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栖春山(312)

作者: 孤荷 阅读记录

甚至,也出现了一些幻觉。

梦回小时候,一家四口,大树荫底下乘凉,吃着解暑的冰镇西瓜,那个时候爹娘健在,沈冬昀也是个淘气包,没闯下什么大祸,姐弟情谊敦睦和顺。

小时候的时光多美好啊,真想回到过去。

画面又忽然一转,她伫立在山居之中,为一个浑身是伤的青年擦拭伤口。

这个青年曾经为她撑了三年的伞,山内的雨季总比外头要强上几分,雨水滴滴答答的洒下,叩击在伞檐处,发出清越的碰撞声。

她觉得自己和他大抵是有缘分的,要不然,为何哪里都能碰得到他呢?

虽不知具体名姓,也不知对方的背景和来历,但冥冥之中,两人就被一根红色丝绳紧密地牵引着,命运自有交联之处。

浓浓的火光之中,出现了一道黑色的人影,沈春芜一双眼睛缓缓睁开,既是在泼天的大火之中,那一道修长的影子逆光而立,但面容依旧清晰可辨。

男人从火光中出现。

一双劲韧结实的胳膊,慢慢伸到沈春芜的身下,然后将她打横抱了起来。

沈春芜想要触碰男人的面孔,但手臂格外沉重,她力气渐失,如折断了的青藤,彻底垂落了下去,不动了。

眼底的光,渐渐微弱,直至熄灭。

-

太子妃昏厥的这一段时日,整座皇城都变了天。

帝后双双亡殁后,太子血洗整座皇廷,燕氏一族满门抄斩,与燕氏一族但凡蘸染上关系的,一律抄家的抄家,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

原是统摄于燕皇后麾下的禁军,因护主不力,生了谋逆之心,酿成大祸,悉数处以绞刑。

因帝王生前并未留下继承遗诏,关于谁是继承者的问题,朝堂上连日多生龃龉,仲太后垂帘听政,不作任何决断,下朝后,向盛轼递了一份“不忠者”名单,聊表忠心与立场。

之后,就是一番发生在暗处的清算与血战。

盛轼动用雷霆手腕,不用数日,党同伐异,将所有反对自己称王的人,一律清算了个遍。

浓重巨大的阴霾,覆照在整座皇宫上空,天降暴雨,暴雨连下了三日三夜,豆大的寒凉雨水冲刷着流淌在地上的鲜血尸骨,扔去乱坟岗的尸体,装了一车又一车,装了近一日一夜才勉勉强强运完。

这是大楚建朝以来,最为昏暗的时刻,人间成了炼狱。

一时间,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百姓也是惶恐不已。

太子每日除了上朝,便是在东宫里陪着太子妃,让符叙为太子妃救治。

夜里又去大相国寺里,为太子妃祈福。

盛轼原先根本不信鬼神,但他看着日日昏迷不信的妻子,心中有一块地方也跟着死了去。

沈春芜一日不醒,他就一日难安。

听闻大相国寺佛陀最为灵验,盛轼遂是夜夜跪在佛陀前,烧高香,敬神明,祈盼神明能够庇护沈春芜。

倘若神真的存在,他愿意以自己的命换沈春芜的命。

盛轼在佛殿里跪了许久,他从来不信鬼神,但在这一刻,愧怍和不安抵达了顶峰。

又回至东宫,看着病榻上的妻子。

且问:“她现今如何?”

符叙答:“那一枝刺箭的位置,实在太过于凶险,距离心口就偏离了不过两寸,再加上救得教晚——”

盛轼深沉地看了符叙一眼。

符叙一噎,剩下的话临时变了个转向:“如今人事已尽,一切就看太子妃的意志,还有天命了。”

盛轼微微皱眉,似乎对符叙的回答不是特别满意,有些话涌至喉腔,但囿于某些缘由,但到底没有道出口。

最终只道:“辛苦了,先下去罢。”

符叙拾掇好药箱,行至殿外,不知想起了什么,又踅返而至。

符叙道:“有些事,我不知当说不当说。”

盛轼俯眸,将妻子冰凉的手,握在了掌心间:“说与不说,你心中有数。”

符叙沉思了好一番,鼓足了勇气,道:“如果殿下当初将真相对太子妃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太子妃也不会沦落至今朝这般局面。”

一抹凝色浮掠过盛轼的眉庭,他眸子添了一重霾意。

“按你的意思,是孤害了太子妃?”

【作者有话说】

QVQ

106   【第一百零六章】

◎怀中春◎

沈春芜仿佛做了一个很久很久的梦, 她回到了过去,又回到了当下,觉得自己仿佛困在了一个巨大的蚕蛹里, 四肢俱是受到了巨大的束缚, 教她丝毫动弹不得。梦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没有色彩, 但渐渐地,她能够依稀听到一些人在对话。

对话的声音十分遥远,起初质地十分模糊,像是飘散在空气里的光,空灵、透明、轻微, 并不明晰, 更不具体,让人听不清真切。

它们构成了梦境世界的一部分,但又显得稍微突兀,沈春芜感受到它们来至天穹, 来至很遥远的地方,她也没有认真去听。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些声音越来越具象,让她感到很耳熟,似乎是熟稔的人在说话,但梦是混沌的,她思维都变得滞钝起来, 根本想不起声音的主人们是谁。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听这些来至远方的对话。

仿佛是神在指引她听到这些启示。

“是, 我对她有所欺瞒, 未将全部真相悉数告知, 只让她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了她对事事存疑的局面,对沈家案子存疑,要去对燕氏一探究竟、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年这一桩沈家冤案,我选择了袖手旁观,只救她一人。”

“我太了解她,她一定会为沈家昭雪伸冤,所以,我算是彻底利用了她,借刀杀人,促成我自己的野心和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