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孟夺又开始叹气了。
不管孟夺心里信不信,好歹嘴上是信了。
姜南风笑道:“孟校尉何必唉声叹气,虽说用的时间长了些,做的工作也上不了台面,但燕王殿下满意了,陛下吩咐我等出行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姜南风不客气地点出问题所在:“燕王殿下有大功,我们空手上门,没挨打就算很好了。”
确实,夏皇跟萧燧父子之间闹别扭,却让他们当臣子的上门当出气筒。
事情只要办成了,回去就是大功一件,深究其中内幕,说不定最后会演变成打探皇族秘辛,反而为自己招致祸患,得不偿失。
孟夺迅速恢复笑脸,点头应承:“姜候所言甚是,咱们抵达上阳宫便能有所恩赏了,管里头有什么事儿呢,跟咱们没关系。”
姜南风微笑着跟着孟夺点头,没多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了一会,孟夺又涎着笑,跟姜南风套近乎:“姜候,你觉得这一回任务结束,回去我能得多少封赏?能不能提个好些的官职?”
哦,所以说了这么半天,最终的目标也是希望姜南风给他指一条升官发财的安稳路线。
能结善缘的时候,姜南风从不推脱。
他善意十足的回应:“这要看孟校尉具体怎么想了。”
孟夺打蛇上棍,积极回应:“若是能借着堂叔爷的脸面去外面见见世面就最好了。”
哦,他懂了。
孟夺的目标就是既要借孟庆现在在朝廷的官位给自己增加职场助力,又不想要被困在洛阳城里面被孟庆这一支压制得不能翻身。
姜南风仍旧没马上给结论,而是继续问:“孟校尉是想走得稳妥些,还是敢冒险呢?”
这问题让孟夺沉默了。
过了一会,他才卸除脸上的假笑,终于说实话:“这天下,看起来是萧家和锦丰军对峙,实则是三分,今上一分、燕王一分、锦丰军一分。我想有燕王在,锦丰军被消耗一空是迟早的事情。等到天下安定,就再没有争功封爵的机会了。我自己怕死,但要是我豁出条命能给后人挣几辈子福分,我这条命就不值钱。”
那就是肯冒险了。
萧燧有如此本领,又不是真正的傻子,只要他不肯引颈就戮,日后与夏皇必起争端,所以,夏皇其他儿子不论是不是自愿的,都会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或是主动俯首,或是被萧燧斩于马下。
这是姜南风目前唯一能够确定得到好处的机会。
比起看起来已经明确失去竞争力的老大和老三,还在京城的老五、老六是最麻烦,却也最容易被针对的。
姜南风没说去哪里,而是说:“我相人,见五六皇子两人都没有紫气加身。”
说完就不再提其他的了。
从萧燧军营里回来,转头既说老五老六身上没紫气。那是不是说萧燧浑身都冒紫气?
等等,姜南风好像也没说过夏皇有紫气!
孟夺埋头苦苦思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顿时瞪大了眼睛。
他热情地拱手致谢:“下官明白了,多谢姜候指点!”
姜南风:……
你明白什么了?你要不要详细说一说,以免理解错误。
但孟夺十分懂事,他没再多嘴!
两人乘车又在路上走了大半个月,终于返回洛阳。
小半年的时间,朝堂局势早已不是姜南风出行时的模样。
夏皇很信任老兄弟们,但跟随他起事的这群人大多没有抵挡住金钱、美色、权势的侵蚀,被内斗冠军的世家人物拉下马,获罪、降官、丢爵。
除了这群墙头草之外,剩下的全是姜南风当初带领的“忠臣派”。
老熟人们看到姜南风,眼睛顿时亮了。
一个眼神,姜南风就知道,回京之后,他有乐子看了。
内斗是吧?
他姜南风也很擅长啊。
第57章 不光明的退场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厚, 大多数是不能用相处时间长短来衡量的。
许多人相处一辈子,仍旧陌路;却也有人一见如故。
夏皇大多数时候是前一类人,但人一辈子总会有例外。
姜南风母子就是夏皇的例外。
虽然相处的时间十分短暂, 但当姜南风重新回到洛阳的消息传进上阳宫,夏皇当场鞋都没穿好,就直接跳上车, 冲到宫门口迎接他的归来。
替夏皇一分钱不花就犒赏了辽东军, 算不算大功一件?
自然是算的。
但既然辽东军立下战功,夏皇都能一分钱不愿意花,姜南风的功绩又算得上什么呢。
离开这么久再回来, 姜南风早做好心理准备夏皇被其他臣子哄走了心思, 他从此在朝堂“查无此人”。
可等他看到鞋都没穿好就跳下御驾, 冲到他面前的夏皇,姜南风只能赶紧跪下行大礼。
“玉鹤!”夏皇一把抓住姜南风双臂的瞬间就发现姜南风瘦了。他赶忙扶起姜南风, 上下打量之后, 满眼心疼,“朕害你吃苦了。那个不孝子是不是折磨你了?”
尽管辽东军中尽力给姜南风最好的吃食, 但比起姜南风的固定饮食还是差多了。但姜南风过去只是因为“能吃那么好, 所以吃得好”,而不是“他要吃得好,所以吃那么好”, 对于食谱的改变, 姜南风没有意见。
加之与辽东军一同训练又处理公务,姜南风人虽然瘦了,但把衣服全脱掉之后, 实则是更结实了。
夏皇说姜南风瘦了的同时又在骂萧燧。
过去,姜南风自然是不介意顺着夏皇的意思, 不痛不痒地说几句萧燧不好,但看过打仗之后胡子拉碴、浑身泥土的萧燧,再看短短半年时间就把自己养成死肥猪的夏皇,姜南风承认,他理智上还愿意接续辅佐夏皇,情感上就难以避免的向萧燧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