么难?”

汤取被逗笑了:“这就算成功男人了么?你对成功的标准这么低,我对未来靠你发财致富很没有信心啊。”

易磐在电话那头低低笑了一声,听起来很认真:“啊,原来你已经计划未来依靠我了吗?”

汤取:“……”

这是什么刁钻的解读角度?

这家伙还挺能自己挖糖吃。

每天晚上就这样散散慢慢地聊着天,便能缓解一整日工作后的大部分疲累了。

说起来,汤取忙,是因为费添忙。

据说新项目那边在做户型铺排方案,每天在和产品研发部开会。除了汤取上岗第一天,费添出现过一次之外,后面都神隐,项目的事基本都交给了汤取。除非特别重要的事项,汤取就发信息或者直接打电话汇报请示。

现在的汤取不必接待客户,他前期的业主和未成交的客户准备全部交接给蒋沐。当然,在过渡阶段,有些客户只认他,他会在一旁帮忙。

而在工作方面最大的却无形的改变,在于他的立场和处理事情的角度。

以前做置业顾问,只需要平衡客户和项目之间的关系,让客户相信兰成的品质,为房子买单就行了。而现在,依旧是平衡客户和项目,可在这中间,项目又细分成各个横向部门、竞品甚至有来往的政府部门。

比如这两天,就出了件事。

项目一二期的房子会在明年6月30日交付,室内精装早就做好了,就差小区最后的园林绿化在紧锣密鼓施工中。

其中一户业主提前带着装修队杀到,准备砸了自家的非承重墙,重新规划户型布局,把开发商交付自带的精装全扒了,做成自己喜欢的北欧风格,另外还准备在阳台填土布置菜圃,再留三个月散甲醛,好方便7月1日就住进去。

这不是汤取的业主,换做以前,他估计也只会感慨,客户实在太豪横,几十万的装修说扒就扒,豪华江景大阳台居然被用来种菜。

而现在,他是销售经理,问题就复杂多了。

首先,得把对应的置业顾问训一顿,安排去做思想工作,说服客户打道回府。

其次,需要跟客关部门对接好,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最后,就是责任划分了。

工程部一贯对营销带点偏见,觉得销售员没做好客户管理,以至让客户擅自进入未交付区域,影响了他们的施工,甚至提前曝光了工程质量。

横向部门是汤取以前一个小小销售员不能得罪的,但现在却不能任凭被扣帽子。

尤其是客户振振有词地解释:“这是我买的房子,凭什么不能提前进来装修?隔壁栋501不也在装么,怎么没见你们阻拦,难道他们是关系户?嗐,他有关系,我就找不到关系了?”

得了,一查,501是总包单位某个老总自己买的,自家团队施工,悄无声息一趟水搞完。

这就属于工程部自己管理不善了。

这件事到最后,内部博弈居然比搞定客户还复杂。

蒋沐倒是安慰他:“当管理就没有不得罪人的。其他部门多得是不好惹的硬茬,你是销售员,他们很乐意给你推荐客户赚点佣金,现在你代表我们项目营销团队,有冲突的时候人家肯定没好脸色啦。”

汤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忍不住想叹气:“还是当销售员舒服。”

蒋沐不以为然地摆手:“一开始难而已,等你把位置坐稳,以后的日子潇洒着呢。”

话虽然这么说,但刚接手的这段时间确实任务繁重,很难熬。

好在问题客户处理、横向部门沟通只是一部分,主要工作还是团队业绩,这倒是汤取的舒适区。

某些置业顾问要是遇上棘手客户,也需要身为销售经理的他出面帮忙。

那天,他帮叫宁宁的销售员接待了一批客户,对方来了三次,意向度很高,可每次都能挑出不重样的地方来表达不满意。

这种客户汤取见得多了。嫌货才是买货人,他和宁宁配合,两人一刚一柔,客户心里的天平摇摆,最终刷卡成交。

搞定这些,汤取从签约室出来,准备去水吧台喝口水,刚走到沙盘区,下意识扫了眼洽谈区,看有几批客户在谈,有没有需要他出手帮忙的,就见最外围的一张桌子旁坐了个熟悉的身影。

一时之间他没太敢认,又往旁边观察,那张桌子只坐了两个人,左手边是个穿灰色外套的男人,戴着一副眼镜。

两人正在聊着什么。

第93章

看清其中一个人的长相后,汤取立刻后退几步,站到沙盘区和前台的隔断后面,拿出手机准备联系前台,就发现邓韵两分钟前发了条消息给他。

“一哥,刚才前台有两位来访客户,自称是你的亲戚,没有接受验资,直接就闯进去了,现在在洽谈区坐着。”

或许是见他两分钟都没有回复,邓韵怕他来不及看,很快就拨了电话过来。

汤取看到消息的一瞬间就确认了心里的猜想,深吸了口气,接通电话:“去监控室等我。”

整个售楼部有五个摄像头,进门一个、前台一个、洽谈区和沙盘区各一个、洗手间外的过道一个。

上一篇:天真有恨 下一篇:吊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