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都对我“真香”了[历史直播](63)
“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在思考‘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东晋时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自由自在喝点酒,返朴归真,远离尘嚣。宋朝时期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更别提唐朝时期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的一首《将进酒》后人评说字字有酒,把这首诗拿去,榨一榨,压一压,还能拧出半壶好酒来!”
“比起魏晋的文化启蒙,真正全民狂欢的酒文化,还得看大唐。”
“一壶浊酒,可品盛世大唐。”
“一个男人,惊艳岁月悠长。”
“他傲,他狂,他是多少年来人们的白月光!”
“辣个蓝人,就是语文课本诗歌单元的扛把子,诗仙李白!”
“让我们步入锦绣繁华的大唐,亲眼看看那名场面——天子呼来不上传,自称臣是酒中仙。”
隋唐五代传(一)
白白:“俗话说得好, 酒乃吊诗勾,活跃诗人的思维,激发诗人的灵感。没有酒哪有诗呢?”
“实际上,你看那些饮酒的场合, 不妨倒过来想一想——人只有特别高兴或特别给悲伤的时候会大量饮酒, 承载自己充沛的感情, 不就正好撞上自己灵感大爆发了嘛?”
“诗人大多嗜酒如命, 像盛唐的诗人们气质狂放, 不喝多了有些牛逼是真不好意思吹啊!”
“大唐人喝酒的疯狂,在此之前的朝代根本无法想象, 因为大唐的酒不禁限售啊!酒徒能随便买酒, 搁谁谁不发疯?”
“之前不是说,曹操为了禁酒甚至把孔融嘎了, 就是因为粮食紧缺, 酿酒费粮食吗?唐朝有一个专门管理酿酒制度的良酝署有过统计,当年酒的产量高达一千万斗。可从酒水售卖量窥见当时身为天朝上国的大唐强盛的国力以及富足的粮食产量。”
——
嬴政:“你以为朕看到的是酒吗?不, 是粮食!”
竟然有如此多的粮食。是神农再世?种地奇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秦汉魏晋的拥兵囤地的大佬们纷纷瞳孔地震,
天幕上的人们一坛子一坛子痛饮,丝毫不在乎天幕之下观众们的死活。
喝不到酒的平民们只能吞咽口水, 喝口凉水解馋。
这个酒水产量, 乱世里谁看了不说一句酸。
“天幕上繁华犹如天上仙宫的城市, 竟然就是大唐都城长安吗?如此宽广繁荣……”
随着仙人之眼俯瞰长安不夜城,帝王们的一颗心火热起来。
他们的目标有了具象化范本。
仅靠人力,竟然也能造就如此盛世!
——
白白:“算上民间的瞒报漏报, 这个数字还能翻好几倍, 甚至还没算上那些用小甜水当假酒的黑心商家。”
“谁让大唐的酒精浓度大致喝起来就是小甜水呢?甚至你如果觉得不够甜,还可以往酒里加糖!噬甜, 肥胖,代表富裕!”
“唐朝喝酒真的是一项全□□动,长安的酒楼高百尺,银题彩帜,碧疏玲珑,还有成熟的娱乐产业链,满是丝竹管乐之声,导致五陵车马和长安酒徒日日流连沽酒。”
“大诗人李白就爱好和别人喝酒,老热情了总请客,最费钱不过的了,谁让他就爱喝一个对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也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对着地上的影子说,咱们来喝一杯!所以李白有时候就得面临请客的后果,‘归家酒债多’,《将进酒》那一场酒局喝高了还不得不拿五花马千金裘换酒。”
——
在大唐被誉为“辣个蓝人”的李白:“……”
仙人把我架在这儿了,吾怎能小气?
“对,没错,吾平生致于请喝酒。”
他摇晃了下酒壶,已是空空如也,对上岑勋揶揄的视线,半醒半醉之间当即扯下身上的衣裘唤来店小二问道:“此物可能换酒喝?”
店小二接过华丽的衣裘:“能的,能的,我去问下掌柜的。”
元丹丘轻摇扇子,笑道:“李兄喝多了,小心明日归家清醒后,面对酒债欲哭无泪。”
怎料,不过片刻,店小二抱着衣裘又过来了,笑眯眯道:“原来t您就是李太白大诗人,东家吩咐,若您愿意在本店题诗一首,今日酒水全免~”
娘嘞,这可是仙人点名的大诗人!
仙人老讲那些前朝皇帝,他一个小二也不甚清楚,没想到今日得见一个本朝风流人物!
可能喝了酒,对于仙人的点名夸赞,李白那是一点儿不带虚的,坦然接受了“几千年白月光”的头衔。
他此刻摇摇晃晃站起身,微眯着眼,打了个酒嗝对店小二道:“这有何难?”
“取笔墨来!”
他高声吟道:“君不见……”笔触顿了顿,再度犹如龙蛇飞舞,“黄河之水天上来……”
酒酣胸胆,一气呵成,豪气直冲云霄。
“好诗!”围观而来其他客人轰然叫好。
店内的空气充满了快活。
——
“无独有偶,白居易也有过春衣和马典卖换酒的操作。”
“好巧不巧,李白的迷弟杜甫呢,也爱对酌,某天,他觉得喝酒人太少,没什么意思,就把邻居老大爷拉过来一起喝,没想到老大爷也很能喝,也不知道老大爷有没有酒精肝,但杜甫对老人家还是很尊重的,毕竟活过七十岁的老人已经算得上长寿了!”
“杜甫有一金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创造新词‘古稀之年’,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的上半句竟是‘酒债寻常行处有’。好家伙,这是连欠酒账也和偶像看齐?阿杜,这可不兴学啊!”
“诗人岑参因为被罢官没什么俸禄,这也阻挡不了他喝酒的决心,只是‘爱客多酒债’罢了。还有诗人皮日休别人一给他送钱就拿来还酒债,李播甚至因为‘今年沽酒未还钱’,被债主追上了门,站在门口堵他还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