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38)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李白:“……”

行吧,为了贺知章,勉强忍了。

*

玉真回长安,都是住在安兴坊的公主府内。

她一向不喜欢这地方,因为隔壁永兴坊里住着一群吵闹的侄子。

自开元十三年,陛下东封泰山之后,诸王公主的出阁制便取消了。

许是帝王疑心病犯了,把除太子李瑛外的皇子一股脑从太极宫挪到了永兴坊,一人发一套王府,谓之“十王宅”;而太子殿下也被从东宫拎出来,与陛下同吃同住,宦官监视,毫无半分自由。

如今的十王宅又添了寿王几个兄弟,已经是装的满满当当,但听陛下的意思,下一步还要造什么“百孙院”。

去他仙人板板的百孙院,老娘一天都不想呆在这儿!

玉真公主脾气并不好。

或许是打小被李隆基和金仙宠出来的底气,叫她烦腻了长安的生活之后,可以肆无忌惮要求入道修仙,并借此常年居住在王屋山,以及大唐各处的皇家道观内。

她最喜欢的,还是剑南青城山的常道观(天师洞)啊。

玉真想着想着,不知记起什么陈年旧事,眉头又蹙起来,似乎有些哀怨与自责。

天光清朗,门窗敞圆了好透气。

内给使悄悄递了话给玉真身边的青衣婢女:“先前公主答应要见一面的士子已经到了,是不是叫他们进来?”

青衣婢女还拿不定主意,玉真已经回神:“士子?哪家推荐的?”

“是兵部侍郎裴光庭之子托人传的话。公主当日说,裴家娘子武氏与武惠妃走得近,便应下了。”

玉真记起来了,她确实是看在武氏的面子上接了拜帖。

于是懒懒吩咐:“带他去西边花园里等着吧。”

内给使匆匆退下去,很快,便将候在门廊底下的李白和裴稹引进府,一面往西花园带路,一面道:“几位请来,公主稍后便到。”

七娘今日穿了一身石榴色的团花纹圆领袍,头发梳成单髻藏在软脚幞头里,只留下两根黑袋子垂在脑后,这样跟在李白身侧,倒真有几分俊秀小郎君的味道。

内给使多瞧了几眼,只觉得这孩子长得真好看。

入了西花园,请李白和裴稹入座,并奉上茶果后,内给使便立在一旁不吭声了。

七娘头一次进这么大的府邸,屁股像是长了刺,在石凳上转来转去,好奇地打量着这里的布陈摆设。许久,还不见玉真公主来,她便扯着李白的袖子小声道:“阿郎,我能起来转转吗?我不走远,就在这个花园里头,什么都不会乱碰。”

李白头疼:“不行,这是公主府。”

七娘蔫蔫的:“哦。那我站起来伸个懒腰可以吧?”

“……”

内给使忍不住轻笑出声,而后温和道:“西花园各处都有人把守,小娘子只能在这亭子周围逛逛。”

七娘登时又有了神采,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跑出亭子赏起秋景来。

玉真公主收拾妥帖姗姗来迟,透过长廊上的花墙,正好望见七娘笑得开怀的一张脸。

粉墙黛瓦,树影婆娑,她扮成小郎君立在绿野之间笑起来,便与那人少年时有五分相似了。

玉真禁不住捂住唇,声音颤抖着吩咐贴身婢女:“去看看,那孩子颈上红绳,所系为何物?”

第19章 别让陛下瞧见她。

秋日午间的阳光暖融融的。

七娘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晒得正舒服呢,就瞧见文杏裁做木梁的廊庑下,快步走来一个青衣婢女,屁股后头还跟着一连串的府卫。

七娘记起方才内给使的话,连忙立正,乖巧站好。

青衣婢女是玉真身边唯一还知晓当年事的人。她匆匆过来,见七娘不慌不乱地好奇打量着自己,神色有些复杂起来。

真像。像少时的公主,也像那人。

她原本是怕七娘跑开惊动了旁人,这才带了府卫来。如今见没事,挥手叫人都退下,蹲身与七娘平齐,笑问:“你是哪家的小娘子,怎么跑到公主府来了?”

七娘偷偷舒了一口气:“我是随着阿耶递了拜帖进来的,没有乱走动。”

青衣听到“阿耶”二字,笑颜微僵,又问:“那小娘子今年多大了?”

“六岁。”

“可说得上来生辰年月?还有你颈上佩戴之物,能否借我瞧一瞧?”

问话变得急促,七娘忍不住皱起眉头,狐疑地望着面前女郎——贱籍只能穿青色,她不会是府中属官,但又拨得动公主府府卫,那只能是玉真公主的近身侍女了。

七娘退后一步,警惕地捂住圆领袍内的贴身玉牌:“公主不见我阿耶,为什么要对小孩子的东西感兴趣?”

这话显然不是冲着青衣婢女说的。

隐在花池背后的玉真公主闭目无声苦笑,心叹这孩子的聪慧怕也随她父亲,便走了出来。

七娘一时紧张,都忘记才跟李白特训过的礼节了。

玉真公主似乎也并不在意。

“你既然入了公主府的门,便该遵我府中规矩。我未曾怪你随意走动,你反倒质问起主人家了。”玉真刻意板了脸,企图以威仪压摄七娘,“行了,脖子上那东西我无意抢夺,你只需回答我,是否为一块刻了生辰八字的暖玉玉牌?”

七娘到底还是个小孩子,眼底一剎那的惊愕,便足以玉真了然一切。

玉牌对了,年岁也对了,这副皮囊更是最强有利的佐证。玉真公主顿觉头疼,有些烦闷地望了不远处的长亭一眼。

李白与裴稹不知说些什么,逗得内给使也掩唇笑起来。从他们的角度应当只能望见七娘,却看不到隐在花木从中的公主与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