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栖春山(326)
只遗憾,事与愿违。
她眼睁睁地看着两人越走越远了,饶是她和环莺想要从中撮合,但力有不逮,终究是力不从心。
缇雀跟着沈春芜算是比较久的,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沈春芜是她所见过最沉静的女子了,遇事不惊,有自己的决断与魄力,内核也极稳,不会轻易被一些事情左右了自己的心境,有自己的胸襟和格局。
今番见到太子妃这样,缇雀也不知当说什么,心中只剩下心疼了。
“你啊,总是替我操心做什么。”沈春芜失笑,说话间,一只小动物就剪好了。
缇雀定睛一望,发现沈春芜剪了一只小兔子。
栩栩如生,俏皮可爱。
沈春芜生了一双巧手,剪什么就是什么。
很快地,她又剪出了两只动物。
缇雀细细望着这两只动物,
一只是狐貍,还有一只是小狗。
冥冥之中,缇雀感受到什么指引。
太子妃剪了兔子,狐貍,还有小狗,这就是暗示着什么,具体暗示的意思,她没有明说。
沈春芜剪完了这些小动物,研了一会儿墨,继续写了书信。
其实都是针对戚巍所提出的问题来回答。
面对长辈的问候和关怀,沈春芜报喜不报忧。
是以,抵今为止,戚巍都不清楚她与盛轼的感情进度。
舅父不知内情,自然是最好的。她根本不想让他老人家担心。
信面上也没有写很多关于两人的事,而是问候偏多一些。
写完了信,沈春芜将信笺与三只纸动物一并放在青泥信笺里。
贴上了封口,遂吩咐缇雀去寄送。
缇雀小声提醒道:“待会儿怕是要奔月和刀九验察……”
沈春芜坦坦荡荡:“我在信上没写什么出格的内容,怕甚?”
缇雀不再多语,拿着信,速速离去。
沈春芜笃定,这封信不会被扣押。
果不其然,这一封信给刀九和奔月验察了后,就由刀九快速送了出去。
太子也晓得沈春芜给舅父寄送了一封信的事,获悉了信的内容后,并无疑议,遂默然允之。
两日后,北行归京的戚巍收到了外甥女寄来的信。
席间同僚捧赞他,说此番在岭南平息匪寇,立下大功,待回到奉京城内,定能位极人臣。
戚巍听得也有几分得意,他一直很看好盛轼,待这位贤婿得登大宝后,沈家就能迎来真正的光明时刻。
只是,当他受到了外甥女的来信后,神态陡然就变了一变。
真正让他在意地,不是那信上的内容,而是沈春芜给他寄送而来的三只纸剪的动物。
依次是兔、狗、狐。
“兔死狐悲,狡兔死走狗烹……”
戚巍喃喃着这些动物的名字,越是读着,越是觉得可怕。
就连后颈处,亦是传了一阵阴毵毵的冷汗。
阿芜在奉京城内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阿芜为何会突然寄送这三只纸剪的小动物来?
定然是有深意的。
戚巍攥着这一些剪纸用了些力道,手背上青筋暴起,狰突的苍青筋络,沿着匀实的臂膀一径地朝袖裾深处延伸而去,隐藏于袖口深处。
席间上的同僚,见状后,也心惊胆颤起来:“戚将军,发生了何事?”
“无事,无事发生。”
戚巍很快恢复镇定,将这一封书信烧掉了。
“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应当赶快回京才是。”
-
又过了两日。
戚巍班师回朝,率先去了一趟东宫,跟太子秉公述职。
太子静静地谛听着。
戚巍此番功不可没,他需要嘉奖一番。
孰料,戚巍却成疾,意欲有隐退解甲之意。
一抹凝色浮掠过盛轼的眉庭。
修长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动了数下。
“戚将军,此话怎讲?”
感受到了太子的威压,戚巍仍旧坚持解甲归田的意愿,甚至连请辞文书都拟写好了。
盛轼抿了抿唇,看来是沈家是有什么动作了。
尤其是他的太子妃。
【作者有话说】
QVQ
110 【第一百一十章】
◎不归路◎
戚巍在归京后, 首先做的不是邀功,而是称疾,递呈上一封请辞文书, 意欲解甲归田。
此事传入沈春芜耳中, 她高高悬起的石头稍稍放下,紧接着问:“太子允否?”
汇报此事的缇雀面露难色:“太子未允, 且还对戚巍戚将军重重赏赐了一番。”
谁何尝不清楚,这种赏赐看似抬举,实则捧杀?兔死狗烹的道理都谁明白,但往往都是当局者,旁观者清, 沈春芜起先是没有明白这一道理的, 还是与盛轼生了感情罅隙后,跳出这一出乱局后,对当前局势条分缕析,适才惊险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其实, 真正的智慧都是反本能的。
沈家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大多数人都以为沈家该乘胜追击, 继续效忠谢氏王室,博取更高的地位和名利。只有在未来的新帝面前站稳脚跟,好能延续沈氏香火,飞黄腾达。
但沈春芜这几日思量得很清楚、很明白了,万不该这样做, 若是这样做,又能预判的了, 未来的新帝登基时, 要清理门户, 首当其冲的会不会就是沈家?
原本大楚的兵权,分别掌握在盛家、魏家、戚家三家手中,但盛老将军过身后,近一半的兵权都为皇室所有,至于剩下五分兵权,两分归金陵魏家,三分归奉京沈家。
依当前的局势,沈家是一路旗开得胜,魏家是危难之中偏保守,沈春芜愈看愈是心惊,沈家在走向覆灭的道路前,必须要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