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姑一身反骨(262)
既然城门没开,她们也回不了城,小七妹心一横,就打算再潜进安国府里去找李昱白。
她这个能在京都排头名的夜香妇可以干回老本行。
木砚不敢让她一个受伤的人单独行动,便留了小亮哥伺机回城报信,他和小七妹一起回了城。
至于老枝儿,小七妹带着木砚先到贫民区找到了一个担金汁,再用木砚带的一粒金稞子成全了和老枝儿的交情。
……
等小七妹眼睛一闭一睁,木砚把今日藏兵洞里的活干好了。
“木头,你在朱府一年的工钱是多少?”小七妹打听着,“我以后多接点活养你。”
木砚的头皮都在发麻。
小七妹:“我打算多挣点把你从朱府那里买出来。”
这娃能干活,又机灵,还懂事,以后可以给三平养老送终。
木砚终于明白了观棋的感受。
“我跟你讲,当小厮不如修道好,要是你想讨老婆,你就修有情道好了。”
两人又去了城楼下的军营,要开始熬金汁了。
这是一个处在最边上的帐篷,离主营最远。
仅有一个灶台和一口大锅和一堆柴火。
烧热之后,木砚吐得翻肠倒胃,连酸水都呕了出来。
来送羽箭和刀枪的武备营士兵放下武器跑得比兔子还要飞快。
站在帐篷里守着的的那个更是吐得比朱大小姐还柔弱。
小七妹好心地说:“大哥若实在是难受得紧,不如将武器放在营帐外,人也在营帐外等,小的弄好了再抱出来。”
士兵巴不得:“那你记得,锅热了,将羽箭的箭头泡在里面,千万不要泡到箭头以上的箭竿,也不要泡太久。”
武备营的羽箭,箭羽是用雕翎制成,箭头是铜的,箭竿多为木和竹制,若是不小心泡到箭竿上,又万一泡得太久,那就大大降低了临阵杀敌时的穿甲之力。
而将金汁用在羽箭上,是为了让敌人哪怕受轻伤都会死于病重难治。
看来,安国府在准备打一场必胜的大仗。
那些去了京都还未归来的官员们的家眷,以及这金陵城里的满城百姓,便是人质。
第239章 安国府20
陈南山和青鸾被关在一起,但不是什么牢房柴房地牢之类的,而是西跨院的耳房。
而且待遇也还不错,既没有被绑也没有被打,只是门口有人守着不让出去。
看来,王仕杨并没有打算和这位姑父在枢密院当差的周公子一家撕破脸。
但因为隔墙有耳,陈南山和青鸾都没有放松警惕。
日头在窗棂上一点一点的爬上来了。
而王仕杨显然很忙,一时顾不上他俩了。
他的书房里一直有人在出出进进。
但陈南山开始焦急起来,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那两口箱子在哪,也不知道李昱白在哪。
直到有个贵气逼人的女子带着丫鬟前来耳房。
“听说二郎今日从秦淮河抬回来个女子,堪称人间绝色,果然名不虚传。”
这女子作妇人打扮,发髻上的一颗明珠竟比鸽子蛋还大,看来是王仕杨的后院女眷。
青鸾起身行了礼,陈南山护在她面前:“嫂嫂可别乱说,青鸾姑娘是我的人。二哥都有了嫂嫂这样的佳人,可不许同我抢。”
那女子就用手帕掩着嘴笑得十分真诚:“可这位青鸾姑娘,此刻怕是未必想跟你了。”
陈南山和青鸾交换了个眼色,彼此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青鸾,”陈南山立刻喝问,“你看上我王二哥了?”
青鸾不做声,只低下头,对他行了个礼。
那女子便冷哼一声:“请姑娘跟我走一趟吧。”
陈南山伸开双手挡着门:“嫂嫂要带青鸾去哪?”
“主母要见她,”那女子见他是个混不吝,只好解释道,“奴不过是来传个话。”
这贵气逼人的女子,竟只是个妾。
青鸾整了整发间的额缀,不慌不忙地跟在了后头。
穿过回廊,又穿过两个圆拱门,去了后院。
后院的园子更大更美,还有个人工挖出来的景观湖。
王仕杨的正牌夫人就在园子里的亭榭下喂湖里的锦鲤。
青鸾在亭子外等着,夫人连头都没回,皓腕轻摆,洒下一把鱼食,对身边的婢女说:“给她洁面。”
青鸾心里知道,只怕不是什么争风吃醋,而是王仕杨的安排,要让府中女眷认一认她来。
她自小虽有美名,却难得出门应酬,和李昱白的婚事又是早早定下的,从来没有相看过谁。
王氏一族是金陵的世家,虽然也常去金陵,但与自己家并没有什么来往,自己也并没有见过王仕杨。
但王仕杨当时的神态,必然是觉得自己有些眼熟的,要么是他见过十年前于都监说起过的画像,要么是见过自己本人。
但王仕杨显然忘记了,于是才想让后院的女眷来认一认。
她心中思绪万千,却还是轻手轻脚的在婢女的帮助下, 将脸洗得干干净净。
那位夫人终于转过身俯视着她:“抬起头来。”
青鸾抬起了头,正面朝向自己的夫人。
夫人眼中也有惊艳之色,更是脱口而出几个字:“还真有几分眼熟。”
这位夫人说的,正是青鸾想的,这位夫人,她也有几分眼熟。
然而时隔近十年,她想不起自己曾在何处见过这个夫人。
十年前,这位夫人想必也只是个待字闺中的少女,比自己略小两岁,莫非是京都外嫁至金陵的?
而于都监原是昌平王府里的内侍,由于平叛乱有功,进了宫中内侍省,被擢升为江南两路都监,也从京都来到了江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