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鱼不要鱼!”
不管是瑞瑞还是铭铭,两个小崽子都使劲儿摇头。
秦瑶:“为什么?”
瑞瑞:“爸爸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也不好吃。”
对于“鱼获”的评价,顾呈同志的意见是统一的。
“吃鱼才能变聪明,像你们爸爸那种是挑食,不要学,妈妈偷偷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哦,你们爸爸表面上不爱吃鱼,实际上偷偷背着大家伙吃很多很多鱼……他吃很多很多鱼,不让你们知道。”
秦瑶讲话绘声绘色,仿佛真的在描述一个天大的秘密,哪怕是两岁的小崽崽,也喜欢听这种“不为人知的背后小秘密”。
“他故意告诉别人自己不爱吃鱼,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有多聪明。”
瑞瑞和铭铭小嘴巴都变成了“O”字形,原来爸爸竟然偷偷背着他们吃鱼。
顾呈:“……”
他这个老婆究竟是在夸他呢还是在夸他呢?
“聪明的宝宝从才讨人喜欢,所以多吃鱼才能变得聪明哦。”
两个小崽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鬼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听懂了大人的话。
不过他们虽然小,但却很喜欢被当成“大人”一样跟妈妈聊天。
小孩子嘛,哪怕是叽里呱啦的应答几声,他的小脑袋瓜很容易自洽,也很健忘,等会儿就不记得了。
“不信你们可以问爸爸,他是不是吃鱼了。”
顾呈:“我确实吃鱼了。”
顾呈吹着海风,陪着自家媳妇儿忽悠两个小崽崽,两小孩子闹腾,陪他们聊天说话,他们才能老老实实的坐着。
沈桂香在旁边看得格外欣慰:“多亏了女婿吃鱼多,我这两个外孙真聪明。”
在姥姥看来,自家这两个外孙子,真是少见的聪慧,有些人家的娃,五六岁了,还不一定能自己穿衣吃饭,当然,这种也是少见,大部分属于普普通通的表现。
顾呈:“……赶明我多吃点鱼?”
沈桂香:“就该多吃点,脑子好。”
顾呈:“……”
北边已经是寒冬腊月,越往北越冷,两个小崽崽哪里见过这样的冬天——但他俩丝毫不怕冷,大概每一个小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火炉,新生的柴火,烧得旺盛。
秦瑶和沈桂香母女俩感觉自己冷死了,沈桂香也觉得稀奇,为什么会这么冷,这么冷……以前她也没觉得这么冷啊?
“瑶瑶,感觉今年格外冷。”下火车的时候,沈桂香搓着手,呵出一口白气,跟自家女儿搭一句腔。
秦瑶点点头:“可能是十年难得一遇的寒冬。”作为一个零零后,感觉经常能听见什么十年难得一遇,百年难得一遇的雪灾旱灾水灾。
这时候旁边却有人说:“今儿怕是个暖冬吧。”
沈桂香:“……”
秦瑶:“……”
下了火车,不急着去顾家,先回秦家的四合院,这会儿大杂院就秦传荣一个人住,老大老二两家子都搬出去了,住上了筒子楼,四哥在动物园,秦传荣成了个光杆司令。
越是靠近住了几十年的大杂院,越是心情复杂,沈桂香抹抹泪,她跟秦传荣相伴这么多年,难得分开这些日子,现在他一个人住在大杂院里,别人家里人丁兴旺,而他形单影只,怕是日子不好过。
“我这心里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们爸爸。”
到了大杂院门口,沿着游廊往院子里走,一群人通报,“桂香你回来了,哟,好久没见了。”
“瑶瑶也回来了,哎哟,这两个小娃娃,好像年画里的福娃。”
……
等到了家门口,沈桂香感觉到不对劲,屋子里有人,还有不少人,一股子酒气传出来,伴随着二胡说唱声,沈桂香的脸冒出来,吓得里面秦传荣一个趔趄。
其他的男人奇怪道:“老秦,这是咋了?”
在妻子孩子不在的日子里,秦传荣把家里变成了“中年男人俱乐部”,叫了一群哥们,在家里喝点小酒美滋滋。
第106章 第一更
屋子里生了炉子,火烧得正旺,热着一壶小酒,空气里暖烘烘的,与屋外的寒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外面呼吸冰寒,带着冰雪的气息,屋内酒香伴着花生瓜子下酒菜。
一二三四五……沈桂香点着人头一数,哟呵,倒是有九个,一个也没少,还是跟以前那般热闹,十来平的屋子倒也不嫌挤。
秦传荣咳嗽了一声,屋内空气安静了一瞬,只有炭盆里的火星子飞出向上蹿。
“桂香,你回来了?不是说晚点了么?”
秦传荣身边穿着黑衣服的高矮胖瘦男人们开始面面相觑,遭了,老秦他媳妇儿回来了,遗憾了,将来少了他们男人的“自留地”。
这一次聚会,正是最后一次默哀“自留地的逝去”。
没办法,城里的住房太过于拥挤,家家户户七八口,四五口人,挤在狭小的大杂院里,或是筒子楼里,普通人家也就三四十平,四五十平的房子,还得三代同堂的挤,哪怕现在大杂院年轻人搬出去的多,回来的知青也不见少,结婚生孩子的更多,到处挤都挤不下。
在这些人看来,秦传荣这个厨子,还真是个神奇人物,人家生了四儿一女,儿子全搬出去了,女儿也嫁出去了,就连老婆都离开带外孙孙女了,剩下他孤男寡男的一个老头子。
说他可怜吧,人家子孙儿女满堂,老婆健在,儿子孙女孙子孙女都有……可怜他还不如可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