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196)+番外

作者: 南风音子 阅读记录

而且宁州距离京师实在是太近了,宁州刺史也是京官的一种,所以这一次外放是去镀金去了,不是被贬。

狄仁杰担任度支郎中时,临时担任过知顿使。

知顿使一般是由皇帝信任的人担任,在皇帝出巡时安排皇帝的饮食起居。狄仁杰在担任知顿使的时候,巧言反驳并州长史李冲玄另开御道的建议,避免了非必要的扰民行为,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

唐高宗李治对狄仁杰高度赞扬。

这样的人才是要留在身边的,以便随时接受劝谏,以免行差踏错,怎么就把人外放呢?

李旦怎么回事?

【京官外放,远离朝堂,想再次回到中枢是不容易的。

狄仁杰担任度支郎中的时候是在唐高宗调露元年,也就是公元679年。而他外放为宁州刺史的时候,是在唐睿宗垂拱二年,也就是公元686年,皇太后武则天摄政的时候。

一朝天子一朝臣,狄仁杰曾是唐高宗的亲信,是唐高宗的人,所以被武则天给贬了。

毕竟掌权后要换自己的人嘛,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把李渊留给他的丞相清理了一批,李治当上皇帝后把李世民留给他的丞相清理了一批,武则天掌权之后不也得排除异己吗?】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想起了过往,当年她这个伯乐和狄仁杰这匹千里马还未曾有过交集。狄仁杰真正入她的眼的时候,应该是那桩谋反案。

朝中有人要狄仁杰死,是她给保下的。

【当然了,武则天排除异己将狄仁杰外放,只是作者菌恶趣味的构想,当不得真。如果这是篇言情小说,绝对是要火葬场的。

当初的我你爱答不理,还把我推开,现在的我你爱我至深。回想过往,你也有今天。

但这并不是言情小说。

这个时候狄仁杰在武则天眼里只是唐高宗李治的人,而将来狄仁杰在武则天心中的地位,就如同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一般,无关爱情。

《三国志》记载:赤壁惨败,曹操烧船而回时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资治通鉴》记载: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痛哭:“朝堂空矣。”

嗯,在曹操和武则天眼里,能用的人才就只有郭嘉和狄仁杰。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帐下那么多人劝谏暂时不要南下,曹操不听。战败之后,说出这话,置其他人于何地啊。

武周没有了狄仁杰,还有其他名相,还有满朝文武。武则天却说朝堂空了。】

魏王曹操有点心虚,我不是,我没有。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十分担忧,狄仁杰比她年龄小,也走在了她前头?五禽戏得练起来啊。

不管能不能延长寿命,求个安心。

至于她排除异己将狄仁杰外放为宁州刺史,实乃无稽之谈,竟敢如此编排。

【并不是所有的京官外放都是被贬,狄仁杰这次外放宁州刺史应该是去镀金去了。这不,狄仁杰因为政绩斐然,得人推荐,去之前是从五品度支郎中,回京当了冬官侍郎,正四品官,升官了。

至于是宁州这个上州刺史官职高,还是冬官侍郎官职高,作者菌就不清楚了,可以肯定的是京官更好,哪怕官职较地方官低。

观众朋友们有知道的可以打在屏幕上,将来会开弹幕,大家自由评论。】

天幕下的众人听到会开放评论,十分的高兴,早就想和先贤对话了。

秦始皇位面

萧何这个丞相当的很有压力,朝廷藏书阁的藏书太丰富了,他还没有看完,完全就是现学现卖,再结合文吏抄录的自己将来的著作,这才勉强胜任。

他很想和未来身处汉朝朝堂的自己对话,让未来的自己帮帮他,减轻一点他现在的压力。应该会帮吧?

崖山

陆秀夫和张世杰都期盼着,可早点开吧,时间不等人。

他们迫切地想要请教先贤以及出色的后人,以他们现在的境地,要如何击退元军,恢复河山?

宁死也不想成为元朝最低等的南人。

虽然,南人是最有骨气的那一批人。

【唐睿宗垂拱四年,也就是公元688年,狄仁杰作为中央官员,巡察地方事务,担任江南巡抚使,下令烧了江南一千七百多所滥建的祠庙,也就是祀典的祠庙。

只留下了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四所。

祠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里面有可供演出的戏台。戏台嘛,唱戏娱乐用的,不在祀典的祠庙被称作淫祠就很好理解了。

咳,别想歪,这个“淫”是指非正统、多余的意思。

朝廷担心这些民间自发建的祠庙惑乱人心,于是就取缔,而这个也必须要有朝廷的人干预才能办到。

古代讲究宗族,族里的人都去祠庙祭祀跪拜,你不去拜不就合群吗?以后还怎么在族中生存?你身为族中之人,敢说不吗?你不但得拜,还得心甘情愿地拜。说是惑乱人心,一点也不为过。

官府前来干预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别拜了。】

第101章

【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之后出任豫州刺史。文昌右丞是正四品下,这个豫州,也是上州。

前面提到的李世民的儿子李贞造反,就是在豫州起兵的,也是在豫州歇菜的,正好赶上狄仁杰当豫州刺史的时候。

李贞兵败,连坐被牵连的人有六七百人,要抄没家产的涉及五千人。

主管法律刑罚的官员催促狄仁杰赶紧把这些人给法办了,狄仁杰可怜这些被连累的人,暂缓执行刑罚,上奏朝廷为他们求情,于是这些人得到了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