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妈才是重生文大女主(64)

既然要去跳舞,后续肯定免不了要经常出去练舞,说不定还要花钱买服装。

她就先把今日趣事分享了,然后才交代:“我也要去跳舞了,要穿裙子哦,你同不同意?”

钟慧仪一听,就想起自己上辈子不许女儿跳舞的事。

这件事,她也一直特别后悔,觉得自己当初有些本末倒置。

“当然同意。”

这次,钟慧仪不假思索就答应,“跳舞不仅可以增加自信,还能强身健体,妈妈非常支持你去参加。当然——”

但她也叮嘱女儿:“你身体弱要注意出汗后别受凉,以后练习的时候你记得带一条毛巾,跳完让你的小伙伴帮你隔一隔背,知道吗?”

虽然林麦早知道妈妈已和从前不同,大概率会点头。

但真的听到答案时,还是开心得眼睛都眯起来。

见女儿如此快乐,钟慧仪这时才说:“麦麦,妈妈也有一件事要跟你汇报。”

“嗯?”林麦歪头,静候下文。

就听妈妈说:“门市装修得很顺利,妈妈得去物色大厨和服务员了。”

的确,上辈子妈妈没离婚,做餐饮前面这些年,厨师都是父亲。

现在离婚了,厨师的事是得好好打算。毕竟在这个年代,一家店能不能做起来,味道要占百分之八十的因素。

生意上的事林麦不懂,便只问:“妈妈要去哪儿招人?”

就听妈妈宣布大噩耗:“要跑好几个地方,所以下周需要麦麦自己住几天。”

她问:“你想去班主任家,还是去范阿姨家?”

林麦:……

万万没想到,最后还是逃不过要去过一段合宿生活。

“如果去范阿姨家,那几天你可以不去补习。”妈妈又补充,“你可以每天和晓晴一起上学,又一起放学回家。”

看来是非要二选一不可了。

林麦思索片刻,做出选择:“那还是住李老师家吧!我喜欢奥数,我要去开小灶写卷子。”

“真的吗?”

钟慧仪想起女儿以前最讨厌数学,高中严重偏科,提醒说:“我可是要每晚打电话查岗的,你不许一个人回宾馆。”

知女莫若母,林麦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

她认命地点点头:“好吧,那我还是选择去李老师家。”

“妈妈,你可要快点回来啊,我不喜欢呆在别人家!”她抱住妈妈的手臂哭唧唧哀求。

*

安顿好女儿,钟慧仪就着手出发了。

首先,她要去找好厨子。

上辈子,夜市摊关闭后,钟慧仪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排档和中餐。

但大排档和夜市没分别,需要开到天亮;而中餐不做预制菜的话,太累人了,厨师累服务员累,她也轻松不了。

想来想去,还是直接做汤锅好。

蓉城地处南方,城市烟火气又浓,火锅市场最广阔。等步行街开放后,蓉城的火锅更是享誉全国,多少游客在春熙路排几个小时的队,就为这一口。

春熙路的门市都有了,钟慧仪决定顺势而为,干脆就开火锅店。

而做火锅,底料为王。

钟慧仪乘上长途汽车,回了趟老家,确切地说是回了老家隔壁的一个镇子。

她要找的厨子就在这里。是上辈子做中餐时,店里一个卖酒小妹的母亲。

当时那个卖酒小妹才十七八岁,没学上但人特别机灵,是啤酒厂的销冠。而钟慧仪的餐厅生意最好,酒卖得自然也最好。

一来二去就跟卖酒妹熟悉了,聊天时才知道:她妈妈当初在镇里卖麻辣烫,味道很好本来很赚钱,结果配方被她爸便宜卖给了别人。

后来购买者注册了专利,来到蓉城做成网红麻辣烫,反而不许她家再卖。

当时店里大家都不信,卖酒妹还专门烫给他们吃了吃,并且强调她妈妈的手艺更好。

钟慧仪也尝了,味道居然真的不错。

也许是卖酒妹那时的自信叫人难忘,又或者那家连锁麻辣烫很出名,她就把这事记了很久。

麻辣烫底料和火锅底料不分家,如今既然要做汤锅,她想抢在前面,先去把合作谈下来。

虽知先机,但钟慧仪也还是有点忐忑。

毕竟当初就是听卖酒妹那么一说,具体是怎样,还是得亲自探过了才知道。

钟慧仪下了车,就四处找人问:“镇上最好吃的麻辣烫是哪家?”

一条条巷子问过去,几乎人人都说:“陈梅麻辣烫。”

她找过去,果然看见一个围满人的麻辣烫小摊,而摊子后边还站着个扎双马尾的少女在打下手。

少女才十三四岁,但眉眼跟十八岁的她已是一模一样,是卖酒妹王冬灵。

钟慧仪心里稍微有点底了,她走过去什么都没说,先点了一碗麻辣烫。

冬日里麻辣烫生意更好,约莫等了十几分钟,才轮到她这碗。

别人都是打包带走,只有钟慧仪,蹲在路边就开吃。

只一口,她就知道来对了——这味道绝对不输后世那些网红火锅店。

把陈梅挖过去肯定能行!

钟慧仪边吃边思考,要怎么做,才能说服陈梅背井离乡跟自己去蓉城打拼呢。毕竟,她总不能把未来的事直接说出来。

思忖片刻,钟慧仪先过去在陈梅眼皮子底下等着了。

从下午三四点,一直等到晚上快九点,来买麻辣烫的客人终于才散尽。

她这时才走过去搭话:“姐,你们的麻辣烫这么好吃,没考虑过开个店吗?”

陈梅收拾的手一顿。

她当然知道,眼前的女人已经在这等了大半天了。起初,她还以为是等别人,直到对方的视线一次次投过来,直到夜色已深还不走。

上一篇: 职业写手 下一篇: 渔业强国从七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