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离题万里(234)
“我如今手上的血都洗不干净了,还怕什么报复。”周煄自嘲道,很多小人物都要牺牲在大势之下,周煄现在已经不敢说一句“问心无愧”了,政治改革伴随这很多人的牺牲。像刘、秦两家这样的还能说一声罪有应得,但很多都是无辜牵连的百姓,周煄知道,但他无能为力。
刘、秦两家人的人头落地之后,封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周煄把原先破败的贫民区和垃圾区重新规划,开始建设“新区”。
“你手上有能适应流水线工作的工人吗?”莫愁问道。
“没有,用士兵替代,反正士兵也要服役的,他们建的房子自己的家人也要住,还能积累功劳,何乐而不为呢?”周煄带来的工匠都是“艺术大师”级别的宫廷建筑师,精雕细琢可以,批量化生产就成问题了。
“那你有图纸吗?”
“范骄会画图啊。”周煄笑道。
“哥,我的亲哥,他是画地图的,你这是建筑图纸,你别告诉我你不懂。”
“我是不懂啊,你知道的,我一个文科生,就会叽叽歪歪,都是垃圾啊,垃圾~”周煄讽刺道。
“我错了,真的,你赶紧找人来画图纸吧,我钱都投进去了,你都拖一天我的多损失一天,我的流动资金快跟不上了!亲哥,资金链断了对谁都没有好处啊!”莫愁龇牙咧嘴威胁道。
“那就辛苦你了,你不是会画图纸吗?”周煄一脸傻白甜的拍了拍莫愁的肩膀:“辛苦你了!”
“你知不知道那有多大的工作量啊!”莫愁怒吼道。
周煄才不理他,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会后院给孩子做胎教去了。
“你又欺负莫愁了?“易云挺着肚子仰卧在软榻上,隔了老远都听见莫愁的哀嚎声。莫愁现在也爱在他们院子吃饭、小憩,真的相处成了一家人。说来奇怪,一般孕妇是头三个月孕吐,过后就好了,易云恰恰相反,头三个月没反应,这已经稳当了反而吃什么吐什么,现在周煄是想尽办法讲笑话给她下饭。
“哪儿啊,逼一逼他,学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再不动脑子,就该生锈了。你放心,平民样式的房屋我已经画好图纸了,不用他临时抱佛脚。”周煄从旁边立柜里取除图纸铺在炕桌上,道“你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帮我参谋一下样式。”
周煄画的是典型的西北民居,沿街的是三层小楼,一二层做生意,三层自住,屋前有凉棚、屋后有小小的庭院,足够一家五口生活所需。背街就是一楼一底的土木结构、砖土木结构房屋了,一边是平顶的晒场,一边是斜坡的瓦房,西北少雨,瓦房的作用还是保暖而不是排水。整个街区统一埋了下水管道,生活在这里统一供水,每天有洒水车和环卫工人,周煄力图把这里打造成人人艳羡的住宅区,就看谁有眼光先选到这里了。
墙壁都是都是千打垒的院墙,说来惭愧,周煄和莫愁两个人,居然连水泥都没发明出来,只是改进了一下黏土混合方式和铸砖的机器,勉强实现的机器化。周煄现在十分想念会数学的同事,数学才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啊,现在要是有个会理论的人,那么多能工巧匠,还把机器造不出来?
周煄现在就压迫这范骄,想让他能进化成这方面的人才。
“是不是太小了?”易云看了图纸道。结构、风格都挺好的,总感觉太小了,住不下一大家子。
“住五六口人不成问题啊。”周煄道。
“你呀,不是人人都和咱家一样人丁稀少,有些四世同堂的,一家至少二十口人,这还是普通人家,要是加上奴仆、雇工就更不得了。”易云笑道。
“这些房子都是给普通百姓住的,以户为单位,民间不是还有分家的习俗吗?最多三代同住,平民百姓,没那么多人。”周煄道,他这么设计有自己的用意,从地理位置上的藩篱隔断血缘的联系,选房子的时候也不会让一姓之人聚居,房屋一旦选定,十年内不允许调换。周煄要用这种方式,打破宗族的禁锢。
“百姓愿意吗?”易云对这个也不精通,她名义上是孤女,但也是生活在中上层的闺秀,爹死了马上就到了易北家中,物质条件从来都是最好的,也不了解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所需。
“自然愿意,这里返迁的都是活不下去的鳏寡孤独,有片瓦遮身已经念佛了,剩下的房屋我准备当成商品房卖,把郡守府、衙门、商会往那边一迁,再修一条商业街起来,自然就繁华了。”有了莫愁的大量财力支持,周煄可以把自己的想像都变成现实。
“商品房?又是个新鲜词,莫愁和你说的?”易云问道。
“是啊。”周煄甩锅道,“这些只是普通平民的房屋,还有针对富户设计的房屋,高门大户就不卖房子只卖地了,他们愿意怎么修怎么修。”
周煄把平民商品房收起来,把“别墅”图纸放在易云面前。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品级规制。什么品级的人住什么房子,像周煄这样的王爵,他想住小平房,别人还不敢给他住呢。
易云看了看图纸,放心道:“挺好的,看不出毛病。”
“既然你都说没问题了,那我就交给下面人论证修改了。”易云也曾督造过城墙,对建筑也是有了解的。当然,周煄给她看的目的倒不是靠她判断,只是在孕期找点事做,免得她产前抑郁。
等莫愁憋不出来图纸来求饶的时候,周煄已经把图纸修改完毕,准备动工了。
流水线作业就是快,那些士兵习惯服从命令,配合默契,一座三层小楼相互配合五天就能修完,都是早就浇筑好的模板像拼积木一样拼起来就是,房屋修好之后非常坚固,历经百年风雨不成问题。等到工匠们熟练了,一座房屋可以缩短到三天,许多小组同时动工,几乎是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月之内,整条街都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