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确实要紧,等孩子读出来,长大了能有出息。”叶佩也是读书至上的想法,打从心底觉得读书能改变人的一生。
前世她就靠着读书一步步走出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今生虽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读书上,但平常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她都会看书看报,希望能了解到更多自己不懂的知识。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一开始闹出事来的时候,我们心里愁的很,好在现在一切都解决了。”三婶说着,从面上的笑容透露出来,她心里确实是高兴。
三叔端了最后一盘菜出来,放下后端起三婶给他盛好的饭,接着三婶的话往下说:“我们现在虽然不说是无事一身轻,但比之前确实轻松了不少。”
几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说了一阵张家的事,三叔想起什么:“对了,佩佩你现在在省城还好吗?年后我那边老板有一批货要从广省运到省城,到时候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我给你带些东西过去。”
“广省这么远啊?”叶佩问道。
“老板要求,我们也只能送,再远都得送,”三叔说道,“广省那边有一些特产,还有一些水货,咱们个人稍微买点不要紧的,你要的话,我给你带一带,都是很好的电子产品。”
水货就是偷渡进来的东西,主要以电子产品为主,在这个年代尤为常见。
国内目前对于水货的监管不算太严格,但只要被抓到还是要处罚的,就像上次叶玉闹出来的事,主事人都罚了。
但法不责众,对于个人购买,不作为盈利性质的,就算被抓到了也不要紧。
不过叶佩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参与这些,只是摇了摇头:“算了,我现在不是很缺那些东西。”
叶佩说完,三婶碰了碰三叔:“你还在搞那些?”
“没搞,”三叔连忙道,“个人买买不要紧的,我又不做那些生意,现在我拉货,拉的也都是正儿八经的货,真的,自从半年多前出了那事,我真的一点都不敢沾手。”
三婶看向叶佩:“佩佩,要紧吗?”
叶佩笑着摇头:“不去盈利,确实不要紧,不过还是建议不要来往太过密切,不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就完了。”
“你听佩佩的话,还是可能会发生意外的,”三婶皱眉道,“咱们好好过日子就行,不要弄那些有的没的。”
“好好好,我不弄,不弄总成了吧!”三叔立即说道,看向叶佩的时候,露了一个无奈的神情。
叶佩笑了笑,不再提水货的事,问道:“那三叔过了年,又要去广省,什么时候去啊?”
“差不多初三就要出发,”三叔说道,“老板催的急,我也得赶紧去做,正好这时候有一批货要送去广省,我来回跑两趟,能赚两笔钱。”
“广省那边是不是也有批发市场?”叶佩又问。
“有啊,好几个呢,卖什么的都有,”三叔立即点头,“我开车来回跑,大多的货都是从批发市场运的,你想听什么,我跟你仔细说说?”
“我对广省那边不熟,三叔想起什么说什么吧,就当是听个热闹,让我们见见世面。”叶佩笑着说道。
她说完,三婶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三叔:“对啊,你说说看,平时都没听你说这些事。”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搬货运货嘛。”三叔这么说着,还是一五一十开始说起他见到的广省批发市场的情况。
从他的口中说出那些事,确实都没什么意思,一切都平平无奇。
事实上在省城批发市场运货送货的人估计也跟三叔的感觉一样,毕竟工作是固定的,对货车司机来说,每一次的运货,最在意的还是货物的重量,以及来回路上一路的紧张,生怕遇到什么拦路的。
三婶听了一会儿,就跟老太太聊起村里的八卦来。
叶佩倒是多听了一些广省批发市场的情况。
虽然三叔透露的信息并不多,但她大概能猜到,广省那边批发市场的货源跟这边省城批发市场的货源并不重合,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相关的货源。
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广省那边也有许多的工厂,从数量来看,可能比省城附近的工厂要多不少。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后世也存在,因为工厂多,广省那边的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着价格优势和款式优势。
网络发达的时代,款式优势的特点被抹平,价格优势却依然存在,要是去当地买,可以拿到很便宜的服装货。
“咱们省城跟广省那边来回的货车多吗?”叶佩问道。
“不算太多,”三叔摇了摇头,“一来两地相隔太远,来回路途漫长,不太安全,二来每次来回都要耗费巨大的油耗,运输成本太高,大多数时候,那些老板都只会在周边买需要的东西,很少去那么远的地方买。”
“现在路上还不安全?”叶佩好奇问道。
“现在比以前好,以前我刚开始开车的时候,都不敢一个人跑,必须得两个人,而且驾驶座上还会放着钢棍,万一遇到个什么事,好应对应对,”三叔认真说道,神色严肃,“不过现在修了很多大路出来,管理也严,只要不为了省钱省路,往偏僻的小道走,基本不会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