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穿到七零(27)
吴向东和周斯平两人去扛了这个月的口粮回来,按照说好的,这个月到九月份,都是要和大家搭伙的,就都把口粮给放到了灶房带锁的橱柜里。
队里的人都开始劳作了,在农具房前面排起了队去领农具,都是按照生产小队领的。这些人知道知青点又来了人,好奇地多看他们几眼,热情一些的就来问他们是哪来的。
现在是学生放假期间,楚小云和卫长顺也要去干活的,不过队里照顾他们,给分的都是轻松的活。吃过早饭他们就出门去了。
而张庆国今天还要再跑一趟公社,帮其他没有拖拉机的生产大队运送物资。宋雨晴他们对离得更近的光明公社不识路,队里也没人带路,于是又坐上了张庆国的拖拉机,跟着去红旗公社买东西。
半路上遇到了一辆军绿色的吉普,正好到了道路狭窄的一段,后面的吉普车没法超过去,吉普车副驾驶探出来个脑袋,“同志,能不能麻烦你们前面靠边停一下?”
吴向东和张庆国说了后,在前面宽敞一点的地方停了下来,后边的车子硬是从只有车子三分之二宽的路面开过去,然后留下一串感谢。
前面的吉普车超过去后开得飞快,张国庆发动车子一头冲进飞扬的尘土里。直到岔路口分道扬镳了才不用再捂着鼻子吸尘。就是昨晚的头发白洗了。
——
吉普车里的四个人里,前面坐着的是穿灰色军装的,后面的两人身上还穿着白色大褂。
后面坐着的女同志道:“我们到了羊城第一军医院,赵医生是不是就要赶回来了?”
“那边手术很成功,赵医生说要再多观察两天。这边医院有几个病人都是赵医生负责的,有个是下周就要做手术的,赵医生不回来不行啊。”
副驾驶位上的挠挠头,皱眉,“刚刚那辆拖拉机上的有位女同志,我看着很眼熟啊,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好像是见过本人,又好像没见过。
后座的男同志大笑,直接问他是不是对人家女同志有好感,“那个方向开过来的,要去红旗公社方向,不是弘安生产大队,就是白沙生产大队的,反正你也老大不小该找对象了,要不我让我家那位帮你问问?”
“别,不麻烦嫂子了,我就是觉得好像在哪见过这个人,真的没那个意思。别出去乱说啊,要是影响人家女同志那多不好。”
“哈哈,不说不说。”
——
宋雨晴买了个白铁皮做的洋桶,还有两个印着大红花、大黄花和双喜字的洋面盆,这些物件在不同地方的称呼都不太一样,听售货员怎么称呼的,她就跟着怎么说。
她现在深知出门一趟不容易,不要票的生活用品能放得住的就多买一些,有些要票才能买的就只能克制住自己。像盐、火柴这些不需要票的,多买了也没必要,四人一起买一份就能用很久。
他们都想买蚊帐,但是没票,只能放弃。
宋雨晴清点了下手里剩下的票,都是出发前唐秀香跑上车塞给她的,里面还有两张肉票。但她想了又想,还是没把这些票拿出来,先留着吧。
别看没什么可买的,但买起来要的东西还不少,针线那是必备的,连吴向东和周斯平都合伙买了一份。她小时候给洋娃娃做过小衣服,想来普通的缝缝补补还是可以上手的。
中午在公社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面,宋雨晴满足得不得了。她现在除了饮食不够营养,作息倒是挺健康的。
他们在公社等到了下午四点,又坐上张庆国的拖拉机返回红安公社。
晚饭又是一顿稠粥配青菜,大队长过来通知他们,明年他们四个就要跟着生产小队去上工了。周斯平和李思悦被分到了八队,她和吴向东被分到了四队。
第017章 上工
早上起来时,宋雨晴专门找了长袖长裤穿着,裤腿是在家时自己动手改成抽拉绳绑着的,到了干活的时候就把绳子给绑紧,这样不担心有虫子跑腿上,她其实最担心的是蚂蝗。小时候在川省老家时,她是见过爷爷奶奶下地回来后小腿上趴着蚂蝗的,那会儿年纪小,但那个场面想起来就头皮发麻,这些年都没忘记过。
“我怎么没想到呢,今晚回来我也要把裤子给改一改。”李思悦看她贴着脚踝绑紧绳子,尼龙袜也把露出来的脚踝给包裹严实,穿上旧布鞋,再把大草帽一戴,整个人都被包了起来。
“怪不得你白。”
宋雨晴:没用的,过段时间该黑还是会黑。
早饭是直接做饭吃,另外还做了青菜馒头,吃了饭,又各自拿饭盒来装馒头和腌芋苗,这就是中午的伙食了。
楚小云道:“还好你们来了,不然就我一个人忙这些也够呛,中午没时间做饭。”
他们和当地队员不一样,这里的人大多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吃住,家里的分工安排得好,不怕没人在家做饭吃。但像他们这样的就难一些,有时候是干活太累了不想费力做吃的,有时候是干活的地点远,来回跑的话既耽误时间又费劲。于是,像他们这样抽不出专门的人做饭的,就早上连着中午的饭都给做了。
宋雨晴和吴向东所在的第四小队,这个月干活的地点就离得远,大家带农具走过去,得走上四十分钟。
上至五十多岁,下至七八岁,男女老少都有,手推木车上放着农具,由两个壮汉轮流推着走前面。
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带队的小队长还带头唱起歌来,宋雨晴刚开始放不开,但吴向东这人外向,很快就和当地的叔婶哥嫂聊上了话,唱歌时卖力地扯开嗓子吼,宋雨晴被他感染,也跟着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