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土匪搞基建(595)+番外
这就是怕受祖地一脉牵连了。
“山州大动干戈的原因邸报也写明了,只要证明山州祖地行事与你们无关,又有什么好怕的。”秦尚书令知道这回是黑熊寨杀的太狠,把世家吓住了。
“话是这么说,但大燕律里可是有连坐一罪,听闻黑熊寨律令是你家哥儿根据大燕律改的,到时候我等因为祖地连坐丢了性命如何是好。”
“原是担心这个,黑熊寨虽然也有连坐,但只要不是主谋,撑死了被送去挖矿,一般人罚金即可。”秦尚书令解释,他儿婿的确是打算根除世家,但也不是说不给弃暗投明的世家一条活路,若只要是世家都杀了,他秦家岂非处于众矢之的。
“当真?”
“自然是真的。”
有秦尚书令这句话,老友总算是放下心。
“黑熊寨眼看着就要入京了,到时候陛下必然是要写禅让的诏书,你且早些让周大当家改了黑熊寨的名头,打个正经的国号,不然到时候诏书名留青史,可就不好了。”
打天下用用黑熊寨的名头也就罢了,毕竟起义势力多的是土匪寨子,但眼看着都要立国了,是要改换名头才对。
“嗯,我写信给他说说。”秦尚书令承认老友说的对,黑熊寨是时候该改个名字了。
第250章
“改名?不着急,等打去了京城再说,禅位诏书也不必写,我亲手打下来的天下还要一层遮羞布来表明正统,那我为何不直接逼吴燕皇帝让位?”
禅让才能名正言顺当皇帝,在周肆看来不过是给对方留几分颜面,还给儒家礼仪继续背书,周肆有心打破儒家这一套规矩,至少在黑熊寨里过后,儒家的地位只会一降再降,所以诏书他绝对不会接的。
“也并非是不行。”前些朝也有改朝换代的皇帝不管什么诏书,直接杀光对方一族的血脉坐上皇位,史书上虽然有记载,但到如今大多只记得皇帝在皇位上的功劳,半点不提人上位时的不正统。
他们辛苦从南境起兵打去京城,的确不用禅位的诏书,便是周肆现在自立成国,史书上记载也只会从自立那一刻承认黑熊寨的地位。
“京城这群老头子还是一点不明白我的心思,不过看在他们也逍遥不了多久的份上,这次就不记他们仇了。”周肆拍拍衣袖,这是典型马屁拍在马腿上。
“你都已经想好如何处置他们了,再记仇还能拿他们怎么办?”秦绥之笑周肆小气的大方。
“总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例如说不让他们后代参加核考,或是没收他们的家产,只要想总能在他们心窝上捅一刀。”周肆这人喜欢杀人不见血,于是诛心的手段用的最得心应手。
就说不让他们后代参加核考,那便是不给他们入朝为官的机会,别看这些世家一个个看不上皇权,但官还是要做的,名声再好朝中无人为官,三代过后也没落了。
“这话还是不必写信告诉我爹,不然怕他都要被吓着了。”
“哪里的话,绥之不是已经为秦家子弟安排好了去处,如何还能被吓到。”
“秦家子弟的退路我没有告诉父亲,到时候他们若是清白之身参加核考,你只管暗箱操作就是,事后看到结果父亲自然明白你我用意。”秦绥之在安排自己子弟上还是颇有一些狠厉在,半点不给秦家向周肆求情的机会,到时候尘埃落定,他父亲想为族中子弟求情也来不及了。
“绥之,做了好事不留名,难保岳父怪罪于你。”
“父亲不至于如此昏庸,秦家因为我的关系,若是都留在京城,早晚会成为大患,族中子弟能够去地方历练,既保全了秦家子弟的性命,也让秦氏一族分散开,这世道不需要世家,秦家也不例外。”
或许最初知道消息的时候,父亲心中难免郁气,但在大燕官场混了几十年,父亲在政治上的见解只会比他更强,很容易转过弯来,然后认命。
周肆不再劝,岳父的本事他也清楚,虽然如此一来颇有些卸磨杀驴的意味,但绥之有一点说的对,若是秦家真的仰仗是他岳家的关系得到优待,那么在别的世家都被根除的情况下,秦家能够得到多少好处,是不可预估的。
他不想养出一个势力强大的外戚,眼下也不需要一个外戚来为他平衡朝中各方势力,。
……
回信不出意外是秦公子代笔,秦尚书令收到消息过后,沉默半晌,他以为黑熊寨广修学府,让天下稚子都能读书,是信奉儒家的,结果竟然连禅位诏书也不肯接么。
要说历来打天下的皇帝,多还是乐意接这一份禅位诏书的,毕竟对方给出玉玺也算是广而告之天下人,他们是正统。
“早听闻黑熊寨内禁鬼神之说,那么皇帝是天子的身份也不攻自破,不以鬼神愚民,是要开天下百姓的民智。”
秦尚书令终于走出了误区,他以为黑熊寨实行有教无类,为的是让学儒的读书人投靠,结果黑熊寨广开民智,反而是要破除儒家的根基,只怕朝中再不会以儒家为首。
也是,黑熊寨做官核考多是考核的法家的内容,官吏更是有行墨家、医家、农家、小说家之工,不知江州那群读书人是否明白黑熊寨的用意。
或者说江州读书人已经看透黑熊寨不以儒为首,有再启用百家的意思,私底下已经做出了选择,改投其他家。
江州书生到底知道还是不知道,不好说,而京城里的皇帝通过秦尚书令的嘴得知黑熊寨不肯受禅让诏书,倒是怅然若失了好久。
“连禅让诏书都不肯接,看来黑熊寨的确看不起大燕。”皇帝还以为到时候能够用禅让诏书和黑熊寨换取一定条件,例如保全一些宗室的性命,现在看黑熊寨根本不受他们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