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面馆[美食](172)
客厅里,闻到熟悉的香味时,姜月微已经觉得腹中空空如也,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一直以来她最喜欢吃这两道菜了,只是因为只有在她生辰的时候,母亲才有空亲自做给她吃,后来她被赶出瑞王府,逃难那几年生辰也给自己做过,可是总觉得没有那个味道了。
其实这两样菜都不是北城菜。
荷叶米粉鸭是她娘随她爹去襄阳城上任时学会的一道当地菜,学会那道菜的时候她娘忽然晕倒,发现怀了她,后来这菜性温适口,清爽嫩滑,小孩子也觉得好吃,这样做出来的鸭子还没有那股子鸭子的骚味,童年的她尤为爱吃。
荷叶米粉鸭做起来其实不难,只用肥嫩的鸭子就行,也不必像做汤一样,必须是几年的老麻鸭菜可以。荷叶只要新鲜的就行,实在不行,用干荷叶泡软也可以。
鸭子剔骨切片,然后和调料一起拌匀,其中不乏面酱和白糖,甜甜咸咸,风味甚多。
所谓的米粉,也不是单纯的米粉,是用粳米、花椒大料一起干炒,等粳米成了金黄色,再挑出香料,把粳米研碎。
腌制好的鸭肉裹好米粉先蒸一回,这就同桃仁鸡方一样,先去除其中的腥膻味道,再包好荷叶,让它们挤挤挨挨地码在碗里,再上锅蒸一回,让鸭肉和粳米粉中渗入荷叶的清香,这才最终成了。
至于鸳鸯双合,更是甜咸搭配的一道菜,小孩子最爱吃了。
藕夹里夹着菠菜、冬菇、冬笋拌好的馅料,咸香扑鼻,香气宜人,藕合做得,再用鸡蛋糊挂浆油炸,金黄酥脆。
挖心荸荠里放着做好的豆沙馅,只在里面加一点点红糖提味,再在上面码好山楂糕的和青梅的碎屑,大火上锅蒸,等出锅后趁热、或淋上桂花蜜糖、或挂上糖霜撒些桂花。
莹白似玉、晶莹明艳的荸荠合和金黄酥脆的藕合摆在一起,才是鸳鸯双合。
这两样菜的食材都不似翠盖鱼翅、烩三丁那样讲究难得,但做法精巧,味道也合她的口味,在姜月微眼里就是比燕窝鱼翅更好的东西。
萧岱家是开放式厨房,桂花蜜糖霜的香味飘到客厅时,姜月微就知道菜做好了。
虽然今天她是寿星,但菜都做好了也不能赖在沙发上当大爷。
姜月微刚走到厨房里,就看到萧岱急匆匆地端着两盘菜出来,正是摆得整齐的荷叶米粉鸭和鸳鸯双合。
她还没见过萧岱还有这么慌乱匆忙的时候。
萧岱把两个盘子放在餐桌上,嘱咐她先别偷吃、会烫到手,就快步走回厨房——他厨房里还做着寿面呢!
不多一会儿,萧岱端着两碗寿面出来,两人这才入座。
依然是那天做的清汤卧果面,清汤阳春面上窝了颗圆溜溜的荷包蛋,蛋白嫩滑,隐隐透出红彤彤的蛋黄,面汤清澈见底,却飘着点点油花,手擀面没那天的面那么细,却依旧被强迫症的萧岱卷好放在碗底。
这也算得上一顿不错的生日宴了,虽说就两个菜,可样样都是她喜欢的。
原本姜月微还不对萧岱做的这两样菜抱有期待,可看见盘子里码放整齐的荷叶包,还有被摆成太极图案的鸳鸯双合,姜月微忽然感叹:“萧岱,没想到你还挺有天分的。”
萧岱微扬唇角,“寿星先吃面。”
姜月微这次没和他抬杠,听话地低头吃面。
寿面不能咬断,姜月微塞了满满一大口面,两颊都鼓起来了才作罢。
看着跟小松鼠一样的姜月微,萧岱忍不住笑了一声,怕她觉得自己是在嘲笑她,忙推了下眼镜做掩饰,又清了清喉咙:“我知道你祖籍是在卫城,生辰面最是讲究。今天是有些仓促了……等让我再学一下,明年你生日的时候我再——”
姜月微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我在襄阳出生,长在北城,小时候还随我父母四处乱逛,根本没按照祖籍过过生日,有一碗清汤面最好了,也最配这两道菜。”
卫城吃面讲究,尤其是生日吃面条。
根据四季时令,还要做四样炒菜配面,打卤也很有讲究,又要再最后挑一筷子红粉皮,取个吉祥热闹;不仅如此,寿星吃面时还讲究挑寿。
不说早年怎样,就是后来姜月微在外面漂泊,有时候甚至连生日都忘了,哪里还能将就那么多。
“尝尝味道怎么样。”
见姜月微吃了面,萧岱便往她面前推了推两盘菜。
他脸色虽然平静如常,可藏在桌下握紧成拳的左手,还有不住滚动的喉结都出卖了他。
姜月微假装没看见,忽然觉得心情很好,她夹起一个藕合放进了自己的碗里。
藕合大小正合适,炸得金黄酥脆,还有淡淡的蛋黄香气扑鼻而入。
牙齿咬上藕合金黄酥脆的外衣,接着又是脆爽的藕片,馅料是咸鲜椒麻,冬菇软滑、冬笋脆嫩,芝麻油的香味让味道更加丰富。
这甚至比她母亲做的还要好吃。
姜月微忍不住问萧岱:“你真是第一次做?”
萧岱点点头,左手终于松开些,顾不上掌心的红痕,他笑了笑说:“这个时代物资丰富,工具也齐全。”
他估量不好油炸到什么时候就算好了,就干脆多弄几个试验品,然后将温度计插进油锅观察,再记下那个温度,反正仪器总是不会出错的。
姜月微又尝了一个小巧白润的荸荠合,脆嫩鲜甜。荸荠本身就自带甜味,豆沙又不是外面买的,只放了少许的糖,红豆味浓厚,那一点点的山楂糕碎酸味还能中和甜味,让荸荠合不算腻。
萧岱见姜月微吃了一整个荸荠合还没说什么,刚刚放松的拳头又握紧了,解释道:“我……我没买道青梅,我知道上面要放一点青梅碎的,但这个季节北城没有青梅了。”