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莲花徒弟又在发疯(92)

作者: 君岁禧 阅读记录

等伤好彻底时已过了一月有余,此时已是寒冬腊月,在风雪漫天的早晨蔡偏推门走了进来。

“今日午时处斩。”

他没说名字,却都明白说的是谁。

师灵卿点了点头,沉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等到再出来时,他咳嗽着,手中拿着长长的一卷纸。

到了处刑的地方,他将手中的纸张打开,沉默地拿过头顶。

那上面清清楚楚罗列着证据,证明了陈松是因为被害才失手杀了人,最后……师灵卿被衙役威胁着赶了出去。

埋葬了陈松过后,蔡偏与他约定在庐郡相见就没了踪影。

师灵卿带着行李离开了青玉城的路上,路过了几处烽火之地,他一路走一路收敛无人埋葬的尸体。

等他到达庐郡时,庐郡整个镇的人都被蒙军坑杀。

千人坑里,师灵卿徒手一个个挖一具具地搬开尸体,他一点点找,一次次寻,不知道这些人里有没有蔡偏,可若是……有呢?

相识一场,总得将蔡偏的尸体安葬,免得成为了孤魂野鬼死后都不得安息。

他总是这样,别人对他一点的好,就恨不得极尽所能的去报答。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眷顾,他真的在无数的尸体里找到了蔡偏。

蔡偏浑身是伤,气若游丝。

是师灵卿一路用板车驮着他,在战火纷飞中东躲西藏,肩膀磨出了道道血痕,双脚磨出水泡好了又破最后甚至溃烂,为了躲避蒙军,感染高热时他还咬着牙驮着蔡偏在大雨中踉跄前行,他几乎用自己的性命一点点地将濒死的蔡偏救了回来。

师灵卿在街边为人免费看诊时,病好了的蔡偏有时候会出现,待一会有时候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直到这一年大旱,街上难民越来越多。

师灵卿一面靠着给富人看诊,把赚来的钱全都用在了买米布粥,可对于庞大的灾民来说依然只是杯水车薪。

这样一直撑到第三年,依然大旱,连续三年的大旱让城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饿死。

师灵卿整日节衣缩食,住在郊外的破庙里,每日早出晚归身子愈加清瘦,直到有一日再也撑不住地晕倒了在了破庙外。

醒来时蔡偏坐在杂草上,将一碗浓稠的粥送到了师灵卿的手中“这个世道……连老天爷都生病了,凭你一介凡人又能救多少人?”

青年失血的脸色苍白,语气却不用质疑“能救多少……是多少,凭心而为尽全力去做。”

蔡偏突然低头笑了一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连神仙都抛弃了这人间,你又以为你是谁?”

“这句话你还没说完。”师灵卿看向蔡偏“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这一次,蔡偏看了师灵卿半晌,直到好一会儿他问道“你在管别人死活的时候,你的父母呢?”

师灵卿愣了愣,最后叹息了一声“父母在不远游,我是应该回去了。”

张玄蕴眼神不善地盯着蔡偏,直觉这一次回去,将会将师灵卿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果然,画面再一转,张玄蕴看到了还未变成鬼村的‘槐树村。’

绿树成荫,石板蜿蜒。

槐树村在变成鬼村前风景很是秀丽。

只是村外的稻田干涸起裂,连草皮都被挖掘得自剩下干枯的杂根。

村子里的人一个个都是无精打采面黄肌瘦,有的小孩甚至瘦得看起来下一息就要死去。

有的甚至饿的将地下的土生生底塞进嘴里。

师灵卿回到家,父母自然是喜不自胜。

他发现宅子里请的护卫变多了,一个个膀大腰粗红光满面地守在宅子门外。

等他拜见了父母,第一时间就去了后院的粮仓,发现囤积了足足两大屋子的米粮。

看到这一幕,张玄蕴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

她脸色微变地看向蔡偏,却发现这人笑意宴宴地低头喝着茶,那笑容无端地看得她浑身发凉。

果然不出她所料,师灵卿希望父母开仓赈灾救济村民。

孙竹月拉着师灵卿的手,心疼地说道:“我儿啊你不知,这两年干旱,我们已经救济过好几次了。”

作为一家之主的师同和也并不同意“绝不能再开仓了,否则村民们只会习以为常,认为我们师家本来就应该这样做。”

“可是若是我们不开仓,只会死更多的人。”师灵卿苦口劝道“爹,娘,村子里的人都是熟悉的叔叔伯伯,我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活活饿死,钱没了可以再赚,人命却只有一条。”

知道师灵卿一向最为心善,最终父母并没有拗过疼爱的独子。

师同和最后提出只能每次拿出一袋米救济,绝不可多给。

“一旦让他们吃饱了,我们家有这么多余粮必定会遭难。”

期初师灵卿的确谨记父母的话,隔三差五只拿出一袋米。

每家领到的米虽然吃不饱,活下去不难。

只是能活下去之后,人心便不再满足。

有人生病没钱医治,找师灵卿看病抓药,他心善从不收取费用,对于这些村名他掏心掏肺的付出,整日忙前忙后,身子愈加消瘦。

有人家中老人过世,拿不出银子来找师灵卿借。

有女子衣衫破旧,想去扯布找师灵卿借。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由头来找师灵卿。

蔡偏大多时候叼着一根狗尾巴草靠在师宅外的那颗槐树旁,吊着眼睛看着被村民们围在中间讨要银子的师灵卿。

一天深夜,师灵卿熬夜为村民调整药方时,蔡偏突然出现在窗户边,沉默了几息后说道:“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你这样下去只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