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着题目也写完了,该检查的也检查了,就不继续在考场里面硬耗了。
回到家里,林卿衍听到他肚子不舒服,就去请了大夫给他瞧了瞧。确定了没有什么大碍之后,林卿衍就伺候着谢瑱吃了晚饭,让他赶紧躺下好好休息补补觉。
乡试是真的熬人,也是真的辛苦。
谢瑱的身体这样好,熬到第二场就开始不舒服了,也不知道其他人要怎么熬过来?
再然后,就是最后一场了。
谢瑱昨个在家里休息一天,被一家人围着照顾与关心,那一点不适已经完全恢复了。
这一次他老实了很多,在考场里吃东西时很小心。实在是不行的话,他就从空间里摸点东西吃,绝对不能再吃坏肚子了。
第86章
最后一场, 主要考策问,律法,算术, 以及诗赋。
策问题一道,律法五道, 算术四道,诗赋一首。
这一次的策问, 考的不是云州府的事情,这一次考的是整个齐国现状。
齐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周围除了穹国,还有两个小国家。
这一次的策问, 主要考的是齐国往后十年如何发展才能对齐国更加有利。
这个问题有点大了, 而且还很容易跑偏。
策问, 策问,表面上是考察一些考生的政治理念与眼光。实际上,就是让考生猜上面自己的想法。
就比如齐国现在在位的那个陛下, 如果他的政治方向是对外扩张,他们主和就明显是不能得分的。
这也是为什么, 每一次考生在参加考试之前,会特意研究一些主考官的诗文了。
因为想要往上走, 最主要的不是自己学问有多好,有的时候也要符合考官的喜好。
就像谢瑱的那个世界,很多大诗人明明那么有才华, 为什么在官场上失意的原因。
有的大才子因为身份不得志, 有的是因为与上位者背向而驰被打压, 还有不少是与皇帝的想法相斥……便导致了他们在官场上屡屡挫败。
说来说去,王权至上的世界里, 人的想法都是不自由的。
而这一次的策问题给的这样大,估计是最近朝堂上为了这事在闹腾,所以才给了他们这届考生压力。
谢瑱对此却不担心,因为他看过小说,往后十余年里,齐国一直没有大的战争。
那么上面的意思就是主和,齐国的那位陛下心里也是这种想法。对方不是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皇帝,至少在他在位期间是不会打仗的,只要谢瑱答案跟着大部队就不会有问题。
解决了棘手的策问,后面他就开始写算术与律法题。
一到了律法题,谢瑱就忍不住开始在心里碎碎念。
甚至觉得这样的朝廷没什么好参与的,不如以后他亲自选一个皇帝,说不定还能做出一番新天地来。
想到这里,谢瑱又忍不住自嘲的笑了起来。
他的想法总是那样天真,如今他还只是个小秀才,就想着以后能左右皇室了。
不过,就算他现在暂时做不到,也不代表他不可以想想吧?
想一想,好像也不犯法,别人能够管得住他的行为,难不成还能管得住他的脑子?
因为这个想法,突然让他充满斗志,后面做起考题的时候,谢瑱的情绪十分的高昂。
然后就在考试的最后一天,考场里面再一次发生一个意外事件,又有一个考生考试考着考着发疯了。
说一句实话,科举考题难不难不清楚,因为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考题对他们的难易也就不一样。
但是考试的压力确实比较大,科举不像后世那样一场只考一上午,科举一考最短的时间就是一整天。
像是乡试这种,一考就是考三天,还要考上三场的,对于一些心理压力比较大的考生确实很难熬。
加上科举是反反复复可以参加的,也就意味着有一些人可能一辈子都在为了科举煎熬。
这一次发疯的考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男人应该参加过很多次乡试了,估计是这一次他又考得不怎么好,所以整个人才会突然之间崩溃了。
然后他崩溃就崩溃吧,他不是毁自己的试卷,而是突然奔向他对面的考生,伸手就把对方的试卷给撕了。
是的,没有看错,他把人家的试卷给撕了。
意思是,他考不上,也要拖别人一起下水。
这种事情太过恶劣了,不仅惊动了很多辅考,连带着主考官也惊动了。
好在一旁的衙役来的及时,没有让那位受害的考生的试卷全部被撕了。
主考官看了看对方的试卷,觉得对方这一次很可能可以高中,就特例多给了对方一天的时间,让对方把毁了的试卷重新写一遍。
只是多给了一天时间,实际上是有一些短的,不过一天也是时间,总比就这样把试卷交上去强。
后来等到这一场考试结束,那一名违反了考场秩序的考生,就被几名衙役押送到贡院门口。
对于这种违反考场秩序,自己不想考还去攻击别人的考生,都要没收对方以后参加科举的资格的。
同样的,他闹出来的动静,还损害到了其他考生的利益。
他要当众挨板子,还要被官府关押几个月,反正后面有他受罪的时候。
谢瑱是挺不理解这样的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世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他们大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学问不行,就嫉妒别人学问好。
自己日子过得不好,就嫉妒别人日子过得好。
他们不会反省自己身上的问题,只会肆意的宛如蛆虫一样在别人的身上散发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