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51)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李白点头:“正如贺兄所言。不过太子党过于心急,放在当今陛下眼中可就成了大忌。”

帝王最忌惮太子结党营私,掌握兵权,铲除异己。

所以李亨这一步算是彻底走错了。

七娘在旁给两人添了茶水,想的就更多一些了。

韦坚的妹妹可是当今太子妃。有这一层关系在,韦坚若是与皇甫惟明交往过密,被李林甫抓到把柄,不正好方便李隆基断掉太子的左膀右臂吗?

至于太子妃韦氏,她的婚嫁完全取决于家族考量,沾上了因果,只怕逃不开担责。

七娘将自己的想法陈诉之后,又继续道:“因为我是公主的女儿,年纪又小,暂且还没有产生威胁,所以陛下才会愿意放权给我,去帮他分掉储君之权。若是等我长大变得太厉害呢?”

室内陡然寂静。

良久,贺知章想到改年为载之事,叹息一声叮咛道:“七娘啊,你最重要的,就是得学会藏拙。”

藏身积蓄力量,才有其他种种可能。

……

是年盛夏,南诏之征开战在即,京中也如愿发生一场哗变。

韦坚密会皇甫惟明被揭发,陛下盛怒之下,借机处置了二人。皇太子李亨眼见左膀右臂齐齐断去,为避免牵连,主动上书请求与太子妃韦氏和离。

可怜韦氏为他生育两子两女,却只能与韦家十余人,随着韦坚落得个被流放的下场。

流放之地自然是岭南。

七娘在营帐内,听宁斐说起这件事,忽然眼中发亮,像是从前捡破烂捡到了宝贝。

宁斐笑着递了一杯益气补身的药茶给她:“你想救他们?要我帮忙吗?”

七娘挠头,不好意思笑道:“又被你看出来了。我想请你派人去刺杀韦氏一族,造成他们死于流放途中的假象,再将人带回来。难办吗?”

第66章 陇右道营田使

山中秋雨连绵季。

宁斐设法将韦坚和族人救回时, 这场单方面的碾压之战已经将近收尾。

此次南诏之征,并未像先前一样,就近调取安南都护府的军力, 而是选择了剑南节度治下的东蛮子弟。

所谓东蛮, 指的是巂州境内勿邓、两林、丰琶等地的少数民族部落, 其大首领被称为“都大鬼主”①。鬼主率众据地两千里, 拥兵可达数万,还有一定规模的骑兵,无论从哪方面看, 都可以随意制裁大理国。

大营内,四处散布的羌蛮子弟兵正趁着练兵间隙用饭。

七娘独自在营帐内, 清算过这批岭南运来的稻谷账簿,长出一口气。这次多亏了陛下看轻她,愿意把这种肥差当成包袱甩来,才有机会帮岭南将大丰收的早稻卖出个好价钱。

至于军饷, 自然是打着陛下的旗号,从岭南道、黔中道和剑南道三道交汇处的豪酋手里薅来的。

七娘无形之间给李隆基召了一波仇恨,对方却丝毫没有察觉到。

营帐外的雨淅淅沥沥,一盏莹莹孤灯,衬得空气越发静谧。

有人掀开大帐进来, 半边脸上覆着一张鬼首面具,看面相和装扮, 应该不会到而立之年, 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子狠戾劲儿。

这人正是东蛮子弟首领——鬼主乌蒙椿。他还有个汉人名字, 叫做武逢客。

武逢客出身河南缑氏, 是女帝族孙武甄之子。

开元初年,武甄受到帝王问责贬官, 刚刚中举的武逢客因一首诗受尽拷问折辱,险些死在狱中。毁去半张脸之后,他便消失在长安,弃文从武转投剑南节度使麾下。因献计收服东蛮子弟,一跃成为东蛮的实际首领——鬼主乌蒙椿。

这一张面具戴上之后,他便不再是武氏族人。

乌蒙椿第一次见七娘,就觉得眼熟。

七娘在军中为图方便,一贯都做男子装扮,因身材比寻常女子生的高一些,倒也像个十足十的意气风发小郎君。只是初见时,七娘坐在营帐之内,秉烛一一核查账册,举手投足之间,竟然让乌蒙椿不由自主想起一幅画。

那是他阿耶昔年所藏,画像上是一位垂眸手谈棋局的郎君。听阿耶提起,这是武氏一族有大才的同辈,人称“小诸葛”,将来必定能带全族重新走回正途。

后来,太平公主被逼自尽,阿耶一夜之间烧了画像,再没提过此事。

可乌蒙椿却记在了心里。

七娘抬眸,看乌蒙椿过来,笑道:“乌蒙鬼主怎么来了?”

乌蒙椿回神,却将这件事暂且隐瞒下来,僵硬着脸答话:“主战已经结束,按照我们先前说好的,让宁氏一族进去收尾,我等明晨便撤回剑南了。”

七娘显然没有料到,乌蒙椿竟然这么简单就答应了她的提议。原本她准备的许多拉扯条件,似乎都变得没有必要。

她有些奇怪:“鬼主应当记得,宁斐这一支可是白子国血脉。就不怕他们在隐藏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吗?”

乌蒙椿侧身立在七娘面前,只能看到他带着面具的半张脸上,有些过于复杂的情感一闪而过。

乌蒙椿没有直接回答七娘的问题,而是将腰间的一支玄色令牌取下来,丢给她,而后反身向营帐外走去。

他说:“长宁郡主往后若有需要,可凭此物直往川南。东蛮诸地将对你敞开大门。”

届时,弱水八国与邛雅黎所在诸部,或许也能迎来新任的东陵六部大鬼主②。

即便已经脱离武氏多年,打定主意不再做回从前那个无法反击的文人。但乌蒙椿却在见识过七娘在粮草辎重上的手段之后,愿意再次试试。

或许,那位小诸葛也曾留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