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268)

钟麦几分迷茫,不太明白这辈子的江驰的想法了。

直到火车即将到站的这个清晨。

彼时,大约是清晨五点左右,整个车厢的人都还在睡觉。钟麦生物钟作祟,提前就醒了。

她睡不着了,又不想起床,就摸出了枕头下的iPod听歌。

耳机才刚戴上,忽然,旁边一道清浅的男生传来。

江驰面朝她侧睡着问:“能分我一个耳机听听吗?”

硬卧车厢的床铺之间隔得非常近,只一臂的距离。

钟麦恍惚之下,还以为他们又回到了高中。那时候他们是同桌,课间的时候就总这么趴在一起,面对面的闭目分戴两只耳机,听同一首歌。

此时此刻,钟麦看着少年漆黑稚嫩的眼睛,像回到记忆里。

于是她伸手,真的递过去一只耳机。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从前

回到最原始的我,你是否,会觉得我不错”

……

“如果有一天,梦想都实现

回忆都成了永远,你是否还会记得今天”

……

耳机里,歌声轻缓又忧伤。

钟麦只听到一半,就把耳机摘了。

“一只耳朵听着不舒服,先借你听吧,我去洗漱。”

她放下iPod就翻身下床,往更远的车厢头部的盥洗台逃去。

钟麦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整个人清醒过来。

“不要重蹈覆辙。”她轻声告诉自己。

之后,钟麦就坐在车厢头部的餐椅上,直到火车到站她才返回尾部。

江驰已经不在,似乎已经下车。

钟麦收拾东西检查床铺时,发现江驰还给她的iPod下面,还压着一个本子。

她打开一看,瞬间愣住。

江驰给她的是一本画册。

一页页,一笔笔,全部都是明亮的蓝色,飞扬的头发,灿烂的笑容。

少年勾勒出她整个夏令营的快乐,然后送给她。

最后的姓名落款之下有一句留言:

“我们一定会再相遇,会再有交集。”

钟麦一转身。

看见江驰拖着行李箱,站在火车的玻璃窗外,笑意朗朗地跟她挥了挥手。

*

钟麦才到家,妈妈就说她晒黑了,但看起来也更健康了。

她和周晓晴一起被拉到火锅店,一边给家长们讲夏令营的趣事,一边听她们分享好消息。

原来在她们参加夏令营时,纪录片《舌尖》已经大红大紫。

曾静她们与地方台的合作,取得了显着效果,为纪录片获得了轮播机会。

这么快上轮播算破例,自然要给收视数据服众。

结果,收视率公布后,意外地引发了各省份的“攀比”。

“XX省的收视率怎么这么低,是不喜欢美食吗?”

“我们YY省的收视率好高,不愧是吃货之都!《舌尖》拍得太好了,希望第二季第一站就来我们省。”

“怎么可能不喜欢美食?我们XX省只是全民养生睡得早,YY省等着,纪录片第二轮在早上播,我们省收视率绝对反超你们!”

这个意外的攀比一冒头,曾静立刻有了主意。

她向领导建议,第二季干脆就按收视率高低,来决定每一期播哪个省份的美食内容。

第一期,就选第一轮播放最高的省播;从第二期起,就取收视率最高的省播放。

人类这种生物,一旦涉及竞争,还是这种集体荣誉的竞争,就容易上头。

这个播出方案一公布,《舌尖》的收视率,那简直是坐着火箭在飞升。

早上的档期其实也不算好,只是勉胜深夜档。

但因为激起了观众的胜负欲,结果这档纪录片才轮播到一半,竟然就已经比肩黄金档的收视率!

而伴随着《舌尖》收视率攀升,它的内容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最初,有很多人只是放着当背景音,为自己的省份贡献一点收视率。

但电视放都放了,偶尔也会瞥几眼看一看。而正是这无意间的几眼,渐渐,越来越多人才发现——

原来它竟然是一部,既有美食又有人物,还有故事的好片子。

“随便几眼”变成“看进去”,最后再转变成“沉浸其中”,《舌尖上的烟火》终于引发了人们真正的讨论。

“《舌尖》太好看了,本来我以为纪录片很无聊,但它太会讲故事了。”

“真的是,片子里的人一点都不出名,就是我身边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但就是很吸引人。”

“我都看哭了,这哪里是中国美食目录,简直是小人物生活传记!”

“这么好的纪录片,一开始竟然放在深夜档播,差点就错了。还好团队没有放弃,想尽办法又争取到了晨间档。”

“听说团队走遍全国,整整拍了一年,总时长一万小时。太厉害太值得歌颂了,幸好《舌尖》没有被埋没。”

“太理智了!无论是纪录片里的人,还是拍摄记录片的团队。大家努努力,让我们一起把《舌尖》送上黄金档!”

……

当明珠拂去尘土光芒大盛,它的光彩就再也无法被盖住。

最后在广大观众的努力之下,《舌尖》不仅又争取到了央视的黄金档,还成功地把播出权卖到了各地方卫视。

历经了整个暑假,《舌尖》终于取得了它本该有的成绩,红遍全国。

而积极出主意的母女俩,也收获了她们想要的报酬——

春熙火锅作为整部纪录片里最喧嚣的存在,无疑狠狠地出了波风头。

整个八月,无论是蓉城的总店,还是北京新开的分店,都是日日门庭若市。

这种全国“现象级”片子的广告,而且是一整期节目的广告含金量,那是黄金档中插广告都无法比拟的存在。

上一篇: 职业写手 下一篇: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