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前男友穿到七零(21)

作者: 二十来岁 阅读记录

知青办和居委会的人是动员一次又一次,有些家庭还得出强制手段才能把下乡的名给报上。多少家庭、兄弟姐妹就为了这个名额闹得不可开交。

宋家这算是很平和的了。

上班前,张紫英背着人给她塞了十块钱,叮嘱她到了乡下踏实劳动,宋雨晴笑着点头应了。

大家像是约好了那样,宋知秋也给她塞了十块钱。而宋红旗和宋长征竟然也攒出了五块钱来给她,不想要还不行,塞到她口袋里就跑。

钱塞到她手里了,又不是不能留家里,她正想着把钱放回给他们床上,唐秀香一手拎装着被子的麻袋,一手拎着袋路上吃的干粮,突然道:“他们给你你就收着吧。”

宋雨晴低头看看手里的一小沓钱,五角、一角、一分的面值都有,边角都皱巴得不成样子了,估计攒了很久。

再回头看看住了短短几天的小屋子,她的那张床上已经清空了,高中课本都被装到了床底下的木箱里,以后那里要变成宋红旗的床了,而宋红旗原来睡着的那张床也要给大宝住。

短短几天,好像是已经在这生活了好几年,要离开的时候竟然生出了一丝不舍。

但这点不舍很快就被理智给冲散,她本来有爱她的父母哥哥,她对新的家人还不至于在这几天里就产生深厚的感情。而她的“记忆”和“性格”经不起长时间推敲,她害怕哪天不注意就被识破了。

深呼一口气,背起挎包,再拿起塞得差点拉不上拉链的军绿色旅行袋,坚定地跨出了这道门。

楼下乘凉的邻居纷纷打招呼,连她第一天来看到的那两位大妈这时都难得地态度温和,“去乡下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回城来。”

好话不要钱,怎么好听怎么来,虽然这么些年下来,也没见到谁家孩子靠自己能回城的。大家都觉得宋雨晴这一去,除非是过年探亲,否则是难再回来了。这突然要分别了,竟然还觉得心里有点难受。

知青办给每个下乡的知青都准备了大红花,宋雨晴有点抗拒,但还是被拉过去戴上了。

唐秀香帮忙给放行李,宋雨晴上去找了个前排的靠窗的座位坐下,等车上的座位塞满了,唐秀香趁上下车的人少,跑上去往宋雨晴手里塞了个小布包,她都来不及反应,司机已经在提醒准备发车了。

趴在车窗往外看,唐秀香朝她挥了挥手,又背过身去抹眼泪。

宋雨晴没忍住,眼泪也哗啦啦地掉。

第013章 红卫号

宋雨晴就悲伤了十几分钟,很快就因为车上此起彼伏的“yue、yue、yue”的呕吐声和呕吐物难以描述的味道给搞晕了,旁边座位的姑娘很贴心地给她递了瓶风油精,宋雨晴赶忙往手上抹一点,然后擦在鼻子下面,空气都变好了很多。

“谢谢。”宋雨晴问:“你分到了哪个地方插队?”

“湛县的红星农场,你呢?”

“我也是分到了湛县,不过我是分到了红旗公社下面的生产队,还不知道会去哪个生产队呢。”

“反正去哪儿都一样,都是搞生产建设嘛。”这姑娘的眼里带着光,精气神十足,看起来活力满满。她再一细问,果然,人家是自愿报名下乡去的,和她别有目的不同,人家是真的想去为海岛的生产建设出一份力的。

人姑娘才十七岁呢,她有些恍惚,她的十七岁是在做什么呢?

学习、考试、兴趣班,没什么远大志向。

感觉没过去多久,就到了太古码头。车子刚停下,后面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跑下车,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拿,一阵又一阵地呕吐声,听得宋雨晴都忍不住想跟着呕起来。

后座面色如常的男同志摇摇头嫌弃,“待会坐船可能更晕。”

宋雨晴来不及多想,先是把她的行李给拿下来,小心地避开那些呕吐的人,挪到旁边登船的队伍里。

被子也不重,一条床单,一床薄棉被,行李轻得很。她把吃的那袋东西给装自己挎包里,这样好拿了很多。但想到刚刚那位男同志说的话,她放下行李袋,翻了翻背包,果然找到了一小瓶风油精,直接给揣裤子里。

刚刚坐旁边的姑娘一脸菜色,“我最怕坐船了,每次回外婆家里都要坐船。”

难得都是去湛县插队的知青,宋雨晴和这姑娘互相介绍后,知道了她叫姜凤霞,家里父母都是省柴油厂的职工。这妥妥的大厂子弟啊!

姜凤霞带的东西不多,也是一个背包,一大一小两个旅行袋。排在她们前面不远处的几个年轻人,看着十六七岁的样子,个个大包小包的加起来能有四、五个。穿得比大多数人都好,看着不像是要去下乡插队的。

姜凤霞看了一眼就收回了视线,不屑道:“他们都是去走个过场的。”

话音刚落,前头那几个人中的一个男同志朝她们这边挥手,“姜凤霞。”

“他们喊你呢。”宋雨晴猜那几个小年轻的父母长辈应该也是省柴油厂的职工,可能父母的职位不只是普通工人那么简单。

“我和他们不熟。”姜凤霞说着就和宋雨晴换了个位置,她转身过来,背对着那些人,不想搭理他们的态度特别明显。

宋雨晴看过去,那几个人在意识到她的态度后,个个也都不再看向这边,边嘀咕边时不时地看这边,肯定是在讨论姜凤霞。

“排好队啊,准备登船了!那边的几位同志,拿好行李!”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从前头一路提醒到队伍后面。

“把船票拿在手上!”

宋雨晴又从背包夹层里翻出张船票来,这是知青办给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