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杀他时我总下不去手(2)

作者: 后几捞梦 阅读记录

女孩把大袄披在知萂的身上,小丫头推脱不开,只好牵起姐姐递来的手,准备离开。

就在她们即将转入另一条巷子时,一个饱含激动的声音在她们背后响起:

“小娘子!小娘子!请你等等!”

女孩和知萂齐齐转过了头。

说话的是一个小少年。

他咧着嘴笑,一双丹凤眼甚是明亮。

他披着件红色狐裘,狐裘下是绫罗绸缎制成的衣裳,上面的织金花纹明显是被精心绣上去的。除此外,他的腰间还挂着个翠绿色的佩玉,上面刻着的,是一个“谢”字。

小少年身后跟着个年龄相仿的男孩,还有一个年纪看起来大许多的男人,他们二人都是短打打扮,站在那位少年身后,显出毕恭毕敬的神情。

那个男人拱起手,想劝少年离开却又不好开口,只好喃喃地唤着:“公子……公子……”

女孩一眼便看出少年绝非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警惕瞬间爬上她的眼睛。

她将手里牵着的妹妹往自己背后拉,自己定定地看着他,等着他开口。

少年的嗓子里添了几分喜悦,他说道:“小娘子,在下谢燎琰。我瞧见你刚刚出腿的功夫了,好不厉害!我爹最近正忙着要找你这样的人呢,你愿不愿意来我们谢府,跟着我爹习武啊?”

他背后的男人手拱得更前,背愈加得弯起来。

女孩眼里的警惕并没有因为少年的自报家门而减轻,她定睛看着他,淡漠地开口:“不愿意。”

“来我们家可以有很多包子和大袄!我爹一定可以给你找很厉害的师父!”

知萂听到包子,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

女孩察觉到这一点,却没说什么,只是拉着妹妹往巷子深处走。

掀开一片破蓑衣,她们就踏进了一间破败的房屋。

姐姐带着妹妹从南进入皇都,观察了好些日,才选定这间屋子避寒。

倒不是这里没有人,而是这里躲藏着的人们多和善,都是在皇都流浪了许久的老人。

这世间,自然不缺为富不仁的人,可难得的是一双看尽人间疾苦但仍然选择热泪盈眶的眼睛。

老人们瞧她们两个可怜又乖巧,自然愿意接纳她们入这屋子避寒。

而姐姐一开始便露出她们容不得别人欺负的模样,渐渐才放松了警惕,出去觅得什么吃穿用度,在自己和妹妹使用富余的情况下,都会分给这屋子的老人。

作为流民的老人,本就有了春秋,更抵不住这寒冷,行动也不便起来,因而,冬天往往是他们中许多人病死饿死的季节,如若没有女孩,或许这屋子得少上一半的人。

谢小公子跟着她二人来到这样残败不堪的屋子前,女孩本以为他这个贵公子会就此作罢远离,却万没想到他竟跟着她们两个踏进屋里。

姑娘挑挑眉,眼神充满了玩味。

屋子里的老人对姊妹两个嘘寒问暖,在看清她们背后跟着的来人是一身华贵后,都不由得往里头挤了挤。

女孩一一回答了老人家的问候,径直回到自己的草铺上,静静地望着那少年。

一阵阵寒风从破洞里透进来,谢燎琰忍不住地发抖。

一直跟在他身后的男人适才没有跟着进屋,这会见主子两方面都受了冷落,便抓住机会,赶紧上前劝说。

他的公子把眉毛往下一撇,努努嘴,叹了口气就走了。

“这是京城谢家的小孩?”

临近姐姐的一个老人见谢燎琰离开,向她问道。

“他倒是这样说的。”

她歪着头,在思考。

知萂拉拉姐姐的袖子,十岁的丫头嗓子还软乎乎的,她用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看着姐姐,问道:“姐姐,跟他回家真的能吃到包子和穿很暖的大袄吗?”

姐姐垂眸看她,用手揉揉她的头,语气柔柔地反问:“小萂很想吃包子和穿大袄吗?”

丫头点点头,消瘦的脸上笑出两个浅酒窝:“是啊,姐姐。我们去他家里头你就不用为了给我们找吃的而被冻伤了。”

又是一阵大风起,拥进来一些杂草,又在屋子门口打起了止不住的旋儿。

屋子里同一时间响起倒吸冷气的哆嗦声。

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别人身上挤去,试图获得更多的暖气。

知萂也一下子抱住了姐姐,牙齿不停地打着颤。

姐姐用手掌摩擦着妹妹的手臂,希望能给她带来点暖和。可粗布不断摩擦着她干裂的手掌,是钻心的疼。

冷意从脚底升起来了,她望着那被火烧过的木窗子外的天与城,是一片萧瑟。

她低头看看挂在自己身上的知萂,不由自主地就想起来那个少年说的话。

她扭头问在皇城流浪了最久的老人:“张婆婆,那个谢家,有着什么来头?”

老人扯了扯身上盖着的一块大草皮,很快就回忆起关于这谢家的种种。

“谢家三代为官,如今的谢家老爷好似是兵部尚书,圣上身边的红人吶。圣上宠爱的谢淑妃,也是这京城谢家人。”

“谢府上的人品行如何?”

“那是很好的,他们定时会施粥,偶尔我们乞讨到谢府门口,他们也不会打骂。怪道说善人有善报呢。”

老人闭上眼,脸上现出一丝满意的微笑。不知道她是满意谢家的荣华富贵,还是想到了谢家施予的粥的滋味。

女孩又一次把目光转向屋外。

屋门外的风又舞蹈起来,身旁的妹妹往自己的怀里挤了挤。

次日,谢燎琰又早早跑到姐妹两个安身的破屋门口,却只看见了知萂与满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