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暖冬(65)
那并排堆迭起来的颅骨, 有大人, 有小孩的, 放眼望去,的确震撼——
更多是对死亡的敬畏。
团友们参观的时候都格外安静, 没人说话,没人拍照, 只安静地用眼睛打量着这座厅堂里的每一处。
很多的人骨,很多的细节,很多条曾经鲜活的生命。
从门口进去到折返出来, 大概十分钟时间。
部分团友还在里面慢悠悠的参观,林青妤走出来, 看到梁导站在门外等待,忍不住上前打听:“这里面的人骨都是怎么来的?”
她一靠近,陆修泽和周应淮也以她为中心般,走了过来。
梁导倒没多想,只当他们三人都想听讲解,道:“教堂里的人骨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圣土传说,大概是13世纪有一位传教士从耶路撒冷带回来一袋圣土,洒在教堂附近的墓地上,宣称埋于圣土可以上天堂,所以有不少教徒在死亡后,自愿贡献出自己的尸骸给教堂。”
“第二种说法是14世纪的黑死病大肆泛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墓地减少,尸骨堆积,所以传教士们选择用尸骨来搭建教堂。”
“第三种说法和第二种差不多,大量平民死于战争,无处下葬,传教士们收敛尸骨建教堂……反正这三种说法都离不开宗教因素。”
梁导耸了耸肩:“来欧洲这边旅游,基本就是教堂、城堡、博物馆,看多了其实也挺容易审美疲劳的。”
疑惑得到了解答,林青妤点头:“信仰的力量的确很强大。”
同样是信仰,欧洲这些将尸骨捐献出来做教堂的教徒,让她想到之前在色达旅行看到藏民们选择“天葬”,以尸身飨秃鹫也是一样,也是一样为了上天堂。
心里感慨一番,大部队从人骨教堂出来,梁导在前头领路,又逛了埃武拉大教堂和埃武拉神庙。
埃武拉大教堂只是外观,并未入内,那座大理寺外观的高大教堂,是罗马建筑风格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敦实的结构远远瞧着更像是一座高大的堡垒。
彼时日头落山,金色余晖笼罩在教堂正门那座14世纪的使徒刻像之上,斑驳光影,明亮如金,壮美而圣洁。
林青妤站在原地忍不住驻足,仰起脸看着阳光一点点从教堂左右的钟楼扫过。
“太美了。”
她感慨,漆黑眼底也映出潋滟金光:“今天的也落日太美了。”
纯金色的落日,不带丝毫的橘调,宛若细细金粉散落,美到失语。
陆修泽站在她左边,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又落回她的侧脸:“嗯,是很好看。”
“你要是喜欢看落日,下次我带你去加州看落日。”
周应淮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她右边冒出,语气十分熟络:“圣塔莫妮卡的落日算是加州最美的落日了,下午六点左右,整片天都是暖橘色,再晚一些就变成粉色、紫色,海边也被染成那个颜色,到时候找棵树坐着,或者沿着海岸线慢慢溜达,都特别舒服。”
陆修泽黑眸眯起,凛冽朝他看去。
刚要开口,林青妤先出了声:“谁问你了。就算要去,我自己去,干嘛要你带。”
周应淮眼神轻晃,耸耸肩道:“这不是我对那边熟悉么,还省得你做攻略。”
林青妤皱了皱眉,觉着今天的周应淮好像有点……嚣张了?
难道是昨天自己那0.1s的迟疑,给了他孔雀开屏的勇气,竟然当着陆修泽的面就舞了起来。
“我们走吧。”
林青妤不再给他眼神,一把拖着陆修泽的手,朝不远处的埃武拉神庙走去。
陆修泽看了眼被攥住的手,眉宇微舒,又回头看向身后。
阳光已经完全偏西,周应淮站在教堂阴影处,高大身形似是笼着落寞。
然而下一秒,他抬头看来。
俩人目光对上的剎那,他微怔,而后抬起下巴,薄薄唇角扯起一抹弧度,痞且嚣张。
没说一个字,却已是下了挑战。
陆修泽眸色一沉,反握住林青妤的手。
在她偏脸看来时,又揽住她的肩,宽阔肩膀几乎将她娇小的身形完全笼住。
他低下头,低沉嗓音噙着一丝平静的温柔:“听说这座埃武拉神庙是葡萄牙现存的唯一古罗马神庙,也是伊比利亚半岛保存最好的神庙,我们多逛逛。”
这样一说,林青妤的注意力就被拉回到不远处的建筑上:“那的确值得仔细看看。”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眼前的埃武拉神庙,乍一看就像一个高高的大土堆,上立着十根光秃秃的柱子。
但作为建筑狗的林青妤看着那历经了两千多年风霜雨雪,依旧坚实的大理石基座,还有那每根高大近8米的科林斯式的花岗岩神柱,根根线条简洁,却威严有力,仿佛带着刺破苍穹的浑厚气势。
她沿着这座不大的神庙遗址绕了一圈又一圈,心里也生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这天吃完晚饭到达酒店入住,天色已经全黑。
林青妤放好行李箱,先进浴室洗漱。
等她出来时,房间里却不见了陆修泽的身影。
她愣了下,走到床边拿起手机。
本来想发条消息问他,微信一点开,置顶是陆修泽的消息。
Lucas:「我出门逛逛古城。」
Lucas:「很快回来。」
消息是半个小时发来的,算算时间正是她进浴室的时候。
今天几乎从早到晚逛了一天,他微信步数都2万7了,竟然还走得动?
林青妤思路劈叉地想,难道因为她生理期,他待在房间里太多精力无处发泄,所以出去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