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初恋她每天都是微醺(21)

作者: 再立 阅读记录

好的买不起,差的又怕坏,看了几款中间档位的机器,点了收藏。

第二天黎智下班后去了趟小坪村,情况如书记所说,再不想想办法,这批梅干要么延期发货,要么只能等着长霉。

“书记,我没联系徐总,主要是人家很有诚意,我们开始答应得好好儿的,现在突然发生变故,多少有点不合情理。”

“那怎么办?要不先把别的果干发走,梅干再等等。”

黎智拿出手机,“我有个办法,但需要大伙儿一起出点资金。”

“你先说来听听。”

她将提前看好的机器链接发给书记,“我做了二十多款机器的材质和参数对比,这两款是目前最合适我们的,就是价格您可能得跟大家商量一下。”

书记翻看机器的照片,“一万多一台,不贵嘛,”他抬眼看向黎智,“我们这么多人,每家出一点就够了。”

“如果大家没意见就再好不过了。”

书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小黎啊,买机器这事儿还是得交给你,你在外面跑惯了,比我们懂得多。”

黎智抿了下唇,“那您得先让大伙儿知道,要是有人反对我们就不买了。”

“行。”

黎智回去后,又看了好几款机器,她没有购买这种大型电器的经验,做了很多攻略,最后要下单时,恰好看见有人出售二手大型烘烤机。

新机器五万六,二手的只要两万,黎智点进去看了会,卖家说明用过两年,因为工厂要换品,机器用不上低价处理掉。

而且这个卖家离维县不算远,不到一百公里。

她私聊了卖家,留了联系方式,等到第二天晚上,她才收到消息。

跟卖家核对了许多机器的信息,黎智觉得不错,把照片和聊天截图发给书记,书记回消息的速度很快,说东西挺好,价格也合适,可以定下来。

于是,黎智问了卖家的地址,一个星期后,她联系了一辆货拉拉将机器拉了回来。

机器刚运到山上时,大伙都很稀奇,厂房外围了许多果农。

将机器安装好,能正常投入使用,书记从里面出来,“这台机器是小黎费了许多心思买来的,先前跟大家说过,价格一共两万零八百,每户不到一千块,下个月结账的时候会扣除掉这部分,大家没意见吧?”

众人异口同声:“没意见。”

“我们能有什么意见吶,这么好的东西花多少钱都值。”

“是啊,多亏了小黎帮忙,要不然果子只能烂在地里。”

果农们一个接着一个夸黎智,黎智都有点不好意思,她在回维县前从没设想过自己会开面包车上山收水果,更没有想到自己会帮助到这么多人。

她感觉自己纯属运气好,无心插柳柳成荫,事事都顺着她的想法发展。

第一批货如期运往深城,徐总那边对货品的质量赞不绝口,天然的好水果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同寻常。

这段时间,黎智在工厂忙得不可开交,她入职已经三个月,到了转正的时候。

人事偷偷跟她讲,如果她表现不错的话,很大可能会调岗到酿造部。

黎智欣喜不已,到了酿造部门,她就可以真正学习酿酒文化了,晚上回家,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

爸爸在白酒部,她很可能会直接去果酒部,而果酒部的效益一直比白酒部好,两个部门算不上争锋相对,但也算得上竞争对手。

然而黎智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就收到了小坪村书记的电话,电话里让她去一趟小坪村。

转正考核的内容,她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关于维县果酒的历史和传统工艺的特殊性也早就谙熟于心。

于是,天亮后她开车去了小坪村。

刚到村口,远远看见厂房外面围着许多人,昨晚在电话里就察觉不对劲,书记没跟她说清楚。

眼前看见这副景象,更是有种不好的预感。

将车停在外面,她刚走进去,就有人看见她,大家七嘴八舌,渐渐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她。

黎智走到书记跟前,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书记叹了口气,“这事儿也怪我,”他蹙着眉头看向黎智,“小黎,你之前买机器有留下凭证吗?”

黎智愣了下,还没来得及反应。

人群中就有人冒出头来,“花了多少钱,应该让我们大家看看,结账的时候工资少这么多,我们不是白干了?”

她眼皮跟着跳了两下,喉咙发酸,开口:“之前书记不是跟大家说过价格了吗,关于买机器的钱会在结账后扣出来。”

“但我们怎么知道花了多少钱,你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吗?”

“万一故意报了高价,骗了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啊。”

黎智沉默,她当时把价格和聊天截图给书记看过,对方机器很好,唯独开不了发票。

这个时候,书记竟也没为她证明,或许是说了,他们不信。

她看向在场的近百号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不为别的,她做了那么多事,她一心想要帮助他们,他们却不信她。

一瞬间,好像掉进了冰窟,皮肤麻木失去知觉,她艰难地动了下手指,吞咽口水都觉得涩痛。

“你也不能这么说,小黎帮了我们好多呢。”此时,有人开口。

随即,人群中有几个跟着回应,“要是没有小黎,我们连这点钱都拿不到,怪她干什么?”

几人闹事,几人反对,大部分人缄默不语。

黎智咬着唇,缓缓开口:“我会把购买机器的消费凭证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