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晚星降临(103)

作者: 一池风月 阅读记录

肆虐的狂风雪地里, 画框里的护路员站得笔直,朝着列车郑重地敬礼。

中国境内的藏区高原,是包裹了神秘力量与敬奉佛教的高海拔旷境, 万人向往的净土。

行驶而过的列车鸣笛,险峻的迭迭山峦之下, 耸立着许多更高的山峰。

-

长途列车在早上停靠北都站,宋镜歌吃完午饭,去了北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照例走进医院的康复科,进行骨折后遗症的后续治疗,她见到了坐诊的李茵怡。

从桌上的电脑前抬头,李茵怡询问患者的病情:“你最近有没有犯骨折后遗症?”

“在法国参加国际舞蹈艺术节,表演完犯了一次。”宋镜歌入座诊室,如实反映,“去藏城做志愿服务的期间,犯了一次。”

“一个月犯了两次,频率比以前低了。”李茵怡敲击着键盘,“我给你安排几次康复治疗。”

“大概要再治疗多少次?”宋镜歌问。

“五六次,你的情况是两天一个疗程。”

李茵怡预估大致的康复疗程,她惋惜地看向宋镜歌。

“本来你骨折的后遗症是能尽早痊愈的,要在完全不跳舞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安静养病半年。”

“康复的疗程连着给我安排吧,我每周都来医院。”

宋镜歌被骨折的后遗症摧残了九年,不差这些时间用来康复治疗。

“我大学有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工作后要巡演和文化交流,没有闲下来的时间静养。”

“坚持做康复治疗,后面会慢慢不犯后骨折的遗症。”李茵怡点头。

宋镜歌深吸了口气:“我在藏城遇见许野望了。”

“你参加藏城遇见许野望,高中暑假的骨折没恢复好,在康复科又遇到了我给你看病。”

李茵怡敲键盘的动作卡壳两瞬,慨叹彼此之间奇妙的缘分,她摊开了手。

“很神奇,世界就是这样小,陈哲清和我都在同个医院上班。”

李茵怡高中在北都大学附属中学毕业,之后她在北都医科大学读书,进修后就职于学校医院的康复科。

而同校的陈哲清,他则就职于医院的急诊科。

“陈哲清是你的正缘。”宋镜歌谈起在藏城的见闻,“藏城有个浮云寺,许野望在院子的姻缘树上,祈福了我和他。”

“虽说浮云寺的许愿灵,但是愿望实现的方式玄乎,千奇百怪的。”李茵怡说,“我在网上看,有个许愿了要有一笔横财,第二天被车撞了,车主赔了笔钱。”

宋镜歌没指望寺庙帮她实现愿望:“许愿求的是心理安慰,没被实现的愿望更多。”

“许野望在姻缘书上挂了你的名字,有机率歪打歪着,求了一个别人的姻缘。”

引用方才的例子,李茵怡举一反三,说回许野望的事情,她的神情复杂。

“宋镜歌,你每次做康复治疗,我都会提醒你,不要忘了你左腿小腿骨折的原因。”

“我没忘。”宋镜歌的目光寸寸冰冷,“我忘不了。”

咨询完骨折后遗症的事项,宋镜歌回了趟县城的家。

中途她收到了剧组的短信,通知了她后续进组的事宜。

[宋首席,我们剧组给您联系了进组的车,方便你来剧组当舞蹈指导。]

剧组附带了工作人员和司机的号码,宋镜歌与他们定了坐车的时间。

她与剧组商量完毕,返家的汽车开进北都的县城。

奶奶赵蕙兰将曾经在市区的房子卖掉后,宋镜歌工作日在市内租房子住,双休日回县城。

宋镜歌与周边街坊邻居的来往熟络,她用钥匙开锁,和经过的住户打了招呼。

邻居是位年近四十的住户,常年居住于此,对方忽然想到了往事。

“你在高考完到外地读大学的那七年,基本不回家,我路过你家,有个男生站在你家门口不进去,他看着不像坏人。”

在南朔舞蹈学院的校园岁月,宋镜歌的寒暑假会申请留校,兼职或学习。

包括过年也独自在宿舍度过,她不会和母亲唐婉婷跨年,何况上大学前,她们就断了关系。

宋镜歌的眉头微蹙:“他来的次数多吗?”

“我印象中挺多的,尤其是学生们放寒暑假,他来你家门口的次数最多了。”阿姨说,“北都的刮风下雨天,照样雷打不动地来。”

宋镜歌疑惑地问:“阿姨,你能想起来他的外貌特征吗?”

“个高,皮肤白,头发是深栗色,年级和你大差不差。”邻居仔细回忆,“他人长得俊,眼睛好看。”

阿姨尚在回忆更多的外貌特征,宋镜歌的心底有了大致的答案,她的脑海对许野望的出现无踪迹。

“这两年我回到了北都,他和往常那样站在门口,不进来吗?”

“来的数量少了,他应该是工作忙。”阿姨说,“有次来的着急,他连工作服都没换,衣服看着像电视里面搞实验的。”

宋镜歌与阿姨寒暄完,到家清扫房间,收拾了奶奶赵蕙兰的遗物。

宋镜歌大学的寒暑假都在南朔,因为比起在北都的母亲唐婉婷,南朔至少是赵蕙兰的故乡。

研究生毕业后,宋镜歌想过留在南朔发展,但那时支撑自己的原因是,她答应过奶奶,要和奶奶在南朔定居。

可当时赵蕙兰去世多年,宋镜歌回到北都工作和安家。

这套县城的房屋,是奶奶留给她的遗物之一。

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念故土,宋镜歌在南朔时,尽量不去想赵蕙兰。

但点点滴滴的回忆会接踵而至,然后是排山倒海的空虚与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