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魄千金美食发家日常(256)

温仲夏按照年龄大小给她们排了序号。

“这是我们的一号选手成七娘,有一手非常好的白案功夫……”

她们在评委食客面前一排站着,身穿白色厨师服,一头黑发用布包着,清清爽爽,干净利落。

有人沉稳内敛,有人笑容灿烂,有人腼腆羞涩……

温仲夏在给她们做介绍时,莫名有一种老母亲的心态。

除了七娘,其他人来时,一个个面黄肌瘦,像枯草似的,如今都长结实了,每个人都有拿得出手的厨艺。就算将来哪天她们离开温记,只要有手艺,相信她们也能好好生活下去。

虽说大宋干厨娘的不少,但多数厨娘都是去大户人家后厨做事。这些人家找厨娘,通常是为了后宅安宁。

外面酒楼、食店的后厨则大多还是习惯找男人,一来是食店后厨工作量巨大,男人体力上天然有优势,二来就是从古至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认为男厨子手艺更好。

所以像温记百味这样一家全是女人的食店在东京,甚至整个大宋都是罕见的。

常来的熟客平时也能偶尔见过她们,但还是头一回看到所有厨娘整齐亮相。

其中不少女客看得眼睛发亮,以前见过不少那种一身油污,腌臜不堪的厨子,一头空闲就躲到后门或者巷子口,抠脚、抽水烟,烦人得很。

但这温记的厨娘们瞧着可真体面,不说别的,至少经她们手做出来的吃食肯定干净。

温仲夏刚介绍完毕,二楼传来一声响亮清脆的“好”,并伴随鼓掌声。

抬头一瞧,原来是长公主靠着走廊围栏往下看得津津有味。

她一带头,其他客人也纷纷鼓起掌来,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

比试内容并不复杂,在温仲夏规定的食材中任选,做出一道热菜,同时还有一道甜品。

她们挽起袖子,回到厨房,干劲十足。

成七娘和金水各为两家店后厨的小领导,她们的厨艺也是温仲夏所有员工中最好的。

成七娘早就想和金水比一比了。

“金水妹妹,拿出真本事来,我可不会让着你咯。”进了厨房,程七娘率先向金水喊话。

二丫她们听了就吃吃发笑。

金水抿唇笑道:“七娘姐姐,你比我有经验,你的厨艺我向来佩服得紧,就算输给你我也是心服口服的。”

如果换成是旁人,成七娘或许会觉得这人说话有些虚伪,不过金水就是这样的实诚人,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不妨碍成七娘咧着嘴角回一句:“甭说那些客套话,咱们手艺见真章。”

成七娘准备做的是一道汤菜——鱼羊鲜。

最鲜嫩的羊排已经提前炖上了半个时辰,这可不是作弊,掌柜的说了要是按照平时做菜,时辰太久,怕客人等不及。

故而她给所有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机会。

羊肉炖得烂烂的,连肉带汤转移到砂锅中去。

这边则开始煎鲫鱼,肥美的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再转移到羊肉砂锅中去,小火慢煲。

温仲夏背着手在她们身后边走边瞧,为了公平,这会儿她是一句话也不搭腔,全靠她们自己。

外面的客人有徐袖和杨金花她们招呼,有吃有喝,不必她操心。

成七娘的砂锅炖得咕咕作响,盖子被热气顶得扑腾扑腾,浓郁的鲜香味飘入鼻尖。

这道鱼羊鲜是温仲夏老早在本店做过一两次,成七娘爱吃,认真学了一番。

温仲夏以前在书上看到说“东南少羊而多鱼,边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鱼,其民亦然。二者少得而兼,故字以鱼羊为鲜”①,起初还不大信,后来自己尝试做了一回,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走到金水旁边时,她正在烫干丝,去除豆腥味。

金水要做的是一道大煮干丝。

这道江南名菜很考验刀功,需要先把一块豆干片成二十几层的薄如纸的片片,再将薄片切成大小均匀的细丝。

金水学这道菜日子没多久,这次大赛就敢拿出来比一比,也是够拼的。

别看这小丫头平时温温柔柔的,其实胆子大得很咧。

大煮干丝的味道全来自高汤,细嫩的咸火腿丝、鸡丝、笋丝搭配新鲜的鸡汤,吊了有两刻多钟头。

烫好的干丝再放到高汤里煮,调味,装盘,青菜点缀。

只要高汤煮好了,这菜做起来很快。

“掌柜的,我也快好了。”溜达到二丫旁边时,这丫头乐呵呵地冲温仲夏打招呼。

二丫有自知之明,她的厨艺并不拔尖,这次比试就没想着能冲一争二,就像掌柜以前说的,调整心态,重在参与。

她没有像七娘和金水两位姐姐那样选做法繁复的菜肴,就是一道家常的酸菜鱼。

鱼片要切得薄,要大小均匀,还要下锅后不能煮烂等等。

虽然菜式普通,但要做好也不容易。

掌柜的说过,就算不会做什么天下名菜,单把家常菜做好做精,那也是好厨子。

温仲夏探头瞧了眼她的锅,汤底金黄,鱼片在沸腾中翻滚,酸香扑鼻。

她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以示赞扬。

二丫乐得眼睛弯弯。

温仲夏走了一圈下来,还是相当满意的。

比赛不仅考验厨艺,还考验心态,她的这些厨娘基本不慌不忙,做到了稳中有序。

规定的时辰到了,她们的菜肴也准备妥当。

温仲夏招来跑堂的丫头,将菜肴一一端出去。

这些菜并不告知评委客人是出自哪位厨娘之手,凭味道盲选。

客人手里有写了分数的竹签子,最高五分,最低一分,每尝过一道菜后,便将竹签子放到菜肴面前的竹筒里,最后统计分数,分高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