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300)+番外

作者: 南风音子 阅读记录

可见孙权和诸葛瑾的关系好到没边了,能开这种玩笑,戏弄诸葛瑾。】

丞相曹操羡慕了。

刘备得了诸葛亮,孙权得了诸葛瑾,那他呢?诸葛家还有没有别的兄弟?

让他也分一杯羹?

孙坚忍不住吐槽:“这个不肖子,我若是在场,腿给他打折了,哪有这样侮辱人的?”

孙策替只有几岁的弟弟说话:“天幕也说了,这说明他们君臣之间关系好。”好比他与周瑜,是至交好友,什么玩笑开不得?

周瑜:“……”

他有点期待后世能有他的粉丝,写一篇以他为主角的《三国演义》,不求美化他的形象,但愿实话实说。

哦,《三国志》就是这样的。

谁能想到在一千多年以后,史书不是读书人必读的科目,小说才是深受读书人喜欢的读物呢?

诸葛瑾:“!”这样说他的外貌,礼貌吗?

天幕下的众人想到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相貌差异巨大,兄弟两的年龄差距也很大,而诸葛瑾生母去世的早,有继母,猜测诸葛瑾和诸葛亮不是同一个母亲所生。

《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连诸葛亮的年龄都能记错,很明显不可信。

不过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脸型差距大也是常有的事,不能因此断定诸葛瑾和诸葛亮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

可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不久就把弟弟诸葛均带在了身边,如果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诸葛瑾为什么不把诸葛亮带在身边呢?

如果说,诸葛亮不愿意出仕东吴,那诸葛均呢?

诸葛亮和诸葛瑾后来联系密切,可以说是为了孙刘联盟,所以兄弟两人才亲近了一些,信件往来也多了一些。

【相比蒋干,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对周瑜笔下留情了。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处经典情节——蒋干盗书。

在《三国志》中,蒋干能言善辩,曾被曹操派往东吴,游说周瑜为曹操效力。蒋干没能说服周瑜归顺曹操,无功而返。

到了《三国演义》中,蒋干就成了被周瑜戏耍的对象。

蒋干第一次前往东吴,游说周瑜归顺曹操,结果被周瑜骗了,让曹操误杀了两员擅长水战的大将。第二次前往东吴,再次中计,断送了曹操的“百万”大军。

剧版的《三国演义》中,蒋干请命再赴东吴时,进入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不忍蒋干再度被骗,都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喊了一声丞相,只是想到了“不献一计,不设一谋”的诺言,又闭口不言。

一旁的同僚见徐庶开口吃了一惊,曹操也是十分的惊讶,怀疑自己没睡醒。

这一段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

剧版的《三国演义》贴近原著,改编的情节也是十分经典。只是现在的翻拍,再没有以前那么用心了。以前的翻拍,那是能够现编出一部称得上佳作的兵书的,台词也是十分的讲究。】

丞相曹操:“???”徐庶“不献一计,不设一谋”?开什么玩笑?他像是养闲人吃白饭的冤大头?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诸葛亮气死周瑜,又去吊孝。

在《三国志》中,去吊孝的是庞统。】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天幕上出现了诸葛亮吊孝时所说的祭文,应该是罗贯中所写。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祭文,感叹罗贯中的文采不错。

【前面说到过诸葛亮北伐,提到诸葛亮北伐,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六出祁山”,诸葛亮和司马懿是宿敌。然而实际上,诸葛亮只有五次北伐,仅有两次是出祁山,对手也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

或许因为最后是司马家篡夺了天下,所以罗贯中把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对手,提高档次。

说到三家归晋,其实诸葛家才是最后的赢家。诸葛亮有一个族弟诸葛诞,在曹魏做官。诸葛诞的外孙司马觐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父亲。也就是说,诸葛诞的曾外孙是东晋的开国皇帝。】

丞相曹操:“……”

天幕这是在提醒他,他创立的基业,被司马家族的人给窃取了,本是归顺他的人才,也都归了司马家。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和子孙一起帮助曹芳、曹髦、曹奂铲除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

可也只是能够远程指导。

汉孝怀帝刘禅不高兴了,他的相父需要司马懿作为对手来提高档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死王朗,是一大看点。诸葛丞相和王司徒的口水战十分精彩,剧版增添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更是成为经典。

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和王朗没有见过面。

据说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元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曹魏的华歆、王朗、陈群、许芝、诸葛璋都曾写信给诸葛亮,要诸葛亮举国称藩,归顺曹魏。

诸葛亮作《正议》,批评曹操和曹丕。

罗贯中可能是看了这个来的灵感,写出了“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情节。】

天幕下的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看来曹魏也知道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就是蜀汉实际上的掌权人啊,所以才劝说诸葛亮“举国称藩”,直接忽视了小皇帝刘阿斗。

刘备临终前说若是阿斗不能辅佐,诸葛亮可以自己称帝,完全就是发自内心啊。

夷陵一战,自己把家底都给败光了。

刘备若是不说诸葛亮可取而代之的话,诸葛亮撒手不干,蜀汉很快就能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