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面馆[美食](161)
别看姜月微炒得都是简单的菜式,诚如冯湘说的,越简单越家常的菜才能体现厨师的功夫和手艺。
家常菜大家还是吃得惯家乡的味道,就拿西红柿炒蛋来说,从来就有甜咸之分,不分南北。喜欢吃甜口的觉得放盐是异类,但喜欢吃咸口的总觉得放糖是蟹脚。
姜月微倒是没纠结这事,她还是秉承着一个原则:吃得好的自然会留下。
蔬菜都是他让刘磊去蔡姐那买的,西红柿虽说青了些,但胜在便宜。
按理说这两个月正是青黄不接的茬口,种大棚菜的农户到了修整期,早菜最后一茬已经收尾了,秋菜还是小苗,每年这个茬口不仅菜不怎么好,价钱也高得吓人。
食材涨价了,饭店的成本自然提高了。
可顾客不管这么多,菜价也不能时涨时落,这些都得老板自己承担,也得考虑在定价里。
好在蔡姐和她周边的几个农户商量过了,今年反其道而行,借着这个茬口正好收菜,虽说都是几样常见的黄瓜西红柿之类的菜,但在这茬口卖得便宜些也能挣不少钱。
姜月微尝过这个西红柿,酸味过浓,好在是本地菜,不用青的时候摘下来运输再催熟,番茄味浓,只需要调个味道中和过于酸涩的口感就好。
西红柿用勺子刮几下,汆烫去皮,去掉蒂和顶,切成小丁,倒入油锅里小火慢熬。这西红柿没有应季的熟透,只能这样慢熬出沙。
姜月微倒是在番茄里放了盐和糖,不过糖只放了一点,用来提味,番茄自然的酸香甜味就够了。
在等西红柿熬沙的时候,姜月微打了鸡蛋,撒入细盐去腥,又开了个灶等锅烧热,油温合适,滑入蛋液。
蛋液迅速凝固冒泡,逐渐变得金黄,西红柿也熬成了番茄酱,再倒入一些切成块的西红柿,滑入炒得金黄的鸡蛋,不用再加什么只要把鸡蛋上裹满红艳艳的番茄酱就算成了。
一盘盘红红黄黄的西红柿炒蛋盖在白润如玉的米饭上,颜□□人,酸香扑鼻,就连进来端饭的刘磊都觉得饿了。
又做了几盘木须肉,姜月微见豆腐已经泡得差不多了,切成等大的小块,大锅猛火汆熟。
这才开始炒熟牛肉末,直到炒干水分、焦香四溢,才下入剁细的豆瓣酱炒红油,辣椒面是姜月微自己挑的集中辣椒现磨好的,她要求严宇洋必须每天早上磨好一天的量,不能直接买现成的。
她调的辣椒面香辣沁人,不会辣心辣口。
红油汤沸,围棋子大小的豆腐块鱼跃而入,红白相间、煞是好看。
姜月微是等关火后才撒入早上磨好花椒面,用锅内的余温让它挥发出椒麻香味。
见严宇洋已经在旁边默默地记着步骤,姜月微叮嘱一句:“豆腐有几种点法,这里最好是选石膏点的嫩豆腐,花椒面要晚放,这样才不会让豆腐发黑;还有那炒肉馅,不管你是用牛肉还是猪肉,一定要记得炒干水分,保证粒粒分明不结板,这样吃起来才是酥香焦干的。
这道菜讲究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其实熬红油汤的水应该用高汤,这样才能让它味厚醇香,不过今天没那个条件,我就只用酱爆鸡丁的鸡骨头和一些切下来的边角料熬了一锅高汤凑合用,你记得渣子一定要捞干净。”
严宇洋点头,又开始做他多那边的菜单,几道菜做完,姜月微尝了尝,又给他指出了些小问题,就让他放手去做了。
外面,许多同学从开始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后来看着没什么热闹可瞧的都有些后悔。
这家出餐也没那么快,第一个点餐的黄媛媛她们的菜还没上呢。
就在黄媛媛快要“饿死”的时候,窗口那边终于喊号了,黄媛媛和舍友第一个冲了过去,端着三盘盖饭迫不及待地回去。
刘磊抱歉地说:“酱爆鸡丁还得等一下,放心,很快的。”
黄媛媛也管不了那么多,有份麻婆豆腐先充饥就好了。
同样点了西红柿炒蛋和麻婆豆腐、还有木须肉的同学都拿到了自己的饭菜。
刚才的人走了大半,姜月微每道菜炒个两锅也就全够了。
黄媛媛和两个舍友回到了座位上,对着那个社恐女孩礼貌笑笑,迫不及待地开动了。
三盘盖饭,各有特色,看着都比原来的精致小炒好上许多,就连那个社恐女孩眼睛都忍不住黏在了饭菜上。周围拿到盖饭的同学都发出了或大或小的赞叹声。
黄媛媛先舀了一勺浸满红油汤汁的米饭,顾不得吹直接塞进嘴里,呼呼哈哈地吸气,却挡不住这菜好吃。
她的眼眉立即弯成了月牙,满足地吞咽完,才有空感叹一句:“真好吃啊!”
“我这个也好吃!”冯湘兴奋地拉着黄媛媛,让她尝一下她的西红柿炒蛋盖饭。
这西红柿炒蛋盖饭看着就和其他的不一样,汤浓味酸,鸡蛋金黄焦香。
黄媛媛感叹:“这看着就和楼下那番茄炒蛋不一样,楼下那个汤汁都跟白水似的,只是飘着番茄的一些细胞,鸡蛋炒得也白花花的,看着就没食欲。”
她吐槽完,旁边有人也说:“楼下之前还加了番茄酱,现在是装都不装了。不过这个看起来也像加了番茄酱的,不然为什么这么浓啊。我挺讨厌这种菜里加番茄酱的,你快尝尝味道怎么样。”
那人是和他同伴说的,他点的还没上,他同伴面前那盘番茄炒蛋还完完整整没动过。
黄媛媛看着冯湘那盘西红柿炒蛋犹豫,冯湘知道她的喜好,也犹豫着说:“挺好吃的,但是我吃不出来放没放番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