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200)+番外
“我也不是很清楚,季家大表弟在康平县居住时,父亲和他走得近,只是碍于未分家时文府的情况,就没有宣扬,连咱家也是如此,我也是后来开始掌事之后才知道的。”文俊浩腹诽,要不是父亲没有刻意隐瞒,估计连他也不会清楚父亲和大表弟之间的往来,“你们自己看着办,回去都和自己媳妇商量商量,父亲并没说一定要带一个孙子走,要是乐意就把名字报到我这,不乐意,父亲也不会给你们吃挂落。”
众兄弟听后,便一哄而散,回各自的小院商议。
听到这一消息,文二夫人哪能同意,她压不过自己的丈夫,在自己儿媳妇面前还是有些威风的。当婆婆的可以随意而为,做人儿媳妇的只能尽量受着。一边是母亲,一边是父亲,加上路途遥远,怕孩子们年纪小小的上路,身子骨受不住,儿媳妇们这次是倾向听婆婆的意思,谁家的孩子谁心疼。闹到最后,只有文俊浩和文二爷文俊熙各选了一子。
文俊浩作为文卓成的嫡长子,老父有这个意思,他不带头那也太不给父亲面子。他同自家媳妇商量之后,从儿子中选了身体最棒,年纪又合适的文梓辛作陪。文二爷文俊熙是庶子,文家目前算是商家,嫡庶相较官宦人家而言,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不过文家到底出身勋贵人家,再如何,也不能乱了嫡庶,以至于给一大家子埋下家宅不宁的隐患。文俊熙的前程自是没有几个嫡兄弟好,以后他能分到的家产不多,最终还是要靠他自己。前景不明,父亲心中究竟是何打算,他也不清楚,文俊熙只是想着碰碰运气,孩子还小,也不用他做什么,只是交代了几句,让他好好听祖父的话。
同文俊熙一样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只是基于各种原因,最后只有文俊浩和文俊熙两家各出了一人。
文俊浩和文俊熙挑选的孩子不是最出色的,唯有一点,那就是不会拿鼻孔看人。文卓成看了之后,索性决定两个都带上,总共就只有两个人选,挑了哪一个都不好给另一个儿子交代,索性就都带上,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费不了多少事。
商队将货物处理完,又进了一批新货。很快就到了启程的日子,文家人送到城门口,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特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城门口再三交代仆妇要照顾好两个孩子。
季宣和其实想过在季氏一族里过继两个孩子,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他是地方官员,不能随意走动,又有分宗的打算,由邵云辰出面也没这个必要。两人最终决定就在应州府寻觅一二,无论是从哪个村里去抱养两个孤儿,还是直接在城里人市善堂领养都行。
现在刚安生下来,孤儿比比皆是。应州府作为战事后方,从其他地方前来应州府谋生的人很多,加之几年前应州府曾经历过战事,战争年间赋税又高,一家子人一旦顶门立户之人有个三长两短,这个家基本就散了。
第88章
应州府还算好的,其他地方这种现象只会更加严重。饶是如此,应州府街头巷尾乞丐流浪汉之类仍是层出不穷,季宣和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也只是将这一状况改善一二,想要杜绝此情况,他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如今战火停息,这样的状况终将逐渐改善。只要季宣和在任一天,别的暂且不说,至少能保证吏治比较清明。
季宣和不是死抓着手中权力不放的人,作为一府品级最高的官员,他只要把好舵就行,方向不出错,就误不了大事。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不止他累,底下官员也轻松不到哪里去。知人善任,才是作为上官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秋收过后,府务轻省不少,季宣和将过继孩子的事提上了日程。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只有他和邵云辰同时看中了孩子,才能将人领进府。
可选人众多,身世不清的首先被两人给排除。这可是关系到下一代的事,季宣和又是知府,来历不明的孩子他们不能要。到时候两人和孩子处出了感情,他们亲人寻来,叫他们怎么办?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还给他们亲人吧,孩子自己未必乐意,不还吧,孩子亲人纠缠不休,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鉴于此,季宣和同邵云辰决定找那些知根知底,三代以内无亲族的,再不济,也得是无父无母的孤儿。远近的问题,季宣和夫夫倒是不担心。孩子过继给他之后,就同原先的亲人再无瓜葛。孩子们愿意照顾一二,那是他们心善,不乐意,也没什么不好。
以季宣和本身来说,再苦再难,他也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人,除非自己身死。以己度人,不管孩子们今后怎么做,只要不昧了良心,他都无所谓。世间本就条条框框太多,他不会给自己孩子再额外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当官也有当官的好处,锦朝中央官府成立之后,户籍造册是第一项重大任务,从决定五郡联手那一刻起就开始行动。几个月下来,各地人口都重新登记在册,季宣和只要一调阅就能知道各家各户的丁口状况,再派邱伯他们去各地暗中查访,将人选筛选一番,最终放到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面前的人员名单仍是厚厚一撂。
不是人选真有那么多,而是每一页只记载了一人,其他的都是他们家人的情况,有些亲属多的,写个两三页都有可能。
季宣和同邵云辰看得很是仔细,只要被挑中了,不管孩子是笨还是聪明,万没有退货一说。这是人,不是货物,一旦成了两人的孩子,那就是他们的家人,不可能见到有更好的,就将他们丢弃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