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婚约后被大佬宠上天(216)
闻书堂不容他,自己也无法选择与他共存,父子在两年前已经水火不容,只是心照不宣不将那层窗户纸扯开。
在外人面前他是他优秀的孩子,而他是他惜才的爹,虽然谁都知道闻书堂所谓惜才,权力下放都是因为他要另做他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可商场上大家都是虚伪的奉承。
要在觥筹交错中保持应有的理智,闻歌总是告诉自己,他非这个世界的人,自己要知恩图报明对错,更要坚持底线,更不能放弃对权力的追求……
但是不容易,闻书堂亲自经营闻氏集团将近五十年,闻氏集团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这里面的人脉关系错综复杂,闻书堂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人脉网介绍给闻歌,他根本无法从内部撼动闻书堂的权力,即便这几年闻书堂一直身在巴哈那。
因而,他只能将视线转移到其它地方,哪怕新的产业规模小,要从小事做起,他都不抱怨……
他不是没想过从巴哈那找解决问题的出口,但是收了闻书堂大量资金支持的落后国家,连着总统都让他三分,因而当时的闻歌即便再有取而代之让闻书堂所有荒唐计划毁灭的想法都拿他无可奈何。
即便当时他不怕舆论对他讨伐。
这样心照不宣又互相忌惮的关系至今没有人能够打破这样的平衡,父慈子孝的戏码在闻书堂还在中央城的时候天天上演,闻歌没有办法实际掌握闻氏集团所有核心业务,更没有办法将闻书堂那些错综复杂的人脉踢出闻氏集团……
蒋经年看着所有的报道资料,心里对于闻氏集团内部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眼下要考虑的是要如何撕开这叠叠层层的保护网,自己要如何做好破坏平衡的幕后推手……
蒋经年皱起了眉头,他清楚未来的每一步都不能走错,因为只有一次机会……
更要考虑每走一步可能面对的后果,要如何做好预防其中出现的变故……
第132章 造舆论漩涡
眼下想要打破这样的平衡,就必须要撕开围绕在闻书堂周围这层层叠叠的保护网……
而如何撕开这层层叠叠的保护网是蒋经年最近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他想过以暴制暴,想过财力压制,更想过直接将巴哈那和闻书堂给端了,他有这样的实力……
但是这样的念头很快就被自己给否决了。他想到一件事情,觉得如果解决这件事情以暴制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闻书堂痴迷““长生””,投资““长生””,让人研究““长生””,更是以身验证“长生”,他的所作所为等等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不是背着他人,而是全部放在明面上,更是毫不避讳大众的目光,将这样的研究放在世界频道的周刊上,会没有人知晓?
想想就不可能。
只要站在他的立场,他这样目的不难猜测,那应该就是吸引像张建这种痴迷“长生”,渴望“长生”,追求“长生”执念志同道合的伙伴,从而让自己在遇到研究问题时,特别是涉及政治方面内容的,能有志同道合的盟友为他扫除除技术上的障碍……
毕竟,追求““长生””的愿望从来不会只有一个人,他以身验证“长生”的举动,甚至大量资金的投资能在这么多年没有人阻碍他的行动,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他的举动被很多国际政商所支持。
扫除一个两个三个甚至以上的罪恶势力不难,但是跟全世界有权有势的人作对,那便要考虑这种付出的投资和回报能不能成正比。
毕竟,跟巴哈那总统那种明晃晃摆在面上各种资源土地政策的支持,其他各种政商给闻书堂的方便是背地里的,闻书堂在这群背地里也渴望追求长生,又不愿意付出资金,不方便明面上大肆炒作的政商高官面前,他们能为闻书堂保驾护航,毕竟他一个人在前面为他们挡枪,完全不亏……
谁都清楚,只要在闻书堂这项研究过程中各出一点力,一旦成功得利的可就不仅仅是他自己了,与他交好的政商亦可以从中得到他们想要的好处,而且还不用付出大量的钱财和时间,没有比这种仅仅是对他暗中保护的付出,给闻书堂方便就能共享到他人梦寐以求的长生梦了……
即便闻书堂投资的这项研究最后被证明没有任何作用,于他们来讲也没有任何损失,暗地里的一系列操作对于他们的商业帝国或者执政生涯都没有任何影响,因而闻书堂的研究没有人阻止,没有人说什么,甚至他跟多国的政商关系都很好。
而大众对这样的研究没有任何反应在于,闻书堂所做的大量研究对于他们生活来说没有任何帮助,更与他们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毕竟没有哪一个被生活所累的平凡人会渴望自己一辈子“长生”受生活所累。
所谓的“长生”也不过是那些拥有泼天富贵,拥有滔天权利上位者的追求。
因而,即便知道有这项研究的存在,哪怕这样的研究违背人伦,平凡大众并不会对此多加在意,多做苛责。
蒋经年将所有的事情起因,经过和脉络做了一个大致的整理,总结出,想要破坏这层平衡,那就要从平凡人身上下手,制造舆论漩涡,让舆论将这件事情推到最高潮,从而让所有人关注这件逆天研究对他人身心的危害,而这样的危害不仅仅是在他人的身上,未来有一天也可能发生在她们自己身上……
毕竟,刀没插在自己身上,永远都不知道那样的伤害到底有多疼。只要将这项研究对平凡人带来的伤害公之于众,激起平民心中的正义,那么推翻闻书堂和巴哈那总统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关系就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