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179)+番外
仁泰帝的儿子们,没有一个蠢货,也许有些科目他们不擅长,最少大致意思能看懂。安王拿起卷子,大略扫了一下,发现每一题都答了,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答案,两相一对照,发现全对。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于有些只有答案,不知道如何解的题目,卷子上都有完整的解题过程。
安王一细看,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怪不得他刚拿起卷子时,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原来是出现了一些英文字母。
这几题,季宣和一时半会无法将解题方法转换成古法,他只好绞尽脑汁,设定了一些未知数。以前学的数学,运用大量字母,英文字母只占了一部分。放在季宣和这里,却成了全部,旁的字母他一概不能用。
其实学会了方法,不少题用一个套路就能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安王随便挑了一题,按照季宣和写的看下去,居然也没有理解上的障碍,将解题过程全部看下来,不说换道类似的题目,他就会做,至少能看的懂,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安王身居高位,见识不凡,对他来说,锦安郡官员再厉害那又如何,还不是要为他所用?只要不威胁到他的统治,他向来是兼收并蓄,官员越能耐,他能得到的好处越多。
第76章
这些解题思路看着新颖,实际上却并不难,就连他这样不是很擅长术科的人,都能看得懂,安王只以为是季宣和在术科上的天赋很高,倒也不疑有他。
“季卿,煜儿的术科就交给你了。给你两个选择,留在王府教他,或者你回应州府城,编写术册给他,煜儿有疑问了就写书信给你,本王会安排人手往返两地。不用现在就决定,你回去好好考虑,这事不急在一时。听说你跟你正君感情不错,允许你回应州府同他商量。”安王摸清季宣和术科底细之后,也不墨迹,直接说明来意,说到最后,顺便调侃起来。
季宣和没有当场决定,辞别安王和世子之后,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煜儿,你觉得季卿如何?”季宣和只是他底下的官员,安王没有刻意收敛态度,到底不如在自家人面前那么随心所欲。眼下只有父子二人,安王便舒展四肢靠在了椅背上,“常福,重新沏杯茶过来。”
王府下人都训练有素,身为安王的贴身太监,行动更是利索,一整套动作仿佛如行云流水一般。很快,一杯冒着氤氲热气的绿茶就搁在了安王面前,白雾升腾,嫩绿的茶叶如同树立的银针那样在清澈的茶水里,载浮载沉,看着很是有意境。
陈煜年纪尚小,茶就免了,常福给他上的是果汁。小孩子吗,总想着长大,陈煜有些羡慕的看着父王,他有偷尝过茶水的滋味,虽然微带苦涩,并不如他预想中那么美味,却阻挡不了他对大人世界的向往。
“父王,季叔叔年轻有为,不卑不亢,挺好。”看来,陈煜对季宣和很满意。救命之恩,加上以后可能成为自己的术科先生,观之态度可亲,看着就让人觉得很好相处,面对他们父子,没有束手束脚,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季宣和给陈煜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很是符合他想象中的季宣和形象。
安王点点头,表示了肯定。论理,先生都由父辈决定,没有儿子置喙的余地,问题是若双方能和谐相处,那学起知识来就事半功倍,益处多多,反之亦然。
安王自己当过学生,这其中的诀窍非常清楚。那时他还是五皇子,什么都是父皇决定,遇到他不喜的先生,没有半点反抗能力,只好生受了。可想而知,天天面对讨厌的人,这心情得有多糟糕。如今锦朝再无帝皇,他也不用那么紧抓着父辈的权威不放,适当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非常有必要。
安王此次叫季宣和过来参加谈判,是想让他多长长见识,顺便和他治下的官员混个脸熟。不少官员对季宣和隐隐的排斥,安王看在眼里,却没有要掺合的意思。不遭人妒是为庸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为官之道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
换成其他人,安王早就直接下令了,也不用顾虑他们是否愿意。季宣和比较特殊,他会跟安王搭上关系,完全是安王自己起意。若季宣和没能力也就算了,让他一辈子安安稳稳当个知县也算是没有亏待他,堂伯齐王那也能有个交代。
季宣和的能力逐渐展现之后,安王就不能将他当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微末小官看待。季宣和任上那些治理方案看着简单易行,让人一看,就觉得也不过如此,细细考究,却不会认为这些只不过尔尔。
锦安郡除开四川之外,其他地方多是地广人稀,土地比较贫瘠,不能与南方富饶之地相比。人口不算多,荒地占据了不小的比例。照理应该对人口极为重视才对,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乞丐流浪汉每个城镇都随处可见。见到季宣和安置乞丐流浪汉的方式之后,安王让人选了几个地方试点,成效不错,如今此方式已经扩展到全郡范围。
当一种好的应对方式变成一项政策之后,变数就大了,安王治下官员能做到像季宣和这样真心实意的很少,到底没有好事变坏事,成果在那放着。
这只是其中一项,但凡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做法,安王都让人效仿。锦安郡先天条件比不上锦文郡,只能后天上不断弥补,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鉴于季宣和在无形中帮了安王大忙,安王待季宣和就平和了许多,上位者的气势尽可能收敛。如此,季宣和应对起来才不至于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