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道姑一身反骨(352)

作者: 视力零点二一 阅读记录

陈南山一边听,一边在卷宗间挑挑拣拣,终于找到了一卷满是灰尘的卷宗。

这是大长公主赵颜的生平。

之所以最先查大长公主的卷宗,无非是因为陈南山足够了解大长公主被贬的始末。

大长公主年纪

大了,都曾被圣墟子的弟子于管事和鹰钩鼻子骗过,会不会四五十年前年幼时也被骗过?

……

高滔滔今日派女官去请了赵煦和孟皇后,说是有份奏章需要官家和皇后一起看看。

这还是她自从还政后的第一次。

赵煦一下朝就来了宝慈殿。

孟皇后正陪高滔滔说着话。

气氛还是很愉快的。

因此赵煦也是带着笑的。

直到高滔滔说起了朱府。

“三日前,朱府送来了一道奏章,哀家拦了。”

她身后的女官便立刻用托盘将那道奏章送到了赵煦面前。

赵煦打开一看,是朱合洛写的。

大意是朱老夫人如今身体虚弱得很,恐怕时日无多,府中想早日办妥两桩儿女婚嫁的喜事;一来让老人家没有遗憾,二来为老人家添些福气。

只是朱季川错过了科举大考,如今仍是白身,朱时安又曾被点为秀女,姻缘上并不有利,因此厚颜来请天家赐一桩美满姻缘。

高滔滔:“哀家说过,朱家留给你。朱合洛的一双儿女,你预备怎么安排?”

赵煦便先去看孟皇后的脸色,见她言笑晏晏并无不悦,这才问道:“皇祖母,您的意思呢?”

高滔滔:“对朱家的先贬而后扬,哀家早已同你说清楚过,如今你已亲政,若是觉得哀家之前的安排尚可行,便可早日着手安排了。”

“只是一旦宫中纳妃,便得考虑朱合洛的职务。”

赵煦沉吟片刻:“皇祖母,朕想让朱合洛和朱季川一同前往河湟一带。”

那就是让他们父子二人前去镇守边疆。

“朕与朱季川同守白塘镇时,便知他是个可文可武的将才,儿子如此,老子自然更强。”赵煦意气风发地说道,“五年之内,河湟一带必有一战。”

河湟一战必不可免。

出兵西夏、决战青海湖东岸、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都还在他手里完成。

高滔滔的脸色有喜有忧:“父子同去可并不算上策。”

赵煦便坦诚地说:“朱合洛主守,朕想让朱季川和陈小七一起秘密去往西夏吐蕃。”

“这些疆土上何处有河,何处有山,敌军如何布防,朕要知道得清清楚楚。”

“河湟一带,朕一定要收回来,下一步再收回燕云十六州。”

第319章 柴家 14

“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十五年。”

少年天子的脸上除了意气,还有坚定:“他和陈小七都是朕信得过的人,也是有真本领在身上的人,必定能在党项人和角厮罗人的包围下完成任务平安回来。”

高滔滔笑道:“你倒是将这两人安排得清清楚楚,那陈小七如今一心要开山立派,哀家听说她师父的道观都已经开始修了,她会愿意去这艰苦之地吗?”

“再艰苦的地方,小七都能过得乐呵,”赵煦十分有信心,“皇祖母不说我激进么?”

“太傅怎么说?”高滔滔问。

“太傅还想让西夏和吐蕃称臣呢,”赵煦道,“不过他怕自己看不到这一天了。”

高滔滔:“这几日陈小七在做什么?没听说又给你送砖头了。”

“她托陈南山来了信,说是要出去一趟,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个半月,到时候给我带礼物。”

高滔滔便不再问他,转头问起了孟皇后:“皇后以为如何?”

“臣妾不懂政务,但皇祖母若问的是给宫中添一位姐妹的事,臣妾倒是愿意得很,”孟皇后得体地答道,“宫中也好热闹些。”

高滔滔:“既然如此,朱府上的请赐婚奏章就由你们自己来决定吧。”

“晾了朱合洛这些日子,他也该急了。”

“小六,你且记住,武将是柄利刃,刀柄得始终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虎符和枢密院,绝不能让外遣将领染指。”

不日后,就在朱府派人紧急去请太医院张院判为老夫人看诊之时,中宫有女官前来,请朱大小姐朱时安入宫。

同日午后,官家颁召令,朱氏嫡长女,娴雅端庄,德行兼备,选入后庭,长伴君侧。

东跨院的耳房里,有人摊手摊脚的躺在床上歇息,一个丫鬟坐在她身侧呜呜哭泣。

“小七……不,初颜,你以后可怎么办?”

小七没回答她的问题,反而笑吟吟地问:“春香姐,如今大小姐选入宫了,但朱合洛见不得人了,你说过的流水席老夫人还能办么?”

正哭得伤心的春香抬头茫然地问:“流水席?我说过的吗?”

“对,你说过的,”小七笃定地点头,“老夫人还打赏了一贯钱的流水席,我想吃雕花梅球和蜜汁鲍螺。”

“东跨院被守得严严实实的,就算办流水席,我们也出不去,”春香愁得不得了,“你的手脚该怎么办?”

“手和脚有什么好担心的,”小七妹自豪地说,“我三它们七。”

春香不解地问:“什么三七?”

“我三声令下,它们七日便好。”

小七妹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神情轻松得好似一点都不痛。

“春香姐,我想吃香煎白肠了,能让人去樊楼买么?”

春香起身,开门,小心翼翼地问房外守着的人。

之后恹恹地回来:“他们说不行。”

“朱府的侍妾待遇可真差,”小七妹埋怨道,“可我看住在正院的杜姨娘过得比夫人还好叻。可见大少爷地位要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