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211)+番外
这事就传到了皇帝宋仁宗赵祯的耳中。
宋仁宗赵祯不同意让苏辙落榜,当初说好的要招敢于直言的人才,这个不就是?苏辙如果落榜了,他这个皇帝就成了笑话。
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原本要被丞相打下去的苏辙高中了,进入了官途。】
宋朝之前的人这时终于知道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了,为什么会被贴上砸缸的标签,原来是为了救人啊。
司马·砸缸·光:“……”砸缸这事过不去了是吧?不过很有可能不说砸缸,后世之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对他的印象就只有砸缸。
这么一想,更悲催了。
【说起苏辙,网传他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捞哥哥苏轼,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是大冤种弟弟,一直在捞哥哥,不是在捞哥哥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为了捞哥哥都做到丞相了,就差当皇帝了。
咋说呢,这只是个调侃,给历史人物的事迹增添一点乐趣。
这样的说辞是在uc上班的必备技能。】
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捞哥哥,这太让人感动了,为了捞哥哥不断地往上爬,谁看了不动容呢?
天幕下的众人想了想,也觉得有这种弟弟真不错。
【说到捞哥哥,苏辙捞了,但是没有捞成功,而且是一直捞一直都没有成功,当到了副丞相也是很励志了,但是还是没有捞成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天幕下的众人震惊了,这苏轼是有多能作死啊?有个当副丞相的亲弟弟,都救不了他?
有点期待接下来天幕对苏轼的盘点了。
宋神宗赵顼“噗”的一声,没忍住笑出声,这话说的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作为当事人的他,也忍不住想笑。
要不,就让苏辙成功一次吧,怪可怜的。他没意见,就怕朝臣们反对。这关系到新旧党派之争,他也不好因为一时的心软改变主意。真这么做了,将支持他的朝臣置于何地啊?
苏轼:“……”
苏辙:“……”
王安石感叹:关键时刻还得靠他这个政敌来捞啊。咳咳,苏轼确实是挺难捞的,不光苏辙,他单独一个人也捞不起来。
【笑了吗?这就是uc的功力,苏辙其实只捞了一次苏轼,就是“乌台诗案”这一次,就这一次还失败了。
苏辙捞哥哥没有成功,有人成功了。
据说唐朝的时候,王维在安史之乱时被叛贼抓住了,就是和杜甫一起蹲大狱的那位“诗佛”,后来因为名气太大,被安禄山特殊照顾,接到洛阳单独关押的那位王维,在经历了一系列反抗之后,不得以当了安禄山的官员,也就是伪官。
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朝廷开始清理伪官。
这些伪官基本上都难逃一死,只有王维好好的活着,只是官职降级了而已。因为他有个好弟弟,愿意削官为民,捞哥哥一把。
朝廷准许了。
后来王维同样请求削官为民,换取弟弟回来当京官。
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但是这才是捞哥哥成功,兄弟情深的典范,就是没有uc模式的宣传。】
天幕下的众人疑惑不解,什么是uc模式?
但是天幕并没有要向众人解答什么是uc模式的意思,正如他们所猜测的那样,作者菌并不知道他或者是她发布的视频是面向历朝历代的君臣的。
将来开放了评论区,他们要不要告诉作者菌呢?
宋神宗赵顼:“……”“一直捞一直都没有成功”他居然当真了,他这个当事人居然当真了,还以为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呢。
原来这就是uc模式啊。
【宋神宗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苏辙捞哥哥不成被牵连,遭贬。之后被贬,则是因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苏轼没有什么关系。
要说有关系,也有那么一点。
宋哲宗元祐六年,苏辙官至尚书右丞,也就是副丞相,因为苏轼乞求外任,他希望和苏轼同备从官,但是不被允许。
朝廷同意了苏轼的请求,没有同意苏辙。
只捞了一次还没有捞成功,后面一次的愿望也没有成功。只有这两处,还真说不上是一直捞哥哥,但这兄弟情还是挺深的。】
宋仁宗:“……”好家伙,又是宋仁宗,又是宋神宗宋哲宗的,这兄弟俩已知已经历经三朝了。
三朝啊,但凡有一朝的皇帝知道珍惜呢?
【在文学方面,“三曹”当中,曹丕是三人中垫底的那个。虽然他的文学成就不俗,但是不妨碍他在“三曹”中是垫底。“三苏”当中,苏辙是三人中垫底的那个。】
曹丕暗道:难怪天幕没有放出苏辙的代表作,就像之前天幕放出了父亲和曹植的诗作,没有放出他的作品一样。
他在文学方面比不上曹植,但是在政治方面远超曹植。
【在政治方面,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的政治观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以民为本,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哪项政策有利于民,他们就支持。
这就造成,兄弟二人哪边都不讨好。
苏轼诗写的好,一有看不惯的人或物就作诗批判,名气越大被贬得越偏。
苏辙则是比较内敛,年轻时科举差点落榜之后就不那么的激进了,但是问到他头上,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弊端。就比如王安石问他“青苗法”怎么样,他将“青苗法”实施起来会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周全了。
王安石再怎么想变法,听了苏辙说的弊端之后也压了下来。】
王安石点头,相比苏轼,他更愿意和苏辙相处,至少不会作诗骂他。咳咳,很可能是知道对诗赢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