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298)+番外

作者: 南风音子 阅读记录

罗贯中:再也不担心写小说没有素材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了。

不通兵法,可以直接向岳武穆请教;不会写诗,可以直接请李白题诗;不擅长描述美人外貌,可以直接请唐伯虎画仕女图作插画。

这一波赢麻了。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苏打。视频开始前先感谢各位观众,上期视频点赞和投币都超出了预期,作者菌非常开心。

这期视频,我们来盘点“小说《三国演义》与正史《三国志》的不同之处”,闲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天幕上出现了四个大字:四大名著。

随着这四个字消失,天幕上出现了西游记的拍摄场景和首映视频影像。

吴承恩没有想到盘点《三国演义》的天幕异象还能见到自己的作品,在看到孙悟空的筋斗云时惊叹不已,原以为是他的想象,原来是写实?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当真不是神仙?

很快,吴承恩的私信消息也和罗贯中一样眨眼间就有了99+

天幕上不单是出现了剧版西游记,还放出了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的片段,一时间四大名著的作者在古人眼中出名了。

尤其是剧版的西游记,给了众人不小的震撼。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可以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以《三国志》为蓝本,创作出《三国演义》的。

罗贯中是小说家,而不是军事家。

外国人将《三国演义》当成兵书看,可见是真的饿了。我们有真正的兵书《孙子兵法》,可见吃的多好。

《三国演义》中的兵法韬略是怎么来的呢?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张冠李戴。】

天幕上出现了刘备火烧博望坡的场景。

【《三国志》中,汉献帝刘协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刘备火烧博望坡,一把火击退了曹军,击败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于禁,以及几乎没有打过胜仗的夏侯惇。

夏侯楙有个常败将军的爹,被认为是公认的草包也就不足为奇了。

诸葛亮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出山的。然而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被安在了诸葛亮身上,成为诸葛亮出山后树立威信的第一战。

罗贯中极有可能是诸葛亮的粉丝,将他人的功绩安在诸葛亮的头上,营造出诸葛亮多智近妖的形象。】

丞相曹操看不过去了,什么常败将军,这天幕异象所说的也太看轻元让的功劳了。元让随他东征西讨,劳苦功高,而且深受百姓的爱戴。

夏侯·常败将军·惇:“……!”欺人太甚!

汉昭烈帝刘备不太认同,诸葛丞相本来就是位智者,即便没有罗贯中强安在诸葛丞相头上的功绩,诸葛丞相的真实功绩也是十分出众的。

可以说没有诸葛丞相,就没有他的今天,阿斗也坐不稳皇位,刚登基就亡国。

【当然了,诸葛亮的粉丝很多。汉末三国时期,与诸葛亮同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就非常高。

曹魏方面,算无遗策的贾诩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说诸葛亮善治国。东吴方面,孙权同样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说伊尹和周公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上。

蜀汉方面,刘备说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刘禅更是为诸葛亮马首是瞻,照着出师表用人。孟获说有诸葛亮在,南人不反。

可以说,即便没有罗贯中的吹捧,张冠李戴将不属于诸葛亮的功绩强安在诸葛亮头上,诸葛亮也依然是多智近妖的一位智者。】

丞相曹操想到诸葛亮现在还没有出山,想要截胡,先一步将诸葛亮给请来,与众人商议道:“孤想要将诸葛亮给请来,有谁愿往?”

一众幕僚们:“……”想什么呢?

荀攸:“……”莫说别人,就是曹公亲自去请,怕是都不好使。

荀彧:“……”丞相之前在徐州做过什么,心里没点数吗?莫说诸葛亮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就算没有忠君爱国之意,也断然不会投靠屠了自己家乡的人。

曹操见众人都不吱声,也知道确实是在为难人。

现在诸葛亮还生活在他所管辖的境内,要抓到诸葛亮并不难。诸葛亮不能杀,但是可以软禁起来。

就像当初,他不杀刘备一样。

只是可惜他一时糊涂,放跑了刘备,以至于多出了一个强敌。

当然,他注定是去晚了一步。

诸葛亮在看到天幕异象之后,早就悄无声息地搬家了,搬离了曹操的地盘。

战乱中搬家,要掩人耳目也不难。

刘·唯一生擒诸葛亮的人·琦想要作为后汉人物的代表夸赞诸葛亮,是诸葛亮救了他啊,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汉昭烈帝刘备听到这话舒坦了。

他已经通过人脉关系网,联系罗贯中要到了《三国演义》的手稿,想要看看罗贯中是如何夸赞他的诸葛丞相的。

当然,他也向罗贯中详细说了,他当年是如何火烧博望坡的。

【说到诸葛亮出山的第二计,是帮刘琦处理家事。《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继室蔡夫人是亲姐妹,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诸葛亮应该帮助蔡夫人的侄女婿——刘表的次子刘琮。

刘琮的亲生母亲是谁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夫人与刘琮更为亲近。毕竟名义上是自己儿子,又是自己的侄女婿。

有了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诸葛亮就不好再帮助刘琦了。

但是架不住刘琦硬要诸葛亮相帮,在诸葛亮拒绝了他多次之后,将诸葛亮引上了高楼,然后把楼梯给撤了,这才得到诸葛亮的一句指点:“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