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勾他上位(320)
可是这两日他将皇后禁足乾清宫,后宫中人虽然不知情,但是乾清宫的人自然是知道的,再加上他自己在偏殿饮酒,怕母后知道后为难她,君泽辰这才匆匆赶来,连奏折都顾不上了。
太后倒是没想到,她离宫修行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竟发现自己的儿子不仅独宠皇后,甚至这性格都变了许多,居然连想她这种以往绝不会轻易出口的话都说得这般顺畅。
“皇帝是来看哀家的还是来看皇后的?”太后神情间略带不满。
但是君泽辰自然知道母后并未真的生气,随即便一笑置之。
“皇后不是才从你乾清宫出来吗?别人不知道你禁足皇后,哀家难不成还不知道?皇后是六宫之主,她犯了什么错,被你禁足?”
太后板起脸,神色严肃,目光凌厉地教训着皇帝。
苏婧瑶心里不禁有些想笑,太后刚刚可不是这么和她说的。
她微微低下头,努力掩饰住嘴角快要溢出的笑意。
君泽辰愣了一瞬,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母后叫瑶瑶过来不是训斥瑶瑶,是关心她的?
怎么反倒是他被训斥了。
“是,儿臣有错,皇后没错,朕并非禁足皇后,只是让皇后在乾清宫陪朕。”
君泽辰的表情有些许尴尬。
太后喝了口茶,眉梢都在跳。
她这个儿子真是一点没学到他父皇的无情和多情,先帝对待女人从来只有宠没有爱,越是多情的皇帝才越是无情。
所以太后也不曾奢望先帝的爱,她只要权利,只要先帝的尊敬就可。
现在太后也不清楚,到底是她的儿子本身就是个专情的人还是皇后勾心的手段厉害。
苏婧瑶听到君泽成维护她的话,美眸瞪了下他,眼中满是嗔怪。
虽然苏婧瑶没当过婆婆,但是在太后面前这般卿卿我我,真的不是在给她招仇恨吗?
将君泽辰放在她腰间的手不经意间拿开,手指轻轻拨弄着,可君泽辰的力度却实在大,丝毫没有松开的意思。
太后看着二人旁若无人般地亲密,眉头皱得更紧,随即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哀家今日乏了,皇帝和皇后退下吧。”
第171章 独自外出
崇武四年,君泽辰凭借其超凡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强盛无比的国力,一举收复了苍狼、月辉、灵玉和越霖四国,从而为君国拓展了广袤无垠的领土,致使君国的皇土面积扩增 320 万平方里。
然而,君泽辰之举绝非仅仅是对四国领土的单纯占有,其重中之重乃是一场触及各国百姓灵魂深处的民族融合与统一大业。
在后续的几年中,君泽辰借助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远见卓识的举措,成功地促使四国由衷认同了君国的统治。
大力推行文字统一政策,使各国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知识与思想得以在更为辽阔的范畴内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巧妙施行文化渗透之策略,令君国的优秀文化在四国落地生根、抽枝发芽,逐步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四国联姻这一行动,更是紧密地将各国的血脉相互联结,这种亲上加亲的关系为和平与融合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在政治统治层面,君泽辰施行了刚柔并济的策略,既彰显出了君国的无上权威,又赋予了四国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与信任。
经济融合领域,君泽辰也积极推动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由此使得四国的经济日渐繁荣昌盛,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崇武六年,君泽辰下发圣旨,其圣旨内容:
【朕承天命,统御君国六载,幸得祖宗庇佑,文臣武将协力,百姓安居乐业,国势日昌。
今四海升平,疆土广袤,朕念及历代先皇之伟业,为展宏图,开创盛世新篇,自即日起,改君国为圣君皇朝。
朕望我朝臣民,皆能秉持忠义,勤耕勉读,各安其职,共铸皇朝之辉煌。
朕亦当励精图治,广纳贤才,施仁政于民,使圣君皇朝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随着圣君皇朝的正式确立,君泽辰仁圣皇帝的威名远扬四方,吸引万国纷纷前来朝拜。
不论是身居沙漠深处的沙棘国,还是远跨重洋海域的其他国度,各国使节皆携带珍贵无比的礼物以及满怀诚挚的敬意,络绎不绝地踏入这片繁荣兴旺的土地,一同见证圣君皇朝的辉煌盛景与无上荣耀。
崇武七年,春。
仁圣皇帝携皇后开启了登基后的首次南巡,目的地是春天景致最美的江州地区。
虽说君泽辰此次南巡并未向天下隐瞒,然而君泽辰南巡的具体路径却被隐匿了起来,无人知晓君泽辰将会现身于哪个州、哪座城。
将军叶澜率领军队乔装成护卫,一路随侍护送皇帝与皇后。
君泽辰和苏婧瑶则伪装成普通的商贾人家,一路向南行进。
在江州的峄城,安顺提前购置了一套充满江南韵味的宅院。
君泽辰虽在南巡途中,但仍需每隔三日由专门的士兵送来奏折进行批阅。
这一路上,对于苏婧瑶而言,是她入宫以后最为惬意的时光,无需操持六宫事务,每日都能尽情欣赏皇朝的山水美景。
此次出行,苏婧瑶只带了妙霞和妙月。
妙霞为她梳妆打扮,妙月为她烹饪膳食,她们二人苏婧瑶实难割舍。
不过,苏婧瑶现今已在培养宫女以接替妙霞等四人。
她们跟随苏婧瑶许久,苏婧瑶也不愿耽误她们的一生,定会为她们寻觅一户好人家,让她们平安喜乐地度过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