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44)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南诏大捷,六诏合一。陛下千秋功业,当为天策上将!”

中朝关于南诏之事吵的不可开交。

张九龄一派与李林甫一派站在不同立场上,各执己见。李林甫还趁机向陛下又举荐了几名蕃将,其中有两人,一个叫哥舒翰一个叫高仙芝,颇得陛下青眼,当即就决定启用了。

李隆基虽然用了不少蕃将,却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

帝王这时尚且还存有几分权术心思,既不愿意张九龄再度做大左右皇权决策,也不愿意李林甫这样的宠臣完全掌控文武两选。

他正忧虑于如何压制平衡时,就在南熏殿内听到了白鹦鹉拍着翅膀大放厥词。

李隆基眯了眼思索半晌,忽而掐住身前侍候美人的脸,笑道:“你一来兴庆宫,倒当真是个宝贝,每回都能替朕解决困局。”

先前试探皇太子、寿王、颖王意图是如此,如今也是一样。

杨玉娘手上还捏着未剥完的荔枝,任由那果肉的汁水顺着柔夷流下去,抬眸间尽显楚楚可怜姿态。

“妾自然想为陛下分忧,只是生来愚笨,什么也听不懂学不会,能做的事情就太少了。还望陛下莫要厌弃了才好。”

李隆基就爱她这个矫揉造作的劲儿。大手一挥笑道:“你这样就很好。”

杨玉娘抿唇娇羞一笑。

心里却想,觉得好还不给个好点的位份,真是抠门鬼。

李隆基对宠妃的内心戏一无所知。他转头吩咐:“高力士,命中书省制诏,朕要重开天策府,广招天下英才,效仿太宗自立天策上将。”

第62章 东施效颦,学人精。

天策本是夤夜中的一颗星。

当年, 太宗李世民战功彪炳,高祖大喜,认为现有官职不足以彰显其功绩, 才为他专门开设了天策上将这一官职。

天策上将掌管了举国征讨, 位列三公之上, 还破例开启天策上将府, 其直属属官便有三四十人,涉及兵事的方方面面,俨然已经是一个职能齐全的庞大军事指挥机构。①

消息从中书省传出, 朝中要员皆是讶然。

张九龄听过后,大致便猜得出陛下重开天策府的图谋, 无非就是压制相权、大增颜面。与昔年太宗所面临的局面相比,简直有如儿戏。

然而诏书已下,事成定局。

张九龄叹息,只能尽己所能, 帮皇帝遏制住想要抱团涌入天策府的鼠辈。

……

岭南道,潮州府署。

七娘熟悉了潮州城之后,便将戚翁、梅舟他们都从潮阳迁了过来。潮阳县的油梁、造船处依然留着,交给可以信赖的人去经营。

潮州城的油梁分号刚设立,长安重开天策府的消息便传了过来。

时值仲夏之末, 草木繁茂,李白坐在榕树下与高适、王昌龄正把酒言欢。长史将京师喜讯传达之后, 三人都沉默下来。

李白与王昌龄都是做过谏官的人, 作为臣子, 此刻一腔憋闷, 对帝王所行有诸多不认同之处,却再难宣之于口谏言。

七娘不知从哪个角落窜出来, 应当是也听到了长史的话,有些意料之内的淡然:“以前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太宗督军北上,还得经过高祖特诏批准,才能行事②,可见天策上将掌天下征伐之事。陛下久别兵权,还能掌的明白吗?”

这话实属大逆不道。

只是树底下统共就他们四人,不远处又有阿寻亲自把守着,李白竟也懈怠地没有出言反驳。

倒是高适找补一句:“当今陛下十七岁出任右卫郎将,此后策反羽林军,于唐隆元年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先天二年又诛尽太平党羽,赐死公主,可见还是有人主之能的,只是将兵权搁置这许多年,一时兴起就重开天策府,过于儿戏了……”

这话说完,李白和七娘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对他们来说,太平党羽死绝,并不是一纸值得炫耀的功绩。至少小诸葛——武珩之死是他们不愿见到的。

好在高适也并非愚忠之辈,说完这话,自己先觉得别扭地叹了口气。

王昌龄忽而开口问:“天策府重开,陛下自命天策上将,那府中属官呢?难道也要效仿太宗设置齐全吗?”

高适苦笑:“恐怕是的。”

不然,只有陛下一个上将军,岂不是放着这等实权官职成了虚名。

但凡好大喜功之辈,都不会放过这等标榜自身的机会。

李白不由想到些旁的:“我记得天策府内属官官职繁多?”

“正是。其中包括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军谘祭酒、典签、主簿、诸曹参军事等直属属官,除兵事属官之外,还有文学馆名满大唐的十八学士,可谓文武两道人才兼备。”

王昌龄解释完,似乎怕几人意识不到,重开天策府可能导致势力失衡变迁。

又补了一句:“七娘可知晓十八学士之名?”

七娘幼时便听李白提过一嘴,心中有数,所以才去长安叫杨玉娘教了白鹦鹉这么一句话。

此刻,为了不被师父怀疑,女郎佯装懵懂摇头:“不知道啊,郎君讲讲?”

王昌龄便苦笑着开始报人名。

文学馆内简直群英荟萃。

从秦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到文士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国子助教孔颖达等人,围绕着太宗组成了一支豪华班底。其间不乏有几位参军、咨议典签、天策府从事中郎、军谘祭酒文韬武略,兼任了十八学士之一。③

这十八人论政议典,可谓是太宗时期的智囊团。

七娘听得无比向往,旁人暂且不论,房谋杜断她总是知晓的。再加上虞世南、孔颖达几位,可都是贞观年间大名鼎鼎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