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穿到七零(58)
十月的最后两天没安排上工, 一上工就是拿镰刀来割玉米。她现在镰刀使得比菜刀还顺手。
宋雨晴穿着长袖长裤, 听了红梅嫂的建议戴了双手套过来,不然的话又容易把手给划一道道细痕出来,看着伤不重,但一出汗的时候汗水滴到伤口处也挺难受的。
阿月嫂问她带回去的几只小鸡仔养得怎么样,宋雨晴说还成。实际她没怎么关注过, 他们四个新来的知青一起要了六只小鸡仔回来,因为做饭是宋雨晴和李思悦做的,养小鸡仔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吴向东和周斯平身上。
干活嘛,不唠嗑是不可能的,总有人想借着干活多说点话来逃避干活, 宋雨晴也乐得听八卦,但一直不吭声, 存在感也低。
但干活到第三天,可能是生产队的八卦都不新鲜了,就有人来打趣问她年后结婚了是不是就要离开弘安生产队随军去了。
刚知道她有了个军医院的医生对象后,第四小队里的人也好奇,但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才谈对象,后面的事还说不准呢,也有人觉得这事要吹。但上次赵平生来了一趟,请了大队干部们吃了饭,大家就知道人家是奔着结婚去的,就开始好奇起了宋雨晴以后还算不算弘安生产队的人。
红梅嫂朝说话的人翻了个白眼,“你也知道是随军去,随军了那肯定是要把粮食关系和户口都转到部队去了。”转过去了还能分口粮,不比当下地挣工分强?换做任何一个人,要是能有的选,傻子都知道该选转到部队去。
宋雨晴也道:“现在还没定下来,要是结婚了肯定是要转户口出去的。”但她还想再争取下粮食关系的去向,光明公社宣传岗的选拔还是要好好准备。
知青点里除了楚小云和卫长顺两个当老师的,其他人不是上工就是开着拖拉机搬运玉米回晒场,做饭的主要任务落在楚小云身上,晚上吃过了饭,宋雨晴和周斯平还去晒场借灯光学习宣传稿怎么写。学习的资料是湛县日报和粤省日报的旧报纸,都是跟大队干部借的。
他们来学习,其他报名了的人有样学样,也跟着过来学习,偶尔大家还会讨论问题。总的来说,大家相处的还算可以,没人搞烂手段。
下地干活的日子,白天很漫长,早上八点出门、天擦黑了才回来,累到只想躺着不想提水洗澡,但去玉米地待一天,浑身都痒,不洗不行。而夜晚又很短,吃饭洗漱后,去晒场坐上两小时,回到屋里一沾到床铺,不到一分钟就能入睡。
虽然身体很疲惫,但被周围的氛围感染,竟然觉得生活充实又有成就感,毕竟她现在也是个拿起镰刀就能哐哐砍玉米、一天能拿八个工分的“猛女”。
嗯,是她自认为的大力“猛女”。
突然也就理解了以前爸妈说的,他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差,但大家幸福感都很高,尤其是老家川省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那几年,只要努力,吃饱穿暖都是没问题的。但后来就不行了,村里突然有人起了楼房,亲戚中突然有了个万元户,在城里生活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大学,一切都在朝钱看齐......
“叹啥气呢?”红梅嫂顺着宋雨晴的视线往天上看去,湛蓝蓝的一片天,连一片云都没有。
“没啥。”宋雨晴短暂的停歇,灌了两口水,抓起镰刀起身,“我干活去了。”早点干完早点下工!
又是一个周日,在连续六天收玉米后,宋雨晴终于迎来了休息日。
知青小院里的众人默契地睡到九点多才起来,懒洋洋地磨蹭着洗漱、准备今天的早饭。但也别以为这一天休息就可以什么都不干,他们还得在自留地上种胡萝卜和生菜,冬天桌上的蔬菜基本就是这两样了。
她一早上就做了很多事情,刷鞋子、洗被单、拿冬天的棉被出来晒、剪指甲,知青点七个人合伙,去找生产队的队员换了一只鸡回来煲汤。
宋雨晴站一旁看几位男同志拔鸡毛,可惜地摇摇头,“要是这个时候有只椰子就好了,椰子鸡特别好吃。”
凡是宋雨晴说特别好吃的,那就是真的好吃。其他人咽了咽口水,“那你会做的吧?”
“呃,不会。”她是吃过赵平生做的椰子鸡,但那几次她都没看他怎么做。唉,这个时候就很需要手机了,随便一个社交平台搜一下椰子鸡的做饭,能出来好多种。
大家没失望,还说让她过年回去问问家里人怎么做,等明年夏天又到椰子成熟旺季时,他们再搞一只鸡来做椰子鸡。
吴向东:“今年没准备,等来年春夏,我给泡些酸笋。不和你们吹,我做酸笋的功夫不错的。”
李思悦从厨房里探出脑袋,“等忙完秋稻收割,我给大家做豆腐吃,不开玩笑,我们信宜的豆腐一绝。”
宋雨晴恍惚了一下,大家竟然都开始展望明年夏天“搓一顿”了。她不太确定,她明年夏天应该不在弘安生产队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和大家聚一起吃椰子鸡。
中午每人喝了两碗鸡汤,分到了小半碗鸡肉,吃得齿颊生香。
睡了个午觉起来,宋雨晴正准备换上布鞋和大家去自留地种胡萝卜和生菜,听到一阵自行车车铃的声音,小跑几步往外看,果然是赵平生。
“我还以为你有工作来不了了。”
“医院上午临时有点事走不开。”才把自行车推进来,才发现宋雨晴身上穿着一身旧衣服,看样子是要出去劳动,得知是要去种菜,他放好了车,把衬衫袖子往上一撸,“我也去。”
他和知青点的人算是熟人了,没第一次见面时的拘谨,卫长顺还过来说想找他问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