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宫倾枝(246)

元若枝听出些意思,摸着元若灵的肩膀催促说:“你就别回去了,换了我的衣服一起过去吧。”

元若灵不明白这两人打什么哑谜,但她现在很听元若枝的话,起身就去换了衣裳。

姐妹两人一起去了花厅,东西暖阁里各摆了两桌,薛江意就坐在东暖阁里,跟元永平和元若柏他们坐一桌。

元若灵喜得差点冲进去,好歹元若枝拉了她一把,她扭头眼睛都红得流泪了,激动地小声说:“他来了……怎么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

“现在府里守得格外严,我见邓掌柜一面都难如登天,他怎么提前告诉你?好了,快去给你父亲兄长请安,顺便见一见你的他吧……”

元若枝轻轻推了元若灵一下。

元若灵就这么冷不丁撞了进去,绞着帕子站在门口,眼里藏了千言万语。

薛江意立刻站了起来,朝她作揖。

元若灵扭扭捏捏回了个礼,便向父兄行礼。

元若柏笑吟吟站起来说:“灵姐儿,快过来。”

元若灵走过去,心里想着,今天家里像是有什么事发生似的。

元若柏也没卖关子,他说:“还不同你的……同他道个喜。朝中正缺人,薛举人已经排上官差了。”

元若灵一喜,恨不得拿酒杯敬薛江意,到底只是福了福身子,羞涩地说:“恭喜郎君。”

两人许久不见,薛江意眼珠子粘在元若灵身上似的,缓缓地说了声“多谢”,生怕说完了这句话,没机会说下句。

元永平捋胡子同元若灵说:“江意任了职是好事,你姑父也要升了,你姑姑下了帖子说今天过来,家里正守孝。不宜铺张,但是喜事也不能不庆祝,爹就想着两件喜事一起庆贺了。一会儿你姑姑、姑父来了,别忘了同他们也道喜。”

元若灵点了点头,和薛江意在吵扰的人群里对视了几眼,便依依不舍去了西暖阁里,跟女眷们一起。

元若枝老早就听到那头说的话了,等元若灵一入座,就举杯给她道喜。

元若灵美滋滋地喝了喜酒,大着胆子在元若枝耳边说:“还没到你道喜的时候呢。”

元若枝掩面而笑,私底下掐她胳膊说:“你胆子忒大!敢让你母亲知道吗?”

元若灵躲开了说:“叫我母亲知道,立刻给你也做媒,让你跟我一起嫁出去!”

元若枝笑而不语,她这正守孝呢,聂延璋也正守孝,她想嫁还要些日子。

元若灵低声地说:“姐姐,表姑姑父今天也要来,表哥们也要来……我看表哥跟你正好年纪相当,难保表哥不相中你。”

元若枝还没说上话呢,元若灵又说了:“不过我瞧着表哥是比不上穆国公世子了,要我说,世子已是顶好的人了,你真要嫁就嫁世子吧……”

元若枝没理她的浑话。

而且……这顶好的人,倒也未必是世子了。

既然提起姑家的表哥,等到姑表哥来的时候,元若灵难免不多给些眼神,拉着元若枝也细细端详了人家,年轻的表哥许久没见过舅舅家的表妹了,一下子倒害羞了起来。

远远看去,年轻的郎君跟小娘子脸上的笑容,就像树上刚结出来的果子,青涩却鲜嫩动人。

-

聂延璋在御书房里听说了元家宴客的事之后,脸色阴沉沉的,尤其是知道元若枝不知道从哪来蹦出来个适龄的表哥,脸色就更难看了。

陈福小心打量着,把内阁里的折子递了上来。

聂延璋翻开一看,越发恼火,抬手就挥走了手上的折子。

陈福连忙捡了折子还过去,劝着说:“皇上,您别气坏了身子。”

聂延璋冷笑说:“你自己看看折子上写的什么东西!”

陈福扫了一眼,静悄悄合上,没说话。

不怪皇上生气,新帝这才刚坐上龙椅,朝中略平静了一些,城中百姓家的丧事都还没过完,从那场恪王之乱中平安活下来的官员已经开始内讧,趁着朝中缺人的时候,四处安插自己的人手,甚至想染指皇后之位。

聂延璋重新翻开折子,提了笔说:“既然都眼馋杭州,就让枝枝的姑父去杭州。”

陈福心说,这下子好了,打发去杭州那么远,枝姑娘的表哥想再见枝姑娘,那可得是三年之后的事了。

聂延璋把玩着拇指上的玉扳指,说:“听说兵部的人很不服王右渠?”

陈福道:“王郎中年纪轻轻,因战事才坐上郎中之位,大家都以为是暂时的,谁知道一直坐了数月,资历老的难免心中有想法。”

聂延璋“嗯”了一声,闭着眼想了想,说:“他资历是太浅了,不过还让他留在兵部吧。朕记得王右渠与真州王家是连宗?”

陈福想了想,答说:“听王先生说过是连宗,王右渠还是王舜安关门弟子。”

聂延璋点了点,提笔写了一道旨,将王右渠老师王舜安从礼部调去了兵部,接任兵部郎中的位置。有他们师徒二人在,相比兵部里面也翻不出大浪来了。

紧接着,聂延璋又想起了承平侯府一家子,承平侯世子已然入狱,不过承平侯依旧守在大同。良将难寻,老将也难得,承平侯府再怎么样也是武将世家,在军中颇有,这次恪王作乱,他们家虽有从犯之意,到底没真的带兵支援过来。此前已然诛杀反贼无数,御史近来上的折子可谓是言辞尖刻,若这时候再灭承平侯府全族,朝野上下未免不会非议。

但承平侯府委屈元若枝的这口气,不得不出。

聂延璋淡淡地说:“你亲自去一趟承平侯府,替朕‘探望探望’承平侯府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