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姑一身反骨(227)
小七跳上马,站在马镫上张望,远远的有一队泥腿子举着锄头铁镐的过来了,正走在粮车进白塘县的必经之路上。
后面追赶的人也更急了。
“快,有别人来抢粮了,大家伙拼了。”
“拼了,不然大家都要饿死的。”
而车队里,有人骚动起来:“别去白塘县,咱回去吧……”
他一发喊,登时队伍里有人应和:“走,大家分散走,回……”
粮车的队伍顿时乱了,速度也慢了下来。
后面越来越多的人从树身上爬着跳过来,一个接一个的往这边跑:“快抢啊……”
队伍里在喊:“快走啊……”
小七妹不及多想,她赶上前两步,从马上跳到粮车上,抽刀将其中几个麻布袋砍开,一脚踢到泥路上,
一口气连续踢了十几袋,大米从麻布袋中撒出来,落在泥上。
抢粮的人立刻就停了下来,将这些麻布袋团团围住。
小七妹这才抽身赶往队伍中间,一刀将喊着要走的那一个砍翻在地,血溅三尺,顿时喷溅到她的脸上。
“谁敢走,或者敢停下来,这就是下场。打马,前进,给我往前赶……”
队伍中立刻停止了骚乱。
趁着队伍又开始往前赶,小七妹回头一看,路中间那十几个麻袋边上围的人越来越多,将后面的队伍挡在了后面。
现在,该去解决前面拦路的队伍了。
她有点累了,而且好饿了。
铛铛铛……
三声啰响,前面有人大喊:“白塘县赵小六派人接粮车,抢粮者杀!”
铛铛铛……
“白塘县县衙正在开仓放粮,每人每日可领白米粥三碗。“”
铛铛铛……
“白塘县衙征集民兵,每人每日可领五两大米……”
小七妹定睛一看,前面带队的正是白塘县县衙里的捕快大伯。
但大伯定睛看看她,大吃一惊:“小内侍,你也是个女官?”
……
白塘县衙里的情况比小七妹想的好多了。
因此赵小六颇为得意:“我发现我干得还行。”
但无人的时候,他还是悄悄对小七妹说:“我发现老百姓们的要求真的不高,有人领着他们干活,给他们一口饭吃,再告诉他们救灾粮食和银钱都在路上,他们就很好说话,哪怕干的活又多又累,他们也愿意跟着你干。”
“太傅说的果然没错,”他说,“当皇帝的,只要让自己的子民有饭吃,就能当个好皇帝。”
“你要是现在能给我一块大饼,我也觉得你是个好人,”小七妹说道,“要是能给我一只烧鸡,我能把你供起来。”
赵小六笑眯眯的给了她一个白面馒头。
“你哪来这么多的粮?”小七妹边吃边问。
“征用的,”赵煦说,“我找了几个富户,拿玉玺给他们许了块一品皇商的匾。”
两人同时贼兮兮的笑了。
不过,她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有从上游飘来了好多竹简,竹简上是同一篇檄文,江南百官联名上书,请赵煦小儿下罪己诏退位。
赵煦怒了:“退位就退位,凭什么让我写罪己诏?”
“对,”小七妹替他打抱不平,“这么欺负人,就不能直接说你病死了么?”
赵煦瞪了她一眼,又疑惑地说:“江南治水,李大人怎么还不来?”
第209章 麻衣局22
不管李昱白来不来,白塘县的很多事情都必须要做起来了。
县衙里面已经住满了无家可归的灾民。
比无家可归更悲哀的是,他们都在洪灾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邓婆婆在此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赵煦也好,小七妹也好,都是一副稍显稚嫩的面孔,灾民对他们的信任明显不如邓婆婆。
邓婆婆在当地百姓的心中的威信高,而她和百姓们一样,失去了自己当县丞的儿子。
因为有她老人家的信任和支持,赵煦在县衙里的带头作用顺利的铺开了。
老成的衙吏张大叔带着一部分应征的男丁们每日下河疏浚、修渠引水。
壮硕的衙吏邓勇带着另一部分男丁每日去不同的镇、乡、村里进行抢修和搜救。
小七妹将另一部分的衙役聚集起来,守住押送回来的粮食。
邓婆婆则让住在县衙里的妇孺们忙了起来,洗衣煮粥做馒头送饭……
总之,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
赵煦显得又欣慰又开心,有些溢于言表的骄傲和自得,还有些没宣之于口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绪出现在他脸上,让小七妹觉得他一夜又长大了好几岁。
“皇祖母派来的户部员外郎和朱季川如果都被软禁了,李大人约摸是来不了了。”
他愁得不得了。
“处处都要银钱,萝卜章也快不管用了。”
但小七妹又顾不得他了,因为被她威逼着押送粮食的上元常平仓里的那些人吵着要见她。
“大人,粮食我们已经送到了,是不是该让我们回自己家了?”
常平仓选址时,都选的地势高防洪防震之处,他们的家中并未受灾。
“实话告诉你们,仓司大人被江宁府尹王大人软禁了,”小七妹铿锵有力地说,“同时软禁的还有与赵大人一同从朝中下来的钦差大臣。”
“赵大人与我此刻已经秘密联系上了钦差大臣,也得到了仓司大人的委托,他将手书和印信都给我,就是让我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同时,也是救你们。”
“在仓里被杀的那七个人,他们见了仓司大人的印信而不动,因为他们已经被买通了成为了府尹王大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