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80)
崔乾祐一开始还能保持警惕心,带大军驻守城外,等待先头兵回信。
没多久,崔乾祐身边副将来报:“将军,孙孝哲那杀神带兵跟着我们,只怕明日晌午就到了。陛下向来看重他,这回怕是也要叫将军留守潼关,反而便宜了姓孙的入长安,取府库,大开杀戒。您看……”
崔乾祐摸索着腮帮子,骂骂咧咧唾了一声,带头已经驭马往潼关城里去:“敢跟爷爷抢功劳,去,叫人设些陷阱绊住姓孙的,大军随我入潼关,明早就进军长安。我就不信,这夺长安的功劳拿下来,陛下还会偏爱于他!”
崔乾祐终究为自己的贪功内斗付出了惨痛代价。
将近黎明,赤水军和退居长安一侧的高仙芝军里应外合,将叛军团团围困在潼关城内。而连夜赶来的七娘分兵四路,亲带一队登城,彻底开启了唐军的反击。
城下叛军犹如受惊的鹿群,失去了阵法排布。
潼关易守难攻,自古以天险扼守关中。
然而,对于尚未整军驻守的崔乾祐叛军而言,陌生的潼关城就像是一口大瓮,而他们都是唐军活捉在瓮中的老鳖。
崔乾祐拔刀四顾,只见潼关城墙立满了弓兵射手,他们穿着不一样的服制甲胄,五色的将军旗上张牙舞爪、飞舞着各式不同猛禽野兽图徽,但却有一股自发凝成的气势。
是要取他狗命的气势!
恍惚间,崔乾祐瞧见城上中心飘扬着一杆绣有朱雀的朱旗,这是李唐皇室带兵才有的规格。
那里立着一个束发的少年人,冷冷朝他拉满一张弓,开口道:“放箭。”
万千箭雨朝崔乾祐与他手下叛军袭来时,他终于悟到了一件事。
那城上的兵马元帅,是个女子。
崔乾祐中箭倒下去了。临死前,脑海中最后一个念头荒诞到可笑——
难道……镇国太平公主回来了么?
潼关之战到此,以崔乾祐首级被高高悬挂在城墙上作为收尾。
七娘所领诸军奔波多日,精神紧张疲惫,还未曾好好歇息过。因而一收拾完这只叛军,便命全军原地扎营休息,只派出少数赤水军去戍卫打探。
潼关城后厨内。
伙夫正按着吩咐,用了新运送来的粮草,为全军弄上一顿热乎吃食。
高仙芝听说这些安排,心中担忧叛军还有动作,连忙寻到七娘。
七娘刚换下一身重甲,打水扑了面,才觉神清气爽。
她随意擦了擦,笑道:“要不是崔乾祐亲自派人阻拦身后的孙孝哲大军,我还觉得此战尚且危险。如今,他都用滚石炸山对付自己人了,高将军,还不趁机休息重整旗鼓?”
高仙芝先前忙着对付崔乾祐,并未留意陕郡之后的动向。
如今听七娘一说,他才将一切串联起来。难怪崔乾祐原本按兵不动,会冒然率大军进城。
他有些担忧:“先前不是说,安禄山在洛阳已经称帝,斗志丧失只知奢靡享乐,这是又对长安起了兴致?”
七娘摇头:“应当是对长安城内的金银财帛动了心思。西京集天下富甲,又有朝廷府库,安禄山要养着大军,很难不对这些动心思。”
“不过,他偏偏派了孙孝哲来攻长安,可见对大唐是心生恨意的。”
高仙芝听这话,不免叹息。
孙孝哲是安禄山麾下最为嗜血好杀之辈,以杀人放火为乐。安禄山选他奔赴长安,只怕是记恨着陛下痛失东都后,杀了他长子安庆宗泄愤。
曾经在梦中窥见的画面,这一刻都有了解释。
难怪长安城破时,孙孝哲会选择将城中的皇亲宗室全都聚于一地斩杀。安禄山这是想要整个长安为儿子陪葬。
七娘只觉得这些争权夺利的上位者有些可笑。
他亲手将儿子送进长安做质子,又在这种情况下起兵造反,舍弃长子的难道不是他自己吗?
一夜休整之后,全军重新进入备战状态。
孙孝哲叛军被崔乾祐狠狠坑了一把,狼狈抵达潼关城外五十里,却收到探子回报。
“唐军数万援军抵达,崔将军全军覆没,主将等人被取了首级挂在城墙上,且……唐军元气未损半分,怕是前方应当有诈。”
孙孝哲咬牙恶狠狠骂了两句,喝令大军退回东都去。
崔乾祐手下人可不在少数,能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叫他也不敢看轻唐军的实力。稳妥起见,还是退回东都去,等陛下再做定夺。
七娘是做好了再打一场的准备,没成想孙孝哲却起了疑心,直接丢下陕郡退回东都。
再无叛军把守的陕郡城门大开,不要白不要。
李白、高仙芝、高适等人商议一番,还是建议七娘派出少量守备探查兵驻守过去。这样一来,安禄山那头有什么动静,潼关更能多一些缓冲的时间。
七娘也乐呵呵应下来,对着可以信任的自己人,没有半点上将军的架子。
女郎对自己的认知很明确。
论战功谋略、行军打仗,她自然比不过在座的戍边将帅大才。她所能做好的,就是周旋于李唐皇室之间的争斗,叫战局尽可能不要受到影响。
……
东都,紫薇城。
安禄山沉浸在享乐之中,压根无暇顾及潼关的唐军要耍什么花样。
他自称大燕皇帝后,抓了哥舒翰回朝,原以为这个一贯爱与他作对的蕃将即便兵败,还会死鸭子嘴硬。
谁成想,哥舒翰见了他当即跪地叩首,行了大拜礼。
安禄山喘着粗气:“哥舒翰,你今日怎么就愿意跪了?”
步入老迈的哥舒翰在黄河边浴血杀敌时,确实存了死志。可如今那股劲儿散去,他似乎变成了一个稍显懦弱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